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阳光此次赴港上市似乎一切都进入刚刚好的状态,“歪打正着”了最佳时机?

近日,中国最大的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运营商一脉阳光已于2024年5月1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去年5月11日、11月13日一脉阳光就曾向港交所首次递交或更新了招股书。并于今年1月9日,取得中国证监会关于其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的备案通知书,而此次备案通过,意味著一脉阳光集团可以正式启动境外发行上市的工作。

而值得注意的是,依据2024年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将采取包括“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在内的5项措施来进一步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的新规来看,此次一脉阳光首发成功的几率并不少,据悉其上市材料已被正式受理。

据招股说明,按医学影像中心网点数目、设备数目、执业影像医生数目、日均检查量及患者支付的费用计,一脉阳光在中国所有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运营商中排名第一。

如此,一脉阳光的基本面具体如何?

首先,经营状况来看,过去多年受益于国内中国医学影像服务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容,一脉阳光作为中国领先的医学影像专科医疗集团深度受益于市场的发展。

财报显示,2021年-2023年期间,一脉阳光营收规模由5.92亿元提升至9.29亿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25.3%。其毛利也由1.75亿元增至2023年的3.33亿元,期间CAGR达37.8%。而在此期间,即2018-2023年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达30.2%,此时作为位居国内前二的龙头企业,一脉阳光受益度显著。

于此同时,其毛利率也同比上升中。这主要是尤其毛利率较高的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和专科医联体型影像中心收入和服务量的增长,从而驱动一脉阳光2022-2023年两年时间毛利率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

其次,成长性上,从整个大行业背景来看,目前国内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期。一方面,国内本身在医疗资源上就存在很大的不平衡问题,且国内人均医学影像设备每百万人单位相对较低,这就导致基层医疗系统的医学影像设备资源整体匮乏。

就此,2022-2023年期间多个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按照标准独立设置医学影像中心、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并统一纳入卫生健康部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促进医学影像中心等独立设置机构规范发展。而这显然,将进一步推动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的加速增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收入计,预期2030年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规模将达到189亿元,2022年至2030年的CAGR仍保持在30.1%。

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医学影像服务市场起步较晚,2023年仅占到全球市场的约1.1%。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预期自2023年-2026年全球医学影像服务市场规模将以33.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远超同期中国市场14.3%的增速。

而从内部驱动里来看,一脉阳光本身在早已在人才、资质以及市场资源壁垒中构筑部分“护城河”。人才方面,其注册有超过220名的主执业影像医生;在国内运营了54个县级行政区的医学影像中心网络,已运营影像中心数目为86个。此外,公司配备和管理的包括PET、超导MRI及多层螺旋C等先进影像设备,总数量逾210台。

然而,同样不可否认的一点则是,当前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的整体仍相对较小。据悉,2022年,我国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规模仅23亿元,大部分资源仍被公立医疗机构、综合性机构掌握。但,反过来也意味着,一脉阳光未来的成长将同时来自存量+增量市场的双向驱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