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8年7月的一天,一支军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河北遵化清东陵,他们对外宣称,来这里是为了做军事演习,可是后来人们才知道,演习是假,盗宝才是真

清东陵多处被盗,其中就包括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无数的珍宝被洗劫一空,这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东陵盗宝案”

而这个胆大包天的盗墓贼,就是臭名昭著的孙殿英,孙殿英连续盗墓十多天,清东陵里的大多墓葬,都没能幸免,唯独清顺治帝的孝陵

那么顺治帝的这座孝陵为什么没有被盗呢?孙殿英盗掘了清东陵的那么多陵墓,为什么独独放过了这座孝陵呢?这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故事

1661年2月5日,清廷皇宫里传来了一阵报丧的声音,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帝,因感染天花,突然驾崩,皇帝死了,理应立马举行国丧,这葬礼肯定要风风光光的大办啊,但在当时,朝里的意见,却不统一

有人觉得,皇帝太年轻就去世,属于早夭,要是大办了,对后世儿孙不好,也有人觉得,没那么多讲究,皇帝的葬礼哪能不大办,就在双方争论不休的时候,年仅八岁的康熙,第一次展现出了他的决断,父皇的葬礼不仅要办,而且要大办

为什么呢?因为顺治帝他不仅是皇帝,而且还是清兵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属于开国之君啊,康熙下令对于陵寝的建造,一定要不遗余力,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清孝陵位于昌瑞山的主峰之下,从石牌坊到方城,再到明楼,到宝城,历时三年左右竣工,整个规模气势十足

光看陵园前的石牌坊,就已经足够震撼,这个石牌坊,由五门六柱十六楼构架而成,用的都是汉白玉,宽度达到31.35米,是中国所有石牌坊里面,最宽的一个

石牌坊上雕刻的“云龙戏珠”“双狮滚球”等图案,都精美异常,除此之外,清孝陵还创下过几个“之最”,第一个,最坚固

据记载,康熙十八年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次京师大地震,当时到处都是房屋倒塌,地面开裂,地震等级极高,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距离清孝陵距离也很近,地震等级更是高达7.8级

在经历了两次强震之后,陵墓门口的这座石牌坊,依旧坚挺,再来看这第二个之最,从石牌坊到孝陵中间的这条路,官方说法称之为“神道”,是皇帝下葬到陵寝里的必经之路

这条道拿下了所有帝陵中最长的记录,足足有6000米,再看神道两旁的这些石雕,官方说法称之为石像生,古代帝陵里面大多也都有这玩意,但孝陵的石像生却是数量最多的

在当时还有一种专门的说法,称之为“十八对”,由于它的数量最多,也因此引出了另一个“之最”,那就是长度最长

从第一对到第十八对,总共有870米,介绍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应该也了解到清孝陵的地位,有多重要了吧,那么按照常理来说,好东西自然都会有人惦记,既然清孝陵这么重要,为什么会没有盗墓贼惦记它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

事实上,清孝陵并不是没有被惦记过,历史上关于清孝陵被惦记的事件,记录在册的共有四次,第一次在1900年,这一年发生了什么,相信大家也都清楚,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攻进来的时候,慈禧太后带着皇帝跑路了,这些军阀找不到发泄的对象,就把矛头对准了孝陵

第二次事件,发生在1928年7月,著名的“东陵盗宝案”,孙殿英带部队开进清东陵,他手下的一个旅长,也想趁机发笔横财,就把自己的人开进了孝陵

第三次是在1945年,当时东陵地区的两个土匪,集结了几百人的队伍,带着炸弹就直接开干,这一次的盗墓,丝毫不比孙殿英那次逊色,东陵里的近百座墓葬,无一幸免

而孝陵的最后一次被惦记,是在1950年2月,这个时候虽然已经建国了,但仍然还有一些不法之徒,想要铤而走险发一笔横财,于是他们拉了几百人的队伍,连续盗挖了四天,毫无疑问,这四次的行动对孝陵来说,都是极其凶险的

但是每一次,孝陵都能化险为夷,要说一次两次是运气,那三次四次该做何解释呢?专家们怎么都想不通孝陵里面到底有着什么,能够让那么多的盗墓贼无功而返

难道是因为孝陵建造的时间长,建造的质量过硬,才使得孝陵屡次幸免于难吗?实际上并非如此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孝陵的建造时间,除去前期准备时间,再除去中间可能会耽误的时间,总体的建成时间,还不足两年

要知道这个时间算是非常短的了,乾隆的裕陵从乾隆八年开始建造,到乾隆十七年才竣工,慈禧的定东陵,从1873年开始,到光绪年间,总共历经二十余年

从这里也就能够看出,顺治的孝陵就建造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质量应该是和乾隆的裕陵,以及慈禧的定东陵没法比,那为什么同在清东陵,乾隆和慈禧的陵墓都被盗墓贼洗劫一空,而顺治的孝陵,却能安然无恙呢?孝陵防盗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

在当年,曾经流传过一种说法,说是有两个人一直在守护着孝陵,正是因为有这两个人的存在,才使得孝陵一次又一次地转危为安,那么是哪两位贵人,他们又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守护孝陵呢?

这第一位贵人就是顺治的儿子康熙,他为了让自己的老爹能够一直在地宫里长眠,不被打扰,特意在清孝陵的大碑楼里,刻了这么一句话“皇考遗命 山陵不崇饰 不藏金玉宝器”,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这里面没有金银财宝,你们这些想要来盗墓的人,就别白费这个力气了,那么康熙的这句话到底是真是假呢?盗墓贼真的会因为这一句话,而放弃盗掘孝陵吗?

关于这句话的真假,众人的看法不一,有的人觉得这就是,康熙使得障眼法,为的就是忽悠那些盗墓贼,别来打扰他老爹,但有的人却觉得,康熙没必要做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事情,话是真是假先不论,咱们来聊一聊第二位贵人

了解清朝历史的人,肯定都知道,提起顺治皇帝,怎么能不提董鄂妃呢,这董鄂妃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一个谜,关于她到底是什么身份,到底是怎么进的宫,史料里是没有半点记载

因为没有明确记载,所以历史上对于她的身份,就有了诸多猜测,有人说董鄂妃是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在《清宫演义》、《清宫十三朝》、《武侠董小宛》等小说电视剧中,清军统帅洪承畴贪好美色,在攻进江南时生擒董小宛,奈何董小宛宁死不从,洪承畴就将她献进了宫里,成了顺治的宠妃

也有人说,董鄂妃原是襄亲王的福晋,后被顺治帝纳入宫中,成为宠妃,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不难看出,顺治十分的宠爱董鄂妃,在董鄂妃为顺治生下儿子的时候,当时他就想将这个孩子,立为皇储,只可惜这个孩子福浅命薄,刚过百日就夭折了

董鄂妃伤害过度,不久后也就郁郁而终,顺治帝因为董鄂妃的过世,更是悲伤到不能自已,因此也引发了当时清廷的一大谜案,那就是顺治帝到底有没有出家

顺治十七年十月,大觉禅师玉林琇,劝顺治帝削发为僧,顺治十八年二月,顺治病逝于养心殿,有很多人都猜测那一年,顺治并没有死,而是去五台山出家了

孝陵里面,既没有顺治的尸身,也没有什么陪葬的宝贝,只有顺治用过的一柄扇子和一双靴子,但是这种说法没有事实依据,终究只是个传说

既然是传说,自然就不能作为考古研究的依据,那么孝陵防盗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在1991年的一次修缮孝陵作业中,这个问题的答案,算是得到了真正的解答

专家们在修缮时,发现孝陵内部的一些设施,十分凑合将就,但作为关键部位的地宫,却异常地坚固,修建地宫的材料,用的是黄沙、石灰、泥土,还参杂了糯米浆

要知道这些东西干了之后,硬度可是比铁还高,这也就是那些个盗墓贼,不管使用什么办法也进不去地宫的主要原因

然而,孝陵不被盗掘并不止这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孝陵里真的没有宝物,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清朝初期的时候,满人的丧葬习俗是火葬,他们的火葬和我们如今的火葬不同,据史料记载,顺治皇帝火葬的时候,是连同他的棺材一起烧掉的,而他的棺材里,有着陪葬的一些财宝,最后都和顺治皇帝一起化成了灰,孝陵里面就只有骨灰,没有宝藏,而清朝在康熙帝的时候,就改了丧葬制度,他认为死后那些宝物烧了太浪费,就学习了汉人土葬的形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