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东枭雄,萨达姆及其家族都是格外引人关注的。2006年,萨达姆被送上绞刑架,可外界仍旧关注着萨达姆家族成员的一举一动。

在萨达姆“倒台”后,其家族的大多数成员都一直低调行事,似乎只有萨达姆的长女拉加德是一个“例外”,她曾有过几次的高调“出场”,也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及父亲,那么她对于萨达姆到底抱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被父亲安排了“政治婚姻”的长女

拉加德·萨达姆·侯赛因出生于1969年,她是萨达姆的第三个孩子,也是萨达姆的第一个女儿。

在拉加德的回忆中,父亲总是十分忙碌,偶有闲暇之时也总是表情严肃,令人很难亲近。可能这是因为在她出生的前一年,萨达姆所在的阿拉伯复兴党刚刚成功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实现了掌握国家政权的目标。

直到拉加德大约10岁时,萨达姆终于成功通过政变上台,坐稳了伊拉克总统的宝座,也掌握了伊拉克至高无上的权力,拉加德此时刚刚懵懂地认识到,自己成为了“总统的女儿”。

对于拉加德而言,这一“身份转变”所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她忽然发现,父亲有了更多时间来陪伴家人,她终于获得了“陪伴”。

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萨达姆就接连发动了两伊战争等对外战争,萨达姆再次忙碌了起来,而且拉加德也很快被安排了一场“政治婚姻”。

为了取得更多支持,萨达姆一直在想尽办法拉拢伊拉克的名门望族,与萨达姆有着血缘关系的卡迈勒家族也在“拉拢”的名单之上。

除了“送官送钱”之外,萨达姆还安排拉加德嫁给侯赛因·卡迈勒·马吉德,那一年,拉加德不过15岁,这一场婚姻也不过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联姻。

不过,稍显幸运的是,侯赛因·卡迈勒·马吉德相貌英俊、年轻有为,两个年轻人“先婚后爱”,婚后生活倒也算是过得幸福美满,婚后第二年,拉加德就生下了第一个孩子。

而后,萨达姆还安排自己的小女儿拉娜嫁给侯赛因·卡迈勒·马吉德的弟弟萨达姆·卡迈勒。

随着卡迈勒家族声势的日益壮大,萨达姆的儿子乌代开始心生警惕,他十分害怕有一天卡迈勒家族会对他们“取而代之”,因而经常公开对卡迈勒家族发难,两个家族之间矛盾丛生。

一边是父亲兄弟、一边是丈夫,拉加德夹在中间既无法调和矛盾,又无法选定立场,这让她时常处于焦虑之中,直到两个家族的矛盾彻底爆发,拉加德终于选定了立场。

1995年,由于卡迈勒家族主张接受联合国的条件以结束美国的制裁,乌代再次对卡迈勒家族发难,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据传还“开了枪”,事后,乌代还宣称要“干掉”卡迈勒兄弟。

卡迈勒兄弟两人越想越“害怕”,于是他们做出了一个不留退路的决定:背叛萨达姆家族,外逃约旦。

在这次外逃中,拉加德和拉娜姐妹都跟着丈夫外逃,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已经选择了站在丈夫那边,背叛了萨达姆。

不过,就在1年以后,萨达姆突然又放出话来,说他已经原谅了卡迈勒兄弟,好言劝他们重返伊拉克。

卡迈勒兄弟不知是计,在1996年兴高采烈地回到了伊拉克,当时,萨达姆还亲自去机场迎接,并给了他们热情的拥抱。

可没想到的是,卡迈勒兄弟回到巴格达没多久,萨达姆就逼迫女儿们离婚,并在女儿离婚的第二天,就派人袭击了卡迈勒家族,兄弟二人被“乱枪打死”,卡迈勒家族的十几名主要成员也几乎全部丧生。

我们很难想象拉加德此时对于父亲怀有怎样复杂情感,但对于这一切,她也很难反抗。有消息称,此后她虽然一直在伊拉克生活,但拒绝与父亲说话,直到2003年。

为父辩护的“小萨达姆”

2003年,美国以一管“洗衣粉”为借口,绕开了联合国对伊拉克发起了战争,萨达姆将妻子和孩子送往约旦避难,拉加德也其中。

在约旦,拉加德看着曾经繁华的城市变成废墟,看着父亲的雕像被推倒,也看着父亲被美军抓住,这一切给她带来的震撼,也许都远胜于当年自己的父亲杀死了自己的丈夫。

父亲入狱、哥哥被杀、母亲年事已高,作为长女的拉加德放下了一切对于父亲的“仇恨”或是复杂情感,挑起了家族的重担,决定千方百计地营救父亲。

尽管许多人认为拉加德是一个热衷于整容、购物的奢靡女性,但实际上真的等她挑起家族重担时,她做事雷厉风行、十分果敢,被称之为“小萨达姆”。

2004年,一名法国记者在采访拉加德时曾问她,她的父亲杀死了她的丈夫,为什么她还要营救自己的父亲。

对此,拉加德首先表示,此刻她已经“从政”,因此不会说自己的“私生活”,而更重要的是,她是萨达姆的女儿,自从自己的兄弟死亡后,她就有责任捍卫“侯赛因”这个姓氏。

而且,拉加德还表示,希望有人在“尊重法律和人权”的基础上,帮助她的父亲赢得一场公平、公正的诉讼,因为她的父亲是一个勇敢的人。

2005年,对萨达姆的审判即将正式开始,拉加德自然也就成为了萨达姆辩护律师团的负责人,她组织了庞大的律师团,还自学法律知识为父亲辩护,她告诉所有人:萨达姆有辩护的权利,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伊拉克。

据拉加德的一名保镖回忆称,2005年8月的一天,拉加德在接到一个电话之后突然大发雷霆,后来他们才知道,那一天萨达姆的两位辩护律师因为“担心生命安全”而中途退场了。

随后,拉加德解散了律师团,并花大价钱聘请伊拉克律师杜莱米担任萨达姆的辩护律师。

不过,拉加德的努力并没有成功,在美国的操纵下,萨达姆依旧被处以绞刑,并于2006年12月30日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一程。

在绞刑之后,拉加德召开记者招待会,控诉了美国入侵伊拉克之后,令伊拉克经济崩溃、民不聊生,而让伊拉克成为“准发达国家”的人却被处以绞刑。然后拉加德一度“沉寂”了下来,不再接受采访或是公开发表什么意见。

一方面,这是因为她当时已经再婚,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根据约旦政府的规定,她不能参加集会或政治活动,也不能发表演说或是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等,而且,她如果要会见其他人员,都要事先得到约旦政府的同意。

低调生活,罕见接受采访

1950年,穆罕默德·阿卡塞姆出生于伊拉克,1997年时,他移居约旦首都安曼,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拥有数千万财产的珠宝商。

2001年,阿卡塞姆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拉加德,还对她“一见钟情”,不过,当时阿卡塞姆并没有机会追求拉加德,直到2003年,阿卡塞姆得知拉加德前往约旦避难的消息之后,立刻与她取得了联系。

阿卡塞姆在安曼富人区购买了一栋三层别墅让拉加德居住,还给了拉加德5万第纳尔(约合人民币56万元)让她用作日常开销,还对拉加德展开了各种猛烈追求。

2006年8月,阿卡塞姆正式向拉加德求婚,但拉加德认为,自己的父亲还在接受“非法审判”,因此,她在这个阶段无法接受任何感情,就拒绝了阿卡塞姆。

可阿卡塞姆并没有就此放弃,一个月后,他再次向拉加德求婚,这次,拉加德没有拒绝,两人于2006年11月举行婚礼。

结婚后,拉加德放弃了自己“从政”的身份,在萨达姆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拉加德除了在也门与数百名伊拉克前复兴党成员一同举行悼念仪式外,一直没有什么高调的行为,而是专心发展自己的事业。

由于阿卡塞姆是珠宝商,于是拉加德也就向着珠宝行业发展,拉加德通过多年努力,运用她多年养尊处优所培养出的“审美”,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珠宝设计师。

2015年1月,拉加德以父亲、前夫为灵感设计的一批珠宝作品被放在约旦的高级珠宝店中寄卖,其中有一款以伊拉克地图为灵感设计的吊坠,钻石正镶嵌在“巴格达”的位置上,用以纪念自己的父亲。

直到2016年,在萨达姆被绞死10周年之际,拉加德罕见地接受了英国媒体《每日镜报》的采访。

《每日镜报》2016年的报道显示,拉加德声称她“尊重”新当选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因为他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据悉,特朗普曾在美国大选期间对“萨达姆处死恐怖分子”的做法表示赞赏,声称这让伊拉克“重回稳定”,还公开表示自己反对伊拉克战争。

因此,拉加德表示,特朗普揭露了其他人所犯下的错误——尤其是在伊拉克和萨达姆身上所犯下的错误。

在被问及网上所流传的、萨达姆被执行死刑的画面时,拉加德坦言她从来没有看过那些画面,因为父亲去世的细节令人心疼,也令她不想再看。但同样,拉加德强调,萨达姆的死是光荣的,他是英雄,自己也为他感到骄傲,因为萨达姆是“数百万人的象征”。

当然,在2016年的采访中,拉加德同时还表示,如果有人想批评萨达姆,那他们也可以“尽情使用”他们想用的任何“标签”。

此外,拉加德还曾谈及萨达姆死前所留下的遗言,她表示,父亲在遗言中希望自己和妹妹能够“为了伊拉克”放下仇恨、快乐地生活下去。

到了2018年时,拉加德还在自己的推特上贴出了萨达姆说给伊拉克人民的最后一句话,据悉,那是萨达姆在被施以绞刑前4天所说的,大意为将伊拉克人民的灵魂“托付给上帝”,相信上帝不会让诚实的信徒失望。

虽然这似乎只是某种宗教性质的“祷告”,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似乎也意味着萨达姆临死之前仍旧惦记着自己的国家与人民——尽管人民将他送上了绞刑台。

而拉加德再次“高调”行事的原因,是她打算参加伊拉克大选。

更多象征意义的“萨达姆归来”

伊拉克人民曾以为推翻了独裁者萨达姆就可以迎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但现实令他们十分失望。

现在的伊拉克依旧破败、贫困,民不聊生,伊拉克人民对于美国的“怨恨”也日益增加,甚至还有一些伊拉克人民怀念起了萨达姆时代的“生活富足”。

2018年,拉加德正是看准了这一机会,高调宣称自己要参加伊拉克大选,而且,当时因为美军逐渐撤离,伊拉克政府也开始解除对拉加德的限制,让拉加德看到了重返故乡的希望。

在拉加德宣布参选后,一度激起了一部分伊拉克人民的热情欢迎,甚至还有人声称这是“萨达姆归来”,打出了“欢迎总统”的标语。

不过,拉加德“宣布参加大选”更大程度上来说,象征意义更多于实际意义。一方面,为了阻止拉加德参选,伊拉克政府再次将其列为“通缉犯”,令她失去了参选资格;

另外一方面,拉加德作为萨达姆的女儿,虽然可以继承父亲的“威望”,但也要背负父亲的所有骂名,说到底,萨达姆在独裁时期确实也做了许多错误的决策,人们在生活贫困时怀念当年的“富足”,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希望“独裁者”归来。

更重要的是,伊拉克已经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伊斯兰国家,在这样一个国家中,人们是很难接受一个女性抛头露面的,更别说是去当“总统”了。

因而,拉加德的“高调参选”,似乎更多只是希望唤醒伊拉克人民,想让他们团结起来、重建家园。

毕竟,现在的伊拉克人均GDP仅有4000多美元,连战前的一半都没有达到,而且国内武装袭击事件还层出不穷,离“和平”似乎还有一定的距离。

伊拉克不再需要独裁的萨达姆,但他们同样应该好好想想,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才能恢复过去的和平繁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