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73年,万历元年正月十九,一个上朝会的日子。在皇城乾清宫值班的侍卫,发现一个鬼鬼祟祟的人,于是众人一拥而上擒住了此人。 简单审讯一番后,知道这个刺客叫王大臣,直隶武进县人,乃是蓟州总兵戚继光的手下。于是侍卫就连忙禀告给司礼监首领太监兼东厂提督冯宝。

刚刚上任的冯宝自然不敢怠慢,一番审讯后得知此人因违反军纪被戚继光处理过,怀恨在心,因此来到皇宫行刺,然后计划把戚继光拉下水。冯宝听完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于是连夜通知了自己的盟友---首辅张居正。一场政治风波诡谲而生。 01 深夜,首辅张居正府邸。 张居正听完冯宝的叙述后,不禁冒出一身冷汗。众所周知,戚继光正是自己一手提拔的爱将,他的部下刺王杀驾,如果好事者借题发挥,恐怕自己也难逃干系。 张居正喝了一口茶,缓缓地问道:“冯公,此人恐怕未必是戚继光的手下吧?估计是冒名顶替的!” 冯宝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张居正,尖声说:“宰辅大人,是不是戚总兵的人,还不是咱们东厂说了算吗?实在不行我直接派人…”,说着比划了一个用刀灭口的动作。 张居正听后微微一笑,他太清楚冯宝的为人了。此人在内府混了几十年,一直受大太监陈洪的压制,而自己在内阁和他情况差不多,蛮横的前任首辅高拱也一直压制自己多年。后来小皇帝万历登基,张居正便联合冯宝分别赶走了各自的政敌---高拱和陈洪。二人也分别实习了多年的政治梦想,一个做了内阁首辅,一个做了司礼监首领太监。从此朝廷基本就在二人的控制之下。 但是高拱和陈洪毕竟在官场浸淫多年,朝中还有一批忠实的支持者,倒也不能小觑。

02 张居正沉思了一会,说:“这样杀了他不合适,冯公。你们东厂一定审出真正的幕后支持者啊。”说着用手敲了几下桌子。 冯宝听到暗示,忽然明白了什么,连说:“对,对,幕后的支持者肯定是高拱和陈洪。他们二人倒台后怀恨皇上,于是便派人刺杀。” 张居正会意地笑了一下:“你得找人做通这个王大臣的工作啊!” 冯宝连忙说:“放心吧,落在咱们东厂手里他自然听话。” 03 而此时的前任首辅高拱正在河南老家慢慢品茶沉思。 【高拱(1513—1578年),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明朝中期内阁首辅。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朱载坖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1572年被罢职。】 回想自己宦海沉浮半生,熬走了老奸巨猾的严嵩、老谋深算的徐阶(张居正的老师),好不容易当上了首辅,结果被张居正给赶下台。想到这里高拱不禁苦笑一下,唉!谁让自己脾气太直,手段和谋略始终比张居正还差一点呢。不过,皇帝才十岁,大明的江山交给张居正倒也合适。张居正有能力有手段有野心,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也只有张居正能治理好。

想到这里不禁又苦笑一声。殊不知京城一场阴谋正向他逼来。 04 正月二十二,十岁的小皇帝万历上朝的日子,李太后则坐在帘子后面听政。 冯宝拿着王大臣所谓的“供词”向皇帝禀报:高拱被罢职后怀恨在心,指示刺客王大臣意欲不轨。皇帝和太后大怒,准备下旨诛杀高拱。 众大臣闻听此言,众皆惊讶。此时,左都御史葛守礼说:“陛下,这件事疑点颇多。高拱为人心直口快,虽飞扬跋扈,但自从嘉靖朝、隆庆朝到现在也是三朝元老,而且他还是先皇的帝师。先皇在时屡次褒奖他忠心,微臣以身价性命担保高拱绝不会做出此事。” 刑部、礼部和国子监其他官员也纷纷为高拱说情,阶下的张居正不禁皱了皱眉头,暗想:高老头在朝廷的人缘不错啊,看来此事有点草率了。

冯宝见众多大臣力保高拱,也不禁脸上开始冒汗。 李太后本来也无甚主意,一看此情况就让三司和司礼监继续审问。 05 众位大臣都知道此事背后的主使者是首辅张居正,他不点头这事找谁也不好办。 于是正月二十二晚上,葛守礼和众大臣提着礼物纷纷来到张首辅府邸。张居正打着官腔赶紧让座,连说此事和自己无关,自己和高拱共事多年,尤其当年在国子监和高拱关系处得非常融洽,肯定会为他求情。 送走众人,张居正不禁一阵冷笑。忽然家人禀报:兵部尚书杨博大人来访!

张居正不给别人面子,这个杨博必须给面子。此人在嘉靖、隆庆两朝几十年不倒,极善用兵,在边关屡立战功,学生门生多为武将。即使夏言当首辅6年、严嵩当首辅20年、徐阶当首辅6年中都非常尊重此人,轻易不得罪他。连“大明第一鬼才”严世蕃也说:我明朝有三大天才,除我之外,还有杨博和陆炳。可见此人的厉害之处。 两人寒暄过后,杨博深情地说:“江陵(张居正)啊,老夫比你虚长20岁,今天就斗胆劝你一句。” 张居正连忙说:“杨大人请赐教!” 杨博说:“我知道高拱和你,甚至和徐阁老恩怨颇多,但这件事上希望你不要再追究高拱的责任了,他原本就无罪。不然以后的史书上将如何写你呢?官场不仅是打打杀杀,更多的是人情世故啊!” 张居正还想张口争辩几句,张了张嘴终于没说。高人面前不用再说任何语言。 06 正月二十五,“刺客”王大臣被杀,高拱没有受到牵连。但是高拱在老家更加低调了,几年后就抑郁而死。 注: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喜欢明史的点点关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