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曾有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处事方式,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水平?”

有个高赞回答是:“沉得住气,管得住嘴,稳得住心。”

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无数阻碍我们前行的麻烦。

而解决它们的关键,莫过于自身修行和实力的堆砌。

你处事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01.沉得住气唐敬宗时期,宰相裴度曾在中书省处理政事。

一天,手下突然慌张来报:“大人,不好了,中书大印被偷走了。”

一听到这话,官员们都惊慌失措,可裴度却十分淡定,让大家冷静下来,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该做什么做什么。

众人不解,却也不好多问。

就这样,直到半夜,下人突然又兴奋来报:“大人,大印回来了。”

官员们都对裴度佩服不已,问他是不是早就料到大印能自己回来,裴度这才做出解释。

他说,偷大印跟偷钱不一样,盗窃者一定是为了伪造文书。

再者,偷印可是重罪,如果派人四下寻找,打草惊蛇,盗窃者情急之下很可能会销毁大印和证据。

如果真这样,大印没了不说,大家还都会受牵连,真正的盗窃者也很难被抓到,实在是得不偿失。

倒不如装作没发现,盗窃者为了不多生事端,用完大印自然会归还的。

后来,裴度不仅拿回大印,还顺藤摸瓜抓到了盗贼,众人都对他的沉着冷静十分赞叹。

正如明末文学家申涵光所说:“无事如有事时警惕,有事如无事时镇定。”

生活中到处充满变故,越是慌忙急乱,越会乱中出错。

与其急于求成,不如处变不惊。

遇事沉住气,多一点耐心,才能在事故发生时,见招拆招、游刃有余地去解决。

02.管得住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年轻时赴海外留学,有一次受邀参加一位师兄的婚礼。

他赶到婚礼现场的时候,恰逢一个年轻人正在侃侃而谈。

说起他曾到过欧洲最高峰时,他说的是“阿尔卑斯山的主峰勃朗峰”。

可欧洲的最高峰并非勃朗峰,而是“厄尔布鲁士峰”。

闻听此语,李四光马上就过来反驳,俩人为此争得面红耳赤。

在局面僵持之际,李四光看见自己的教授也在,于是立马请他裁决。

年轻人显然也认识这位教授,同意请他来作决断。

就在李四光以为自己准赢时,教授却拿出烟杆敲了敲李四光的头,只留下一句“你呀,学问还浅着呢”,就转身走了。

李四光很震惊,不敢相信是自己记错了。

回到学校后,他便马上去了图书馆查阅资料,结果证实了自己所说无误。

他百思不得其解,教授为何说那番话,便专门去询问原因。

教授笑着说,学问浅,不在于你的答案,而是你没必要和对方争辩。

人家在婚礼上高谈阔论,你何必出言反驳,让自己大动肝火又有什么意义呢?

李四光这才恍然大悟,明白确实是自己的问题。

与认知不同的人争辩,不仅不会让对方认同,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泥潭。

遇事冷处理,是一个人最大的修行,也是最通透的智慧。

就像卡耐基所说的:“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管得住嘴,不争辩,不解释,才能避免无谓的损耗。

03.稳得住心美国有位著名的高空钢索表演者名叫瓦伦达,他曾多次创下历史记录。

在一次重大表演时,他刚走到钢索中间,仅仅做了两个难度不大的动作,就从10米高空坠落。

事后他的妻子采访时表示:“我知道这次一定会出事。”

因为上场前,瓦伦达不停地在念叨:“这次表演太重要了,千万不能失败。”

这场表演在他心里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如果这次表演成功,将会奠定自己在整个演技界的地位。

渴求成功的结果让他乱了心绪,而上场时的心气浮躁让他慌了神,最终导致了惨剧。

患得患失,只会消耗自己;心无旁骛,才能专注前行。

书法大家王羲之年轻的时候也曾因急于求成,而无法突破瓶颈。

偶然间,他看到东汉书法家张芝写的字,一笔一划皆有章法。

更让他钦佩的是,张芝长年累月,每天坚持练字,从无间断。

那份从容淡定,让王羲之十分向往,他暗想:

“如果我也能有这不慌不忙的心态,未必不能达到张芝的成就。”

此后二十年,王羲之收起骄躁,沉下心来,专注于习字本身。

由于常年洗漱毛笔,就连家门口的水池,都被染成黑色。

也正是这份沉稳,让他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被推崇为“书圣”。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心浮气躁,是成事的大忌。

遇事稳得住,管理好心态,才能“关关难过关关过”。

曾国藩说过:“凡遇事,须安详和缓处之。”

人生在世,各种问题从来都是层出不穷,我们无法左右会遇到的事情,但可以选择如何处置。

唯有沉得住气、管得住嘴、稳得住心的人,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让自己在事上磨得愈加优秀。

往后余生,愿你不惹事,也不怕事,不慌不忙,活成最美好的模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