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司马迁
历史是连接时光的桥梁,在历史的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中华民族的根源在何处,在史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决心。
也可以感受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隐忍,还感受到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家国情怀……
而“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可是在日本这样一个国家,他们的祖先却总是扑朔迷离,得不出来一个确定的结论。
甚至还流传着日本的祖先来自我国的传说,这也让人产生疑惑,日本的祖先究竟来自哪里?难道真的和我国有关?
<<·——徐福东渡日本——·>>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徐福受秦始皇之令,率童男童女三千人东渡瀛洲,为皇帝寻找长生不老药。”
在《史记》的古老卷轴中,徐福的故事首次被记载下来,他是那位神秘莫测的鬼谷子的一位门徒,据说掌握了师傅的诸多本领。
秦始皇时期,徐福被委以重任,这项重任可以说就是天方夜谭,让人难以企及,那便是为始皇帝寻找可以长生的灵药。
而他去往的目的地便是瀛洲,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日本,传说在那里居住着不朽的神仙,这让希望长生不老的秦始皇大为心动。
同样秦始皇对徐福的信任与期待也可见一斑,他下令征集了三千名童男童女,为徐福的伴行,但这还只是远远不够。
他还精心准备了三年的粮食,以确保徐福一行在远航中的基本生活所需,甚至连换洗衣物、各式工具和充足的药品都一一备齐。
不得不说要不咋是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呢,真的是有魄力还事无巨细,而正是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无疑为徐福的寻药之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让秦始皇遗憾的是,自己的大费周章并没有见到想要的结果。
随着时间的流逝,秦始皇久久等不来徐福,距离徐福出海的那年已经过去了好几个年头了,直到秦始皇三十七年,他见到了徐福……
这一年秦始皇东巡,他的车驾,抵达了古老的琅琊,即今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的一隅,在这里,秦始皇终于见到了九年来杳无音讯的徐福。
九年的时光,足够让一个人的青丝变成白发,却未能让秦始皇心中的执念有一丝一毫的减少。
对秦始皇来说,自己耗费周章的为徐福准备远航的物资,结果九年过去他还在中国没有出去,甚至音讯全无,可想而知等待着徐福的是龙颜震怒。
那一刻,琅琊的海风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位帝王的怒火,变得狂暴起来,拍打在岸边的波涛更加猛烈,仿佛要将一切的失望与愤怒,都融入那无边的海洋之中。
而徐福在面对这样的危机时刻,直接对始皇帝说,他们一行人在出海后就碰到海中的鲛鱼阻碍,这使他们前进的脚步被迫停下了。
于是秦始皇下达了命令,决定派遣最精锐的弓箭手前往海岸击败鲛鱼,让徐福再次扬帆起航,寻找那传说中的仙药。
而“淮南衡山列传”这一篇章中,一段奇异的对话被细心的记录下来,那是徐福与深海中的海神的交谈。
据说海神对徐福所献上的礼物不满,认为这些礼物太过微薄,不足以表达对神的敬意,这段对话充满了戏剧性。
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徐福编织出了这样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
同样在这里面还记载了徐福到了日本的九州岛后,在那里“止王不来”,决定在这片土地上自立为王,开始了他在这里的新生活。
徐福开始教导当地的人民如何耕地、捕鱼和沥纸,这些技能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
而在日本《宫下富士古文书》一书中也确切的记载了徐福的事迹,由于徐福在这里传授了丰富的知识,也被日本人尊称为“司农耕神”和“司药神”。
在那卷泛黄的书页中,徐福的故事继续展开,由于他害怕秦始皇的追杀,便心生一计,为了保护自己和同行者的安全,他巧妙的提出了更改姓氏的策略。
于是那些跟随徐福的人,他们的姓氏被改为了“秦”、“佃”、“福田”、“羽田”、“福台”、“福山”等,这些姓氏在日本生根发芽。
同样在《日本国史略》中也记载了徐福的到来。
《日本国史略》:“孝灵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来。”
可是对于如今日益发展的社会来说,一切事务都要讲究科学,于在科学的协助下,日本的来源也被查清……
<<·——科学揭秘——·>>
在现代科学的照耀下,DNA研究表明,在日本人的基因图谱中,不仅深深烙印着东亚的遗传印记,还意外的掺杂着来自南亚乃至欧洲的基因片段。
这些发现挑战了人们对日本人遗传构成的既定认知,而在这项研究中,日本还邀请了国际专家团队,对一些出土的日本古代绳纹时期的女性人骨进行基因研究。
透过对东亚人群的遗传相似性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绳纹时期的女性人骨DNA与东亚人群的平均相似度大约为71%。
这样高的相似率着实令人震惊,同样这些精确的数据从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日本人和东亚人可能有着同一个起源。
然而还不止这些,当科学家们对日本古坟时期的人骨进行详尽的DNA分析时,他们发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真相。
这些人骨中的基因序列,与中国中原和北方地区的汉族人群很相似,特别是中原的河南与北方的河北的居民。
虽然徐福东渡的传说并非日本人的起源,但这一故事在历史和文化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过在随着科学将这一切揭示以后,也为人们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日本究竟是怎样的起源呢?
<<·——日本人的起源——·>>
科学的力量已经揭开了日本历史上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得以一窥绳文时代和古坟时代的样子,而绳文时代,作为日本历史的源头,大约在一万年前悄然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绳文时代,一群被称为绳文人的先民,跨越重洋,从东南亚的繁茂大地迁徙至日本的群岛。
那些率先在日本扎根的人们,他们的身躯不高大,面部却宽阔,他们以捕鱼和狩猎为主要生计,使用的是简单的石器。
而到了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带来了另一波移民潮,这些人后来被称为弥生人。
与先前的绳文人相比,弥生人的身材高大魁梧,面部线条更为瘦长,他们的到来为绳文人的文化带来了新的血液和变化。
这些新的定居者不仅带来了他们自己的传统和习俗,还带来了当时绳文人根本接触不到的新技术。
正如一股春风吹过,弥生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农业革新,这是绳文人此前未曾梦想过的,他们也引进了铁器的技术。
正是这样的技术加持,也让弥生人一开便在这片地方占据了主要地位,而之前的绳文人却只能沦为弥生人的镶边。
到了19世纪的时候,日本社会的构成已经变得更加清晰明了,本土人,他们是早期绳文人的后裔,承载着他们的血脉。
而渡来人,则是在后来的岁月里,逐渐融入这里的新成员,剩下的则是绳文人和弥生人。
并且对日本而言,他们对我国文化的热爱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尤其是在我国唐朝时期,日本对我国文化的崇拜达到了顶峰。
这种文化上的倾慕,如今看来或许也是一种最原始的血缘羁绊。
在唐朝的繁盛时期,日本派出的使者络绎不绝,他们的访问次数多达十几次,在这些使者中,吉备真备和阿倍仲麻吕的名字尤为响亮,成为了历史上最为人熟知的日本使节。
阿倍仲麻吕
吉备真备甚至在大唐待了有17个年头,将我国大唐时期的中国律令,和典章制度都带给了人日本,甚至最初的日本根本没有文字,一直是使用的我们的文字。
吉备真备
但还不住这些,我国也派遣了学识渊博的学者跨越海洋,将中华文明的火种播撒至日本,在这些传播者中,有一位年高德劭、尽管双目已盲的高僧,他的名字叫鉴真。
鉴真
他不顾年迈和视力的缺失,毅然决然的前往日本,致力于传授佛学知识和中国文化,他的贡献和精神,被日本人民深深敬仰。
“禅光耀百倍,戒月照千乡。”
这诗句不仅是日本人对鉴真的赞誉,也是对他所传播的文化的崇高评价。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本人发动的侵华战争让所有中国人恨之入骨,这样的血海深仇直到现在每一个中国人民都牢记于心。
<<·——结语——·>>
“青史可以资政,可以育人,青史人人可读,人人应读!”
中国永远是正视历史的国家,历史就是一面镜子,鉴得失,明是非,希望日本也该正视他们的历史和血脉,多做好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