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郑州市东史马村改造工作正式启动。

按照规划,当地的居民将搬进安置小区,整个村庄也会被完全拆除。

对于绝大多数村民来说,这无疑是个天降之喜。

老房拆迁后,他们不仅能够住上新房子,还可以得到一笔不菲的补偿款,甚至是一夜暴富。

但有一位名叫任金岭的村民,却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他果断地拒绝了拆迁的机会,继续留在家族的古宅里生活。

这座古宅,也成了当地唯一一座未被拆除的老宅,在一众高楼大厦中显得尤其引人注目。

这座古宅有什么来历?为何任金岭宁愿放弃上亿的拆迁款,也不愿意拆除呢?

拒绝上亿赔偿,守护祖传老宅

任金岭居住的古宅,在当地被称为“任家大院”,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建成时,这座宅子连房带院占地面积达30多亩,到任金岭这一辈时,只剩下了两进院落,48间房间,占地不足4亩。

2007年,东史马村进行改造,这块地也成了不少开发商眼中的“香饽饽”

这里位于东史马村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东史马村东临牡丹街,西临河南工业大学,北面则是一条规划中的高速公路,具有不小的发展潜力。

当时,开发商把任家的门槛都要踏破了。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任金岭的态度非常的坚决:“不拆!”

任金岭的拒绝,让开发商们有些摸不着头脑。有些人以为是开价低了他不满意,便不断加价,试图用金钱攻势打动他。

据任金岭透露,开发商提出的最高价格高达1亿元人民币。

面对重金诱惑,任金岭仍然没有同意。

开发商为了拿下这块地,曾多次登门拜访他,还劝说他胃口不要太大。

这下子可把任金岭惹恼了,他朝着开发商怒吼道:“别说是1个亿,就是10亿,100亿,我也不卖!”

当时,有不少人在背后笑任金岭傻,竟然连天上掉馅饼都不要,也有很多人对他的举动感到不解。

后来,一些媒体来到任家进行了采访。

面对记者,任金岭终于吐露了心声:“我也不想当钉子户,但任家大院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所谓10亿,100亿,只是任金岭的一时气话,实际上他从未想过要卖掉老宅。在采访中,任金岭曾表示:“古宅是祖上的东西,不是我的东西,它只是传承到我这一辈,我有责任保留下去。如果在我这一辈把古宅卖了,那就是断了家根,我愧对祖上。”

任家老宅始建于1775年,历史十分悠久。任家的先人任德润曾被任命为清朝的布政司布政使,位列二品,之后便对老宅进行了扩建。

经过四代人六十多年的建造,老宅于1838年正式完工,形成了七进大院的规模,在当时有着“大门楼”之誉,是当地颇有名望的官府门第。

两百多年来,任家人一直生活在这里。对于任金岭来说,这座古宅不仅仅是任家世代的居所,更是他们家族的象征,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任金岭表示,爷爷去世时,就曾反复叮嘱父亲一定要守好家里的老宅。

2007年,他的父亲去世,这个担子也就落到了任金岭的肩头。

为了保护好宅子,他没有去住家里的新房,而是一年四季都住在这里,冬天挨冻,夏天挨热。

由于古宅年久失修,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为此,任金岭还特意自学了木工、雕刻等技能。

平时宅子哪个地方坏了,他都会亲自去修,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这些事情上。

可以说,古宅凝聚了任金岭大半辈子的心血。

而且,在任金岭看来,古宅也是家风的一种传承。

在古宅的横梁上,刻着任家的家训“诗礼传家”、“布德施恩”

任家的每个人,都是背着这些家训长大的。

任金岭的儿子任原野表示:“无论自己走到哪里,工作有多辛苦,一想到老宅里的家训,便能调整心态,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做人”。

同时,他还表示:“我们这一辈是平凡之辈,不如祖先显赫。在我们村里,不少人因为拆迁补偿款过上富足的生活,坐拥七八套房产,可是有多少钱才算有钱呢?”

在他看来,后辈们不应该拿祖上的东西来换取财物,而应该靠着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奋斗。

可以说,古宅是任家子孙心中的信仰。如此看来,任金岭坚持不肯拆迁,也是情有可原了。

两次改造老宅,实现“双赢”结局

随着周边的老宅子被一座座拆除,任金岭的心里也不由地着急了起来。虽然自己竭力反对,但如果开发商强拆怎么办?

思前想后,他决定向相关部门申请,把古宅保护起来。

不久后,考古专家来到了古宅进行考察。

他们惊讶地发现,这座古宅完整地保留了清代的民居风貌,对于研究清代中晚期中原地区的建筑风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宅子里的砖雕、木雕等物件也都非常精美,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

古宅的南北长为44.5米,东西宽为22.5米,前院后院各自有三座房,均为硬山灰瓦式建筑。

古宅的大门口,有两尊栩栩如生的“石麒麟”,是由古代的能工巧匠亲手打造的。大门上有一块黑底金字牌匾,上书“辅翼国政”四个大字,二门上也有一块同样的黑底金字匾额,写着“望重斡城”。

这两块匾额都是清代道光皇帝所赐,可惜原匾已失传,现存的是任家后人根据资料复刻而成的。

而门檐上镌刻的“皇恩浩荡”、“天子万年”、“福禄永崇”等字样,则是实打实的历史真迹。

大门两侧的石座已经被磨得光滑发亮,可以想见这座老宅前曾经是门庭若市,车水马龙。

走进大院里,随处可见精致的木雕、砖雕,样式繁杂,有“仙鹤云海、双鹿食草、麒麟送子”等多种图案。

屋子里则有不少雕梁彩画,还有任金岭珍藏的古瓷器、红铜茶具、清朝袍服等各种各样的文物,令人眼花缭乱。

除了文物之外,老宅里还保存了不少老物件,如囤粮食用的囤子、取粮食的斗、簸箕、织布机等等。

这些老物件清晰地展现了近百年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具有深远的意义。

考察过后,考古专家一致认为,这座老宅不是普通的居民房,而属于历史文物。如果被开发商强拆,将会造成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损失。

2009年,“任家大院”被列为了郑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得以继续保留。

此后,任家大院便成了东史马村的一座“孤岛”。

四处都在如火如荼地施工,这里却依然古韵十足,与周围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这也给老宅的保护带来了不少困难。

由于旁边都是拆迁工地,每天吊车、铲车一直都在施工,噪声大不说,还造成了不小的环境污染。

而且,工地上人来人往,经常有人不请自来造访老宅。

老宅还因此丢失了不少珍贵的老物件,令任金岭很是头疼。

为了保护老宅,任金岭在屋子里的地面上铺了一层地板砖,又用玻璃将雕花门窗罩起来,以防风吹雨打造成损坏。

同时,老宅子的大门也一直紧闭着,门上还挂着“非请勿入”的牌子,防止生人进入。

由于周边施工,老宅里的电话线都被切断了;四处也都是黄沙,喝水成了问题。

为此,任金岭还特意打了一口井。

尽管做了很多保护措施,但损毁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后来,任金岭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在老宅外面砌上墙,这样,便可以完全地将老宅与外界隔离开来。

可是,任金岭的积蓄全部用来修缮房屋了,一家人的生活都靠着女儿经营的面包店,只能勉强够生活,实在拿不出砌墙的钱来

经过再三考虑,任金岭决定向郑州市文物局提出申请,将老宅改造为博物馆,从而更好地进行宣传和保护。

不久后,任金岭夫妻俩将家里的近千件老物件、家具、瓷器、牌匾、朝服等整理出来,并向文物局递交了改造申请。

2017年,河南省文物局审核通过了任金岭的申请,并将老宅命名为“郑州天祥博物馆”。

东史马村原名“天祥寨”,博物馆正是得名于此。

同时,任金岭被任命为馆长兼讲解员,与老伴崔丽丽一起,为游客讲述任家大院的故事。

任金岭夫妻俩决定,将老宅免费对市民开放,凭借身份证实名登记即可进入参观。

这样做的目的是进行宣传,让更多人体会到中国古代能工巧匠们高超的技艺,感受任家一脉相承的家风。

接受媒体采访时,任金岭坦言:“其实我们老百姓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文物,我们只知道它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精神纽带。”

建设天祥博物馆,弘扬传统文化

当上博物馆馆长后,任金岭夫妻俩的生活比之前更忙碌了。

平时,除了为游客讲解之外,两人还承担了保洁、修缮等工作。

为了博物馆的建设,任金岭几乎是一会儿都舍不得休息,一闲下来便东看看西望望,观察老宅有没有需要修缮的地方。

如今,有不少大学生来到老宅参观,还有一些学校组织学生到这里来感受中国传统的家风。

由于老宅曾经做过学校,屋里的桌椅板凳等家具一应俱全,任金岭打算将其中的一处房屋进行扩建,打造一个教育基地,让学生体验传统的文化教育。

此外,任金岭还计划与新闻媒体合作,在展览的各个阶段邀请专家学者录制节目,讲解宣传,让老宅成为郑州市的旅游名片。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古民居保护和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但正如冯骥才所言:“城镇化是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但不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文化化掉了。”

在这一方面,任家大院的改造给我们做出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