中国在2天内连续发射2枚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9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一发射记录凸显出了中国日益发展的商业航天能力,而在中美两国战略博弈日益激烈、爆发冲突风险持续增加的背景下,这一能力也令美国太空军如芒在背。

【谷神星一号遥六运载火箭发射】

近日,随着美国印太司令新任司令塞缪尔·帕帕罗正式表态称解放军正在为可能爆发的对台军事行动做预演,中美两国围绕台海问题所积累的矛盾开始出现激化倾向。这令两国之间的紧张氛围不断加深,而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各路美军部队又开始借着“中国威胁论”的理由开始对华秀肌肉。

美国太空军就是一个典型,它们表示俄罗斯的反卫星武器与中国持续增长的卫星发射能力正在威胁美国的太空利益,美国太空军必须要做好准备以应对潜在的太空冲突。

由于这并不是美国太空军第一次用中国当备战借口,因此在这一发言刚被《华尔街日报》报道时并没有在外界引起太多重视。但随着中国航天在2天时间里连续完成2次发射任务后,一些人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航天力量确实已经发展到了需要美国着手制定应对计划的水平。

【谷神星一号海射型火箭发射】

因为在这2次发射任务中,执行任务的火箭都是由我国民营航天企业研制的谷神星一固体运载火箭。且在任务期间,2枚谷神星一号火箭分别采用了海上平台发射与陆基平台发射,将总计9颗卫星送入到了预定轨道。

2天、9颗卫星,这在商业火箭发射市场里并不是一个小数字。以至于尽管谷神星一号是一型近地轨道载荷仅有400公里的小型运载火箭,但在仅仅3500万元人民币的发射售价加持下,外界普遍认为该型火箭有望成为与快舟11号一样的“快反”商业火箭,具备从预定到发射,全程仅需7天的快速反应发射能力,进而在低轨道小型卫星发射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国产快舟11号运载火箭】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要知道单就一个仓储成本的存在,就使得绝大多数民营航天企业并不喜欢储备太多待发弹体。再加上竞争对手的存在,一系列因素使得绝大多数商业发射任务基本都需要双方提前几个月乃至几年时间确定,然后企业再根据这一计划生产火箭。

这也是为什么筹备速度在一个月甚至一周以内的“快反火箭”在商业航天市场中很少见的原因。绝大多数民营航天企业不是不具备研发这类火箭的能力,只是出于成本考虑不愿意这么做罢了。

但反过来说,当一型火箭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可能因为客户太多导致火箭不够用时,企业自然就会倾向提前生产、储备一部分待发火箭。这不仅可以大幅提高企业的客户接待能力,使其可以在单位时间里发射更多火箭。也可以像我们前面提到的一样,建立起“快反”火箭发射机制,满足一些特殊客户的特殊需求。

【国产力箭一号商业运载火箭】

美国太空军之所以会将中国航天视为头号大敌,也是基于这一理由。因为上面提到的“特殊客户”并不非得是其他有卫星发射需求的民营企业,也可以是国家与军队单位。

换言之,在解放军积极发展战时卫星快速发射能力的背景下,能够在这一问题上出力的并不只有国字号的快舟-11号,以谷神星一号为首的一系列商业火箭同样可以在其中发挥出关键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谷神星一号能够在和平时期以优秀的商业表现让企业愿意储备足够多的待发弹体,那么这也将等同于在为解放军储备可以用于补充卫星损失的“快反”火箭。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商业航天能力的提高也是在变相增加解放军在太空领域中的“战争潜力”,而美国太空军忌惮的也正是这一点。

【颇有导弹味道的捷龙1号固体火箭】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中国航天能力的提升已经让美国太空军如芒在背,但我们也不能因此骄傲自大。因为在商业航天发射领域中,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运载火箭是现阶段美国最重要的可以保持稳定生产的尖端工业品之一,而这也使得我们并不能像追赶美国海军一样,在短时间内利用增量优势抵消对方的存量优势。

【美国的猎鹰9号商业运载火箭】

好在,由于这一较量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国力之间的较量。所以这一差距最终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减少。再考虑到在可能爆发的中美冲突中,两国的反卫星武器很难对双方各自数以百计的卫星网络造成毁灭性打击,快速补星需求也就是止步在2位数水平。

在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中美冲突最终结果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在商业卫星发射能力上的差距虽然不是不重要,但也没有那么重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