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从前不解其意,不管做人做事都是随心所欲,任意而为。

可年岁渐长,吃多了不懂“人情世故”的苦,才明白其中的大智慧。

而处世的最高境界,莫过于: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

01.事不拖逻辑思维CEO脱不花,曾讲过一个朋友的事情。

她的朋友是一位专栏作者,在刚签约一个平台的音频讲课工作不久后,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

音频讲课很费精力,如果继续讲课下去,那身体调养方面就很难兼顾。

脱不花劝她先调养身体,暂时宣布停更,等身体调整好再继续,用户是可以理解的。

这个专栏作者却觉得,自己既然已经答应了的事,就不能轻易去毁约,这是对平台的不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于是为了兼顾身体和工作,这个专栏作者日思夜想,终于想到了一个折中办法:

自己躺在床上养身体,然后口述给她的博士生去记录文字,整理好后再去录音,这样就保证了课程正常且持续地更新,也减少了一大部分工作量。

正是由于她的做事靠谱,加上课程反响不错,平台后续又跟她合作了好几个课程。

不靠谱的人,就算知道答应别人的事情应该做,也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拖延。

而靠谱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阻碍,都更看重承诺的力量,想法设法也要按时完成。

正是有这份责任和担当,他们才会更容易得到别人的敬重和上天的回报。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最大的能力,就是靠谱。”

当你不轻易拖延,不轻易食言,渐渐的你便会发现,好运就在你的脚下。

而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是滴水石穿的尽责换取而来的。

02.话不多看过一个故事。

小秋和阿仓同是公司的实习生。

小秋性格内敛,不怎么爱说话,只是一味埋头做事;

阿仓则高调张扬,什么事都乐于高谈阔论,平时更是有事没事就朝老板办公室跑。

刚进公司时,相比于话少的小秋,经常表现自己的阿仓显然更受老板的重视。

一次,公司接到一个大单子,广告商给的钱多,要求也高,老板就把写广告的机会给了阿仓。

可阿仓磨磨蹭蹭写了好几天,方案都未能让客户满意。

无奈之下,老板只能临时换人,让小秋去写。

没想到第二天小秋提交的稿件,对方赞不绝口,老板这才彻底松了口气。

这次广告业务,虽然有惊无险地完成了,可阿仓在老板心中的印象,却一落千丈。

后来,老板又给了阿仓几次机会,但他都没有把握住,老板很是失望,还没等实习期结束就把他辞退了。

反观小秋,每次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公司的业务,逐渐成为公司的骨干。

《周易》有讲“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不言不语的人往往行事稳重、遇难成祥;

长篇大论的人常常暴躁浮夸、自招祸端。

不多言,并不意味着不会说,而是知道该说什么,该什么时候说,该怎么说,这是一种智慧。

所谓说得少,就会想得多,而人生,恰恰需要厚积薄发的沉淀。

所以,与其大发其词,不如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认真修炼自身上。

当你有足够的实力,不开口也没人敢小觑。

03.人不作刘德华红了近40年,除了他的天分和努力之外,更与他的德行修养有关,为人从来不做作。

一位工作人员回忆,早年与刘德华一起工作时,对方对他非常客气,还主动询问他的名字。

几年之后再见时,刘德华竟然脱口而出他的名字,让他感动不已。

这种体现在细节上的修养,在刘德华的身上随时可见。

此前他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让贾玲在电影中扮演自己的夫人,原本姿态放松的他,突然调整了坐姿,将双手放在膝盖上,微鞠一躬,再微笑着说出邀请的话语。

而在电影《人潮汹涌》观影后,刘德华与影院的观众进行了一次现场视频连线。

一开始,大家都是坐着提问与回答,后来当一位观众站起来跟刘德华打招呼时,刘德华也马上站起来,微笑着挥手回以问候。

后来有一位观众问到,如果可以交换人生,刘德华是否愿意与自己交换时,刘德华笑着说:

“我当然是愿意的,那样的话我就做一个称职的影迷,去支持刘德华的电影。”

听及此,现场观众无不会心一笑,被他的机智所折服。

有一句话说:“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最要紧是人品过关。”

做事有准则,为人懂修身,这是一个人的教养,更是一个人的智慧。

人生的道路,从来不是笔直的,我们可以拐弯,可以进退,都取决于自己如何选择。

但唯有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的人,才能成为生活中的智者,活得肆意而洒脱。

人生路漫漫,真正走得长远的人,不一定是最出色的,但一定是懂处世之道的人。

生命有限,时光宝贵,唯有好好活着,才不辜负自己。

往后余生,愿我们都可以和靠谱的人同行,和稳重的人共事,和高雅的人在一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