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这种疾病大多数朋友都听说过,它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其实,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高而增高,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发病率更是超过了10%。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活到80岁,将有1/10的几率患上房颤。
聊到这里,一个问题就出摆在我们面前,房颤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吗?既往大多数人对房颤的危害的认知,都停留在对心脏功能损害和引发急性脑梗死上。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只要房颤不影响心脏功能,不引发脑梗死,对人体就没有危害了呢?
事实上,很多医生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发现,房颤除了会降低心脏功能,引发急性脑梗死外,还会危害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以学习、记忆、理解、判断语言、视空间、执行功能等多项认知功能下降为特点的疾病。当认知功能衰退到一定程度,并影响日常生活能力时,就会演变为朋友们熟悉的痴呆。
痴呆的发病率同样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升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痴呆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预计每年有1,000万的新增病例,并且到了2050年将增加两倍。
家里的老人一旦患上痴呆,对整个家庭来说将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病人除了容易受伤和走失外,预期寿命也会大大缩短。这是很多孝顺的儿女所不能接受的。
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房颤与痴呆相关,这种相关性并不仅包括血管性痴呆,也包括阿尔兹海默病。并且房颤还会增加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说的简单点,房颤会让病人变得不那么聪明。就我个人来说,这一点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
其实,早在1997年就有研究发现,房颤与痴呆密切相关,房颤患者合并痴呆的风险是非房颤人群的两倍。与非房颤人群比较,房颤患者总体认知功能更差。但是也有少数研究结论认为,房颤与痴呆发生无相关性。
国内的研究表明,即使在非痴呆阶段,房颤对病人的总体认知功能上,有明显的影响,这与大部分研究结论一致。
有些研究表明,房颤与注意力下降有关,且男性房颤患者的抽象推理和执行功能更差,其他研究也证实,房颤患者普遍注意力、执行功能,记忆和语言能力更差。
对于执行功能,朋友们可能不大了解。执行功能是认知功能的一部分,指人完成一项复杂任务时,同时对其他认知过程的调节和控制,需要协调不同的功能。包括计划、判断、决策、不适当反应的抑制、启动和控制有目的的行为等。是比较复杂的认知活动过程。是一种非常高级的能力。
说到这里,不少朋友肯定会问,房颤到底是如何影响认知功能的呢?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房颤会引起的脑卒中,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据统计,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年发生率约为5%,是非房颤患者的2~7倍,而且,20~30%的缺血性卒中是由房颤引起的。
那是不是房颤病人如果没有患过脑梗死,就不会出现认知功能下降呢?真不一定,医生发现,除了症状性卒中,房颤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机制还与脑小血管病相关。
磁共振成像显示,高达90%的房颤患者存在亚临床脑梗死,而很多证据表明,房颤合并无症状性卒中与认知障碍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很多房颤的病人需要服用抗凝药物,而有医生观察发现,过度抗凝会增加房颤患者痴呆风险,这说明微出血也可能是房颤导致痴呆的潜在机制之一。脑小血管病导致认知功能障碍,以执行功能损害为主,也佐证了房颤患者的执行能力下降。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房颤患者额叶体积会明显减小,而额叶体积,特别是前额叶皮质体积,与执行能力,任务表现以及复杂的认知行为和决策之间存在联系,这些都可能是房颤导致执行功能下降的机制。
除了血管因素,部分研究表明,房颤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因素也可能是关键。房颤会引起脑血流动力学出现较高的变异性,尤其在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水平,房颤导致小动脉水平发生低灌注事件,毛细血管水平发生高血压事件。
而在窦性心律期间,在相同水平没有发生低灌注和高血压事件。另一位外国研究学者也证实了该理论。也有学者认为,房颤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会破坏血脑屏障,导致脑损伤,从而引起认知功能下降。
也有医生认为:炎症因素和遗传因素,都在房颤患者出现痴呆过程中发挥了作用。综上所述,房颤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病人的认知功能。家里的有房颤的老人一定要注意了,如果老人认知功能在短时间内出现了衰退,您一定要关注老年人的病情是否没有被控制住。别等到彻底严重了,再后悔莫及。
房颤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影响,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疾病,其不仅会造成机体功能状态、心脏功能、生存率的降低,而且会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和医疗负担的加重 。房颤患者获得社会支持的主导方式为家庭。家庭作为个体支持的直接来源,是非常重要的支持系统,可为个体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家庭功能对家庭成员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