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电视上的大侠高手们整日飞檐走壁,在刀光剑影中快意恩仇、饮酒高歌,人们不免幻想江湖生活,也想过上潇洒又浪漫的侠客人生。长大后才明白,仗剑走天涯只能是梦想了,就算终于不顾一切背了一把剑出门,也会发现连地铁都上不去,那还怎么行走江湖?

于承惠也曾有这样梦想,他不仅付诸实际行动,还万分努力,却意外暂别梦想。人生低谷中的他不懈钻研,终于在一次灵感爆发后剑道大成。从此声名鹊起,他踏入演艺圈,想要通过影视作品改变武术圈的风气,改变人们的看法。可惜直到他去世,都没有做到。 一、一朝崭露头角,无奈因病止步 1939年8月16日,于承惠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市。他小时候听说书人讲《七侠五义》、《三侠剑》等武侠故事,心中对于武侠世界充满了向往,有着浓厚的武侠情怀。他跟小伙伴玩耍时,从来不走寻常路,邻居家老奶奶对他的评价是:“这孩子不会走路,只会走墙头。”

怀着这样的梦想,于承惠在12岁那年进入了青岛的业余体校,开始了他的武术生涯。终于走上梦想中的道路,于承惠自然是无比珍惜。他天赋卓绝,训练又十分刻苦,每天都要比别人加练一个多小时。教练注意到这个努力又优秀的小伙,推荐他去参加武术比赛。 经过大大小小的比赛磨练,于承惠的武艺越来越精湛,在1960年,他加入了山东省体院的武术队。三年后,于承惠迎来他青年时期的巅峰时刻,在华东武术大赛上,于承惠作为省体院武术队的参赛选手,以一手漂亮的“醉剑”惊艳四方,在众星捧月中摘得桂冠。

武术界的人都知道,山东队又出了一个剑法高超的小伙子。本来山东队在各大比赛上都是强队,于承惠又极受队里的重视,必定未来可期。获奖之后,于承惠不但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更加努力地训练。 人们常说,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过分的努力让于承惠的膝盖承受力越来越下降,在一次意外摔伤后,医生告诉他,他的膝盖早已经是强弩之末,即使没有摔伤,不出一两年也会有严重劳损,这种情况是不能再接受体育训练的。

二、人生低谷中的绝妙感悟 满怀留恋与遗憾,于承惠含泪离队,进入社会谋生。彼时,他已经24岁,要养活自己就没有时间去学其他手艺,只好凭借强健的身体,来到一家造纸厂,干着机械起重的体力活。 虽然离开了武术队,但是生活无法磨灭坚定的梦想。每天下了班,于承惠就会拿着剑在操场上比划,有时候灵光一闪,就更兴奋了,边练边喊着,还要自言自语。等回到宿舍,于承惠就在笔记本上记下当天的感悟。对于这么一个狂热爱好者,同事们也早就见怪不怪了,给他起了个外号“武痴”。

就像小说中说的,“不疯魔不成活”,钻研到如此程度的于承惠也终于找到了他的“武道”。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雨夜,于承惠正为前几日遇到的一些问题纠结不已。正当他冥思苦想始终解不开心结时,一声惊雷入耳,漫天狂雨大作,一只螳螂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为他带来无限灵感。 那只脑海中的螳螂被雷声所惊,以为自己将遭大难,用尽全力在山林中奔驰。它锐利的前肢犹如开天巨斧,劈开雨雾斩断障碍,只为寻找一处容身。此时却又遇强敌拦路,它以灵敏的后肢在草丛间闪转腾挪,抓住对手的一丝疏忽,一击重伤。随后它也不与之绞缠,继续踏长风跨草茎,冲破雨雾继续奔飞。

这段绝妙意境让于承惠感悟颇深。他将感悟记录下来,整理成《悟剑篇》,形成了“螳螂穿林”的双手剑招,再以少林螳螂门中的绝学将其补充完整成一套。此剑式招招相扣、结构严密、凶悍迅捷,于承惠将其命名为“螳螂剑”。 这段经历十分奇妙,武侠小说中有大侠陷入绝境、跌下山崖,此后潜心修炼数十年,一朝出山打遍天下无敌手;现实中,于承惠身体受限,人生跌入低谷,有此绝妙感悟,终于剑法大成,再次扬名武术界。

三、因剑术开启演艺生涯 1979年,著名香港武侠片导演张鑫炎找到在宁夏武术队担任教练的于承惠,邀请他出演《少林寺》中大反派王仁则一角。次年,于承惠同于海、李连杰、计春华等人在郑州相聚,实地考察过少林寺的武术套路后,又对香港武侠片的拍摄手法和打斗动作进行了分析,终于确定了动作设计。

这部划时代的武打电影,不再像以往的武打片中通过运镜剪辑表现打斗场面,而是真正的功夫较量。一招一式,一拳一腿,都是武打演员们真功夫的表演。于承惠在电影中游龙戏凤般的剑法,让导演和一众演员都为之惊叹,他也从此走上演艺之路,成了著名的武打明星。 这之后,于承惠又出演了香港的《少林小子》、《南北少林》。1988年,张鑫炎又找到他,请他出演《黄河大侠》中的主角马义。在后来央视的访谈中,张鑫炎坦诚筹拍这部电影,就是为了展现于承惠的高超武艺和绝世风采,他害怕于承惠的剑术没有传承,就想到要用电影拍下来。

于承惠在后来的演艺生涯中,出演过风清扬、黄老邪、张三丰、叶问……20多年来,他塑造了几代人记忆中的经典形象。 四、结语 2015年7月4日,76岁的于承惠因肺癌去世,他的一生让世人看到了武术的魅力和他对剑术纯粹的追求。中国网曾这样评价他,武术冠军、工厂工人、武术教练、武打明星、剑道大师,于承惠的一生波澜起伏都源自于武术,他是真正的武术家,以剑入武道,堪称“中国剑圣”。

于承惠一直都致力于在影视作品中展现真正的武术精髓,他希望武术发扬光大,剑术也能被人们重视,让人们知道中国武术并不是花架子。可是如今来看,于承惠的愿望远远没有实现。 现在许多人们提起来传统武术,第一时间还是只会想到“耗子尾汁”的马保国、“气功大师”王林之流。这些跳梁小丑是对武术文化的侮辱抹黑,他们窃取了于承惠这样真正的武术家的努力成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