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从此之后,“雷锋”这两个字彻底火遍了大江南北,在半个多世纪之后,他的精神依旧被提倡着。
雷锋的背后
著名作家陈广生,是将雷锋发扬光大的重要之人。
他和雷锋早就认识,在1960年7月,当时雷锋所在的团准备授予雷锋“节约标兵”的称号,此时的陈广生,则被指派专门去写雷锋的相关事迹和材料。
他亲自去采访了雷锋本人,到雷锋所在的连队去调查,得到了大量的有用信息。
随后,他也写出了《雷锋同志模范事迹》,这篇文章,雷锋本人其实是看过的。
只不过,雷锋读完文章之后还是摇了摇头,他将“模范事迹”几个字直接划掉了,并写下了:解放后我才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
即使雷锋不愿意被高调宣传,可是,团政治处在看到了这篇关于他的模范事迹后,还是将相关的材料内容下发到了连队,这也是最初的学雷锋热,在这个团里轰轰烈烈的展开。
1960年9月他荣立了二等功,并且在10月加入了共产党,紧接着的11月,他又以“模范共青团员”的身份被特邀为模范代表。
这一连串的荣誉,也让陈广生看到了雷锋身上的精神财富。
毫无疑问,陈广生的眼光是非常独到的,经过几十天的时间,他终于完成了《向阳坡上长劲苗》的初稿。
虞仁昌是一位退伍老兵,他此前,是雷锋的连长。
在当年和雷锋的相处过程中,他对雷锋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雷锋从小就是个苦命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吃尽了苦头,他对党的感情也十分深厚。
经历过如此艰苦的人生,雷锋才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当兵的时候,雷锋和身边的人一直都有着差别,他常常带着一只26寸的皮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有毛主席的著作,也有其他古典小说。
别人结束了一天的劳累后总是会聊上几句,可雷锋却把这段时间全部用来读书。
此外,雷锋热爱帮助别人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可虞仁昌每次都是从别人的口中听到雷锋的故事,也正因如此,虞仁昌对雷锋总是刮目相看。
1962年8月15日上午,雷锋出车回来,便来到连部向虞仁昌作报告。
虞仁昌问道:“拉了什么东西回来?”
雷锋回答道:“是旧棉衣。”
随后,雷锋汇报,车到了保养时间了,并且车况也不好,那会是洪水期,大家都非常繁忙,可是车子不够用,希望连长尽快安排去保养。
那会虞仁昌还觉得雷锋已经跑了一个这么远的来回,应该抓紧时间休息休息。
于是,虞仁昌并没有马上同意让雷锋去忙碌,他说会自己安排。
不过,雷锋还是坚持不麻烦别人,他说:“修理所的车子都要排队,现在急着用车,车还是不要送到修理所了,让连里面的修车班去自己干。”
虞仁昌拧不过他,也就同意了。
可没想到,雷锋敬礼出去后,不到十分钟就出事了。
虞仁昌听闻后马上冲了出去,抱着雷锋往医院跑,可是在半路上,雷锋还是不幸去世,虞仁昌则成为了雷锋生命的最后见证者。
与此同时,陈广生还在改写着雷锋的报告文学,他也没想到,竟然得到了如此噩耗。
因此,陈广生赶紧返回了驻地,在雷锋的遗体旁边,他泪流满面。
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建设路小学以及本溪路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听说了这件事,也是个个都泪流满面,他们大哭了一场,都想要见见雷锋叔叔生前使用过的东西。
由于雷锋此前总是非常积极,再加上他乐于助人的特点,当时抚顺市的很多百姓都自发为他送行。
陈广生也是在群众的哭声中汲取了力量,他想着:一个普通的战士,没有过惊天动地的故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勋,他却能让老百姓如此爱戴,因此,自己一定要将雷锋的故事写好。
5万字的报告文学最终在陈广生手里成型,从《抚顺日报》开始,这些文字最终出现在《解放军报》和《中国青年报》上。
就这样,一位突然在全国轰动起来的平凡英雄的名字,很快就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
周总理也给毛主席打了电话,向他推荐了雷锋。
毛主席仔细阅读了相关的报道,在屋子里激动地踱步,他意识到:一个普通的名字,在人民中如此响亮,既然人民认可了他,他就有益于这个时代。
林克当时是毛主席的秘书,他先拟好了十几条题词,不过,毛主席还是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亲笔题词交给了他,他告诉林克:
“学习雷锋同志,不仅学的是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学习他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就这样,雷锋的故事越传越广,包括朱德、刘少奇、陈云等领导干部都为雷锋题了词。
显然,这也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如此多领袖为一位普通战士题词。
随着雷锋精神被弘扬了这么多年,可雷锋一直都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物,他非常平凡。
雷锋并没有等到提升的那一天
一直跨越到40多年后,有关于雷锋为何没被提升为部队干部的故事才渐渐浮现出来,在此前,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也都在歌颂着他那些伟大的小事。
其实,早在1961年2月25日,沈阳军区同情团员的代表和沈阳市各界青年在一起开了一场联欢会,雷锋也参加了。
雷锋是作为特邀代表去的,这和陈广生此前的宣传密不可分。
当时沈阳军区的政委、副政委都接见了雷锋。
会后,副政委杜平将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苏民给叫了过来,并对他说:“怎么雷锋还只是一个班长?应该把他提起来,先提到连队的领导岗位上去锻炼锻炼。”
其实,雷锋被提拔的速度,已经很快了。
1961年5月的时候,雷锋就被提升为副班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被调到6班当班长。
这次联欢会结束后,苏民就一直记得这件事,他也觉得时机成熟了,雷锋身上所表现的一切,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他向王良太少将汇报了此前的事情,王良太同样也很重视。
军区工程兵党委召开了一场党委会,这场党委会就是在研究雷锋同志的提干问题。
在1962年4月,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就多刺激催促,让他们赶紧将雷锋的报告给送上来。
可在下面的团委会上,总有人觉得雷锋升任的速度太快,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王良太在8月的时候,还专门和相关的干部同志有过一次细谈,希望高举雷锋旗帜。
之后,提升雷锋的报告就被送到了沈阳军区工程兵的政治部,遗憾的是,这次上级任命来没来得及下来,雷锋同志便因公牺牲了。
虽然雷锋没能等到提干的那一天,不过他的形象在战友心中也是极为高大的。
所以,雷锋虽然是军中优秀模范,却没有提干,40年后,真相浮出水面,只能叹一声造化弄人。
余新元老人对雷锋的印象也一直都很深。
他在1959年代的时候是辽宁省辽阳市兵役局的同志,那会,雷锋因为身高和体重不合格,可又迫切想要当兵,因此专门去找过余新元。
在余新元的努力下,书记曹奇才同意破格让雷锋去当兵,这也回答了很多人的疑问。
庞春学是雷锋的同班战友,和雷锋相处了近3年的时间。
他告诉记者:“雷锋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始终都在学习他。”
老人依然记得当时的很多细节。
在自然灾害年间,大家都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一天要干很多重活,可雷锋总是让自己饿着,把盒饭让给战友吃。
他总是如此,他的另一位战友乔安山语重心长地说:“雷锋确实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的伟大,都刻在生活当中,雷锋就是一点一滴的平凡汇聚起他的伟大人生。”
在战友们心中,无论是普通战士雷锋还是班长雷锋,都是他们的学习榜样,学习雷锋,和雷锋的职务没有一点关系。
很多人在解读雷锋的时候,也会发现:雷锋从一个穷孩子成长为高尚情操的战士,他的成长过程,有一条非常清晰的脉络。
走近雷锋,他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这或许也是雷锋的另一伟大之处,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当雷锋。
他和很多当时的年轻人一样,也爱美,也会给心爱的女孩写信,这些都不影响他高尚的追求。
同样,他也是一个有朝气、有目标的青年,他是很多人的缩影。
别说是他的战友,就连他的上级,都在向他学习。
虞仁昌在1963年确定转业回老家的时候,还专门来到雷锋的墓前,他写了一首怀念雷锋的诗。
诗中有一句“遇事想雷锋,最能勉自己”一直是他的座右铭。
那会,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学雷锋,虞仁昌是雷锋的上级,也是雷锋汇报工作的对象,他完全可以以此来谋得一个好职位,可虞仁昌每次被询问到工作要求的时候,他都说:“我永远不会以雷锋连长的荣誉为资本,不管在什么岗位,我都会宣传雷锋,向雷锋学习。”
平凡着奉献自己,未尝不是一种伟大?
参考
雷锋被树为典型始末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寻访雷锋故旧 再现雷锋本色 雷锋战友讲雷锋 中国文明网
揭秘:雷锋生前为什么没有被提干?;新纪实;2009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