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单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非资本债券今日落地。

5月15日,工商银行发行2024年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为300亿元,成为我国五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中首个发行TLAC债券的银行。

专家分析认为,当前我国五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仍旧面临TLAC缺口。短期来看,完成第一阶段目标预期乐观,而长期TLAC债券发行需求广阔,未来发行或将增量增速。

工行首发规模300亿元

据悉,工商银行本期债券基本发行规模为人民币300亿元。其中,品种一为4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在第3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基本发行规模为人民币200亿元;本期债券品种二为6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在第5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基本发行规模为人民币100亿元。

两个品种债券均附超额增发权,品种一和品种二合计增发规模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最小认购金额为人民币1000万元,且认购金额须为人民币1000万元的整数倍。

据悉,TLAC(Total Loss-absorbing Capacity,总损失吸收能力)是指当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进入处置阶段时,可通过减记或转为普通股等方式吸收损失的资本和债务工具的总和。TLAC债券则是为满足TLAC要求发行的、具有吸收损失功能、不属于商业银行资本的金融债券。

简单来说,在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陷入危机时,可以采取“内部纾困”的方式维持关键业务和服务功能的连续性,避免动用公共资金进行“外部救助”,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TLAC债券的主要特点在于,当银行发生重大风险时,可以触发预先约定的债券转换机制,将之转换为股权或削减债券本金,以此实现债权人和股东的亏损分摊,避免银行进入破产清算。”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钟辉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工商银行发行TLAC债券,将有助于增强其应对金融风险时的抵御能力。”

“TLAC债券的发行是中国银行业响应国际监管要求的重要表现,对我国金融体系具有积极意义。另外,TLAC债券的发行可以以较低成本帮助商业银行完成TLAC达标考核,有助于提高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造血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排排网财富合伙人项目负责人孙恩祥分析道。

在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看来,发行TLAC债券将丰富我国债券市场的产品供给,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投资选择,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和健康发展,提高市场的活跃度和效率。

五大银行纷纷行动

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指出,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和杠杆比率应分别达到16%、6%,自2028年1月1日起,分别不得低于18%和6.75%。

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的最新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我国共有五家银行上榜,分别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去年加入的“新成员”交通银行,第一阶段任务的达标期限可延缓至2027年以外,其他四家大行仅剩下半年的过渡期。

期限临近,各家银行纷纷采取行动。

5月13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将自5月16日至5月20日发行该行第一期TLAC非资本债券,共发行两个品种,合计规模为人民币300亿元,在债券期限、基本发行规模、超额增发权方面的设置与工商银行基本一致。

此外,根据五大银行年初披露的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计划,后续发行规模总计不超过4400亿元。4月初,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该行的TLAC债券将争取在三季度发行,并对2025年达标持乐观态度。

“我国五大行是2023年最新G-SIBs名单中仅存的TLAC比率尚未达到16%的银行,五大行仍存TLAC缺口,存在一定资本补充压力。”浙商证券分析师杜渐在研报中分析道。

天风证券固收分析师孙彬彬发表观点认为,若不考虑存款保险基金,目前五大国有行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均未达到16%的监管标准。此外,银行当前还面临净息差收窄、资本内生性不足的困境。为了满足监管要求,发行TLAC债券是当下优选。

孙彬彬指出,短期内中行、建行和工行TLAC债发行计划能够满足2025年第一阶段监管目标。中行、建行和工行宣布计划发行的共2600亿元债券,基本能够满足TLAC第一阶段监管要求。长期来看,TLAC债发行需求广阔。

TLAC发行或增量增速

对于四家国有大银而言,仅剩下半年的过渡期。那么,未来五家G-SIBs银行发行TLAC债券的前景如何?

在刘岩看来,未来五家国有大行将会加速发行TLAC债券。

“这一决策不仅是对全球金融监管要求的积极响应,更是基于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银行自身经营策略和风险管理需求的深思熟虑。在全球金融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系统重要性银行需要不断提高其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抵御能力,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刘岩分析道,“五家国有大行作为我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TLAC债券将成为其满足监管要求、增强市场信心的必然选择。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深化也为TLAC债券的发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涌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银行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钟辉勇也指出,从整个银行业和金融体系来看,TLAC债券的发行为之提供了新的资本补充渠道,有利于提高银行的资本水平,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未来,五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在TLAC债券的发行数量和规模上都会逐渐增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