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最强大的美国海军,在二战期间大造舰的年代。曾经有5条航母改装和制造生产线。当然,二战期间的航母吨位和复杂程度,和今天远远不能比。有些二战期间美军参战的护航航母,基本就是1到3万吨级别的货轮临时改装的,在实际作战中也是最脆弱的。真正用来打击对手的还是专门建造的舰队航母。到二战结束,上百艘护航航母,都被迅速退役,回炉炼钢。而美国国内的航母生产线,只保留了2条。到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出现。生产企业号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成了全球第一个可以生产核动力航母的造船企业。而到1956年之后,另外一个可以生产常规动力航母的生产线也关闭了。纽波特纽斯,就成了美国国内唯一的保留至今的航母生产线。到了今天,纽波特纽斯只会生产核动力航母,要是让他再生产一艘常规动力航母,反倒不会了。配套厂家更是大问题。

因为美国到今天,已经不存在常规大功率舰用燃油锅炉的生产和维护企业。大功率舰用燃油锅炉,目前全球就是1.5条生产线还保留。俄罗斯只有剩下0.5,那个唯一的完整的1,就在谁谁家里。很多人看不起“傻大黑粗”的舰用大功率燃油锅炉。不过别急,瀚海狼山要在这里明确的说:当今任何国家,包括美弟,要建造8万吨和8万吨以上的大型航母,只有两种动力选择。要么用舰船核动力,要么就老老实实的上马和常年维持舰用大功率燃油锅炉和蒸汽轮机的生产和维护线。而舰船核动力同样离不开汽轮机和冷凝设备。那些说什么8万吨以上航母可以用大型燃气轮机的说法,看看就行,当真就是笑话。除非成品油价格到了一吨500元以下时,可以考虑用大型燃气轮机推动大航母。当然,造8万吨以上航母,光有动力还不行,毕竟航母说到底就是一艘特殊的船舶。

因此大国的造船基础设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的俄罗斯,就因为没有大型干船坞,而无法维修库舰;计划中的8万吨新航母的建造更没有地方。英法也没有大坞,因此航母只有4万和6.5万吨。日韩虽然有大坞,第一没有全套技术,第二受到限制。反观谁谁家。全国1万吨以上的干船坞和船台有600多座。最大的船台长307米,宽52米。最大的干船坞有588米长,140米宽。理论上可以造10万吨航母的基础设施,全国不下于60处!因此在有配套动力和造船基础的情况下,不用说10万吨的航母,若有必要,20万吨级航母也能造出来!当然,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如果航母满排大于9万吨,大概率会用核动力体制,毕竟船太大了,常规动力太消耗能源。

目前国内已经公开的海洋核动力平台,有某所的HHP25,渤海某船厂建造。技术成熟可靠,可安装在系泊的船体平台上,向海上的油气平台供电。再就是某公司的海洋核动力平台,也准备在渤船某船厂建造。采用ACPR50S海上小型核反应堆一堆两机配置。反应堆热功率200MW。设计排水量约3万吨。具备自航能力和DP1级动力定位能力。最大航速11.5节。还有一个ACP100S大型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示范项目”,包括2艘平台,每艘平台采用双堆布置,单堆热功率125MW。每年供应4000万度电、1600万吨高温蒸汽、1000万吨淡水。第一艘船计划2021年下水。

以上项目,都是民用,功率也偏小。还有个核动力破冰综合保障船,准备在长江口著名造船厂特殊生产线建造。预计排水量高达4万吨,持续破冰能力3米,最大破冰能力4.5米。这个项目就比较有意思了。因为国内到目前唯一的低级别专业大型破冰船,雪龙2号,就是该厂建造,因此升级版的核动力破冰综合保障船也会在这里建造。而且这动力功率绝对小不了,破厚冰外壳就4万吨,如果不破冰,推十几万吨都行。可见只是马甲不太一样而已。现在该厂已经在建的平台本来就很大了。看来下一步13万吨的终极版也绝对不会放过。该厂早在201X年就已经定向培养特殊动力专业硕士以上人才。早就做长远准备。都说北方在改造生产线。看来双线核电弹才是未来的重点。一个国家维持2条核电弹生产线轮流下大饺子。过去全球没有先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