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人生孩子,好像是哪个神秘组织派给“专家”们的任务,他们总是能找出各种角度,三不五时地催你生孩子。
这不,最近又冒出这么一位“专家”。
媒体爱用“专家”这个词,但人家是有身份有名字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原所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郑秉文
最近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部分青年人由于生活压力,生育意愿不如从前,这包括教育、养老、医疗、生育、托育等多方面压力,对年轻夫妇来说,有些不堪重负,自己非常理解,也感到遗憾。
话到这里,还都在情在理,可他话锋一转,整件事就朝着奇怪的方向发展了:
尽管这样,我们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夫妇,还是应该往前看。困难终究是暂时的,人的一生路还长着呢。但是生育这个阶段稍纵即逝,抓住有效的生育期,把暂时的困难,借用亲戚朋友的力量,能够帮你一把,否则过了这个年龄段,恐怕后悔就有点来不及了。
看到这个建议,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愤怒,而是失望。
太缺乏学理,太没有技术含量,甚至比起臭名昭著的掏空“六个钱包”,它都因为没能搞出个新名词而显得平庸不堪。
养娃难可求助亲友,我死去的奶奶都能想出来的主意,就不必劳动您这位专门研究社保的专家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专家说得有理,大家都按照他的建议去做。可问题在于,我找亲戚朋友帮忙,那亲戚朋友又去找谁帮忙呢?亲戚朋友不用吃饭,不用上班,不用生孩子吗?人家就有钱借给你,就能帮你无偿带娃吗?
就算亲戚愿意借钱给你,正如作家张佳玮所说,不知道我有没有理解错,这位老师是不是在说,举六个钱包甚至九族之力,来背债养娃?
就算你想背债,因为独生子女政策,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哪来的亲戚?就算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也早掏空了六个钱包吗?专家太多了,亲戚不够用啊。
何况,当年不是说“只生一个好,XX来养老”吗?农村墙上的标语,还没擦去太久,大家都还记得呢。
现在倒好,一个专门研究社保和福利的博士生导师,享受着政府特殊津贴,拿着纳税人的钱,研究了大半辈子,得出的结论竟然是,养娃难就找亲戚朋友帮忙,不觉得难为情吗?
既然生孩子是自己的事情,而且还要把责任和成本转嫁给亲戚朋友,那这位专家的意思就是,生不生都和政府和国家无关了。既然如此,那人家愿不愿意生,都和别人无关,专家大可不必自作多情给出自己的建议。
纳税人出钱,养活所谓的专家,不是让他们在个人私事上说三道四的。把一个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医疗、教育、养老、福利制度等等保障的,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孩子养孩子的问题,轻飘飘地说成是向亲戚朋友求助就能解决的暂时困难,是不负责任,且有失身份的。
前几天,科技日报发微博说,最新研究发现生两个孩子最有利于长寿,生育孩子越少或越多都会缩短寿命。
有人评价道:诚心诚意求人办事,不得提两条烟,拎瓶酒什么的?只画两个饼属于诈骗。
这才四五天啊,人家要你办事,连饼都不画了,直接让你去亲戚朋友家借饼。
现在,连忽悠人民群众也这么不努力了吗?
当生存环境变得恶劣,大自然的动物都会自动停止繁衍,为何有些人觉得人类会恰恰相反?
他们只是穷,又不是傻。
网上看到一句话:人口负增长的哲学含义就是,当下的社会生活,被绝大多数人否定了。
而这种否定,不需要自觉,不需要提醒,可能也没什么目的,它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不生,是一种无声的不满。
所以,如果不能呼吁集体去解决个体的困境,还忍不住发言的瘾,这位专家不如去建议:
既然你和亲戚朋友都要生孩子,那不如交换着养。吃饱、穿暖、识几个字就行了,该打打该骂骂,主打的就是一个活着养大就好,反正不是自己孩子,也不心疼。这样一来,养孩子的成本自然大大降低,那么,年轻的夫妻,就都能生得起孩子,养得起孩子了。
且,古有“易子而食”,今有“易子而养”,一负一正,遥相呼应,对比强烈,方显今日盛世之和谐。
这样的建议,最起码还有点分量,有点说头,没那么丢人现眼。
你说是不是?
—The End—
作者:魏春亮
首发:亮见,ID:liangjian0624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