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国家欲屹立于世界之林,领土完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关键。
领土完整性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是国家的基石。一个完整的领土意味着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具有稳定和一体化的控制权。只有保持领土的完整,国家才能有效管理资源,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然而,苏联却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领土划分和边界调整。当时哈萨克斯坦作为一个加盟共和国,其领土范围经历了多次调整。
根据历史记录,苏联在1936年确立了哈萨克斯坦的自治地位,将大片地区划归给了哈萨克斯坦,使得哈萨克斯坦一举成为了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内陆国家。
那么苏联将大片土地划分给哈萨克斯坦,动机是什么呢?
一、为何要把大片领土划分给哈萨克斯坦
前苏联幅员辽阔、加盟共和国众多,其内部各地区存在着各种矛盾和纷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前苏联采取了几个重要的手段,最后形成民族同化,加强苏联的民族向心力。
其中,重新划界是一项重要的手段。通过调整边界,前苏联成功实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对均衡的民族分布,以确保多元文化的共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苏联将大片土地划给了哈萨克斯坦,这是为了避免不同民族长期共居可能产生的宗教矛盾或生活习俗上的冲突。这一举动使得哈萨克斯坦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比其他四个“斯坦”加起来大一倍。
这一举动是为了防止某一民族垄断权力,从而让哈萨克斯坦在管理多民族协调稳定方面面临更大的困扰和挑战。
除了重新划界,前苏联还采取了给予自治权利的措施。通过鼓励各加盟共和国和地区获得更多的自治权利,前苏联使当地政府能够参与决策并行使行政权力,以满足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特殊需求。这样的安排使得各地区能更好地管理自身事务,维护本民族和地区的利益。
此外,分化瓦解也是前苏联采取的策略之一。由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斯坦国家与中国有密切的历史渊源,前苏联选择支持哈萨克斯坦,新建土库曼斯坦,以打压其他三个斯坦国家的影响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前苏联在划界时向哈萨克斯坦赠予了大量土地,包括原本属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沙俄的土地。
对地方的维稳自古以来便是一个极大的政治难题,更别提苏联这种横跨欧亚、有着众多共和国加盟的共和国联盟。
为维护地区稳定,实现中亚和平,民族同化便是苏联的一项重要政策,主要手段是通过移民,向各共和国输送大量俄罗斯人,通过各民族融合,使各共和国对社会主义理念、民族理念形成高度认同。
二、对哈萨克地区的民族同化政策
哈萨克人和俄罗斯人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15世纪。当时,哈萨克人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民族并建立了哈萨克汗国,使他们能够摆脱即别汗国的统治。
然而,哈萨克汗国并不是一帆风顺,尽管曾经强盛过,但在与准噶尔人长达两百年的战争冲突中,哈萨克汗国逐渐衰落。最终,准噶尔汗国被大清所灭,哈萨克人成为了大清的邻国。
随着俄罗斯不断向东扩张,不可避免地与哈萨克斯坦和大清这两个对手发生冲突。哈萨克斯坦作为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面临着大量俄罗斯移民抢占生存空间的问题。
由于哈萨克斯坦族群与俄罗斯族群之间的差异,冲突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多次,不过当时的冲突没有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俄罗斯移民数量的增加,哈萨克人的不满情绪也逐渐升高。在沙俄末期,他们发动了巴斯玛奇运动,以攻击和报复俄罗斯人,这是为了捍卫自身的权益。
哈萨克人利用俄国内部革命的契机,成功战胜俄罗斯人,建立了阿拉什自治共和国,确保了自己的独立地位。
苏联崛起后,阿拉什自治共和国加入苏联,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尽管哈萨克斯坦在加入苏联后保留了一定的自治权,但苏联以俄罗斯人的利益为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掌控加盟共和国。
苏联实施了大规模的移民计划,让大量俄罗斯人进入哈萨克斯坦,在苏联掌控下,哈萨克斯坦境内的俄罗斯人口逐渐超过了哈萨克人口,哈萨克族人口占40%,俄罗斯族人口占40%,其他族群占20%。最终,哈萨克族因此失去了作为主体民族的地位。
通过这种方式,苏联逐渐控制了整个国家,并逐渐推广以俄语为主的教育和官方语言,逐渐取代了哈萨克斯坦本土语言的使用。
虽然苏联的这一目的是为了维护中亚地区的稳定,但哈萨克斯坦的民族格局却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苏联的控制目标基本实现了。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在作出这些布置的时候,苏联高层不会预想得到有朝一日苏联会解体。
1991年,苏联解体后,这个重大的历史转折诞生使得哈萨克斯坦白得了2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一种无法预料和超出人们预期的结果,哈萨克斯坦从此走上独立道路。
但,他们真的能够独立吗?
三、消化大片领土后,哈萨克斯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国家了吗?
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因为历史的变迁而获得了2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一个巨大的财富,给哈萨克斯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资源。
但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为了加强哈萨克族在国家的主导地位,不得不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
特别是1991年11月,为了增加哈萨克族在国家人口中的比例,哈萨克斯坦通过《关于安置有意回归哈萨克斯坦并在农村地区定居之历史移民的相关规则及要求》决议,鼓励早前离开国家的哈萨克族人回到祖国,并为这些“归国者”提供归国发展的资金和系列福利,以保障他们在国家事务和政治决策中的主导地位的目标得以实现。
通过决议后,经过多年的努力使得哈萨克斯族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历经八年时间,从境外回流的哈萨克族人共有75万人,人口比重从独立初期的40%逐步上升至53%,而俄罗斯族的比重则下降至30%。
为了加强对北部领土的统治,哈萨克斯坦将首都迁往北部的阿斯塔纳,从气候舒适宜人的阿拉木图迁出,哈萨克斯坦政府明确表达了排斥俄罗斯族人在国家权力中的地位,也是对俄罗斯族人建立俄罗斯自治体要求的回应,并采取措施督促俄罗斯人迁回俄罗斯本土。
此外,哈萨克斯坦还推行了去俄化运动,以体现哈萨克族作为主体民族的特征并在国家权力分配中向其倾斜。
从国歌、国旗、国徽等具有国家精神的具象物和符号方面,凸显哈萨克族传统符号,彰显民族特征。并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规定一切官方文书均使用哈萨克语,逐步向全国推行哈萨克语作为国语。2017年,更是出台措施,取消西里尔字母书写,使用拉丁字母加以取代。
为支持哈萨克族人口增长,哈萨克斯坦采取了鼓励生育和提升福利的政策措施。在物质和福利上,通过了一系列税收减免和奖励政策。
从精神方面,通过授予英雄母亲、奖章等荣誉称号,刺激并提高哈萨克族人的生育率,逐步提高哈萨克族在哈萨克斯坦的人口比例,从而逐步恢复哈萨克族的主体民族地位。
这些努力不仅维护了哈萨克斯坦作为民族国家的地位,而且巩固了这个拥有世界第九大领土的国家的领土完整性。
但苏联的举措对哈萨克斯坦影响极为深远。尽管目前俄语和哈萨克语至今仍同时为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语言,国家高层领导人中,也有20%为俄罗斯人,但哈萨克人仍在为恢复民族在国家之中的正统地位努力。哈萨克斯坦距离真正的独立已经不远。
参考文献
[1]BakytzhanSymbat.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的议会发展:制度主义的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23-07-13].DOI:CNKI:CDMD:2.1015.033638.
[2]张保国.苏联对中亚及哈萨克斯坦的开发[M].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
[3]吴士嘉.苏联人民的宝库哈萨克斯坦[M].科学普及出版社,1957.
-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