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欧洲国家而言,蒙古西征是一场针对整个基督教世界的灾难。

信奉东正教的基辅罗斯深受其害,12世纪以来的国家、教会分裂进一步加剧,罗斯大公们及其辖下的东正教区多次向西方天主教国家求援。

罗马教皇一面组织反蒙十字军,一面向罗斯东正教会、诸大公提出教会合并的要求。

蒙古骑兵

最后,由于双方联合进程的迟缓,整个罗斯地区沦为蒙古殖民地。几个世纪以来,西欧国家与俄罗斯为当初未能实现教会合并、组成反蒙联盟互相指责,双方学术界、宗教界亦为此争讼不休。

所以,找出罗斯教俗两界亲蒙古-尼西亚、反西欧的政治-宗教路线成因,不仅有助于理清那段史实,还能合理解释俄罗斯东正教会与西方天主教会(乃至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与敌对情绪。

罗马教廷对东北罗斯的欺骗

蒙古入侵基辅罗斯初期,教皇权力达到顶峰,有权废黜君主,罗马教廷是西欧一切宗教事务的最高裁判机构。

东北罗斯的弗拉基米尔公国和西南罗斯的加利奇公国是当时基辅罗斯实力最强的两大公国,这两个公国的大公都曾对教皇领导的十字军报以殷切期望。

弗拉基米尔公国曾对罗马教廷报以期望的证据是教皇英诺森四世写给弗拉基米尔大公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1252-1263年在任)的两封私人信件。

图片来自网络

英诺森四世在1248年1月23日的信中提到教廷指派出使蒙古的方济各会修士约翰·杰·普兰诺·卡尔比尼曾亲眼目睹大公父亲雅罗斯拉夫·弗谢沃洛德维奇,1238-1246年在任)为取信于罗马教廷而改宗天主教,并遗憾地指出:“如果死亡不是这样突然夺去他的生命,所有人很快会听说这一切。”

教皇写于1248年11月15日的信件证明,一直被众多学者认为是反西方亲蒙古政策坚定执行者的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大公也曾想过投靠罗马教廷。

教皇在信中称赞道:“上帝打开了你灵魂的双眼,因为我们得知,你找到了那条快速抵达天堂之门的道路”,“其标志是你命令在你的普列斯科夫城内为拉丁人建造大教堂。”

图片来自网络

可是,教皇对遭受蒙古迫害深重、迫切需要援助的东北罗斯都做过些什么呢?

英诺森四世曾信誓旦旦地向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大公保证:“你一听到鞑靼军队进攻基督徒,就一定要毫不耽搁地将此消息通知驻扎在利沃尼亚的条顿骑士团兄弟,以便这个消息一通过他们传到我们这里,我们就能刻不容缓地考虑,在上帝的帮助下应该用什么方式给鞑靼人以勇敢的阻击。”

可实际上,十字军在蒙古奴役东北罗斯的240年间从未与罗斯军民肩并肩地抗击过蒙古入侵者。

蒙古西征

天主教各国首脑在1245年的里昂大会上没有作出任何援罗抗蒙的实质性决策,却遣使去哈剌和林与蒙古人媾和。

教皇的种种行径证明,他只想让东北罗斯人独力顶住蒙古军的压力,替西方国家看守东大门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当罗马教廷使者于1251年游说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皈依天主教时,遭到了大公的断然拒绝:“我们不会从你们那里接受学说。”

一面是对罗斯民族命运漠不关心、甚至想利用罗斯人做消耗蒙古军力的炮灰的西欧国家,一面是强大的蒙古奴役者,东北罗斯人选择用屈辱的生存来保存实力显然要比亡国灭种明智得多。

罗马教廷与西南罗斯谈判的破裂

面对强大的蒙古入侵者,西南罗斯的加利奇-沃伦大公丹尼尔·罗曼诺维奇(1237-1264年在位)曾两次与罗马教廷谈判,希望组建反蒙联盟。

1247年,教廷特使约翰·杰·普兰诺·卡尔比尼出使蒙古返回,途经西南罗斯。

丹尼尔·罗曼诺维奇大公盛情款待特使,并表示“愿意让教皇做自己优先的主人和父亲,视神圣的罗马教会为主宰和老师,已向教皇派出了自己的公使和使者”。

图片来自网络

普兰诺并不知晓,教皇和加利奇公国早在1245年就开始了谈判。

谈判主要内容包括:罗马教廷与加利奇公国组建军事联盟、教会联合:

“互相交换使节,教廷在名义上承认加利奇-沃伦罗斯的主权及其在对匈牙利、骑士团和其他国家的关系上的平等机会。”但教皇只热衷于教会合并且不断拖延组建反蒙十字军的行动,“因此使延长达三年之久的谈判于1248年终归破裂”。

1252年,罗马教廷与加利奇再次开始谈判。

图片来自网络

鉴于丹尼尔·罗曼诺维奇大公于1254年击退了蒙古人的进攻,教皇承认加利奇公国在东欧国际事务的重要地位,却并不主动与之组建反蒙军事同盟。

所以,教皇于1255年派使者为丹尼尔·罗曼诺维奇加冕时,大公不无担忧地说道:“没有你的帮助,我怎能接受王冠?蒙古军队将不会停止与我们交恶。”

正如В.Т.帕舒托所言,这次谈判“既未导致教会的合并,也没有导致对金帐汗国进行联合的斗争”。

蒙古西征

蒙古大汗当然不会对西南罗斯与罗马教廷的密切来往熟视无睹。布隆台分别于1258年、1259年引大军远征立陶宛和波兰,两次借道并征兵于西南罗斯,摧毁了当地所有重要城市的防御工事,西南罗斯彻底沦为蒙古殖民地。

丹尼尔·罗曼诺维奇投靠蒙古实属无奈:一面是咄咄逼人的蒙古大军,一面是毫无诚意的罗马教廷,做强者的附庸显然要比相信夸夸其谈的教皇实际得多。

尼西亚教会对罗斯教会的宣传与影响

1204年,拜占廷帝国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狂潮中轰然倒塌,其残余力量逃往小亚西北部成立流亡政权——尼西亚帝国,东正教中心也从君士坦丁堡暂时转移到了小亚。

不可否认,东正教自身显著的保守性会促使罗斯教会紧紧跟随“教母”的领导,而尼西亚牧首当然也不会任由天主教会争夺罗斯的东正教信徒。

在蒙古征服罗斯期间,尼西亚教界人士频繁出入基辅罗斯,力图加强对罗斯教会的宣传与影响。

蒙古西征

例如:1211年,“多布雷尼娅·亚德列伊科维奇从沙皇格勒带来了上帝之棺,本人在胡金的圣救主寺接受剃度”.

1213年,拜占廷人梅富季创建了波恰耶夫斯基修道院,1218年,波罗季斯克伊主教从尼西亚来到弗拉基米尔的君士坦丁大公那里,向他表示了尼西亚教会的敬意并献上许多圣像和圣尸.

1225年,梁赞主教叶夫罗辛从圣山给梁赞大公带来了几幅圣像画,1228年,尼西亚牧首格尔曼致书罗斯教会,禁止任命奴隶为神职人员.

尼西亚教会对罗斯教会的掌控集中表现在,13世纪上半期的罗斯都主教一直由尼西亚牧首任命。

图片来自网络

罗斯编年史中明确记载了以下拜占廷人都主教的名字马特维年在任)、基里尔一世及约瑟夫。蒙古入侵导致都主教约瑟夫失踪,而加利奇-沃伦大公丹尼尔·罗曼诺维奇推荐的罗斯人基里尔二世也只是在尼西亚牧首批准的情况下才取得都主教头衔。

此外,还有一件事证明了尼西亚教会为防止罗斯教会倒向天主教所作的努力。

基里尔二世是加利奇-沃伦大公丹尼尔·罗曼诺维奇扶植起来的,而他自尼西亚帝国返回后便毅然离开受丹尼尔·罗曼诺维奇控制的基辅都主教教坛,前往东北罗斯与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大公会合。

图片来自网络

据克雷维列夫分析,这是由于西南罗斯为对抗蒙古人试图与罗马教会合并,而这遭到了新任罗斯都主教的坚决反对,所以他才会投奔丹尼尔大公的竞争者。

所以,基里尔二世从尼西亚帝国返回后才采取行动,很可能是受了牧首的指令才决意支持亲蒙古反天主教会的东北罗斯大公。

结语:

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国家乘蒙古人入侵基辅罗斯之机,企图合并罗斯东正教会。

由于教皇无意于反蒙援罗、十字军对罗斯西部领土的侵犯、蒙古人对天主教国家与东正教国家的不同政策、尼西亚东正教会对基辅罗斯的宣传与影响,基于这些原因,罗斯人最终拒绝了教皇的教会合并请求。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