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农历正月十五各地都是吃汤圆,以示团团圆圆。

但在湖北监利、石首和湖南华容一带,这天却家家户户蒸“团子”,不吃汤圆吃“团子”。

其实,这个习俗的传说形成与三国名将关羽有关。

美食“团子”的来历,还得追朔到三国著名的“赤壁之战”。

三国赤壁火烧曹营


01

三国时,诸葛亮设计火烧曹营战船之后,曹操败走华容道。

当时蜀国大将关羽,带五百校兵埋伏“华容道”,截杀曹操败军。

当时,监利古称华容,在监利城西南约12公里处,有一条7.5公里的湖区小道,被称为华容古道。

古时华容道遗址

小道旁是齐人高的芦苇,小路上道路泥泞。这里离县城较远,周围方圆十里一片荒芜,没有人烟。

埋伏时不能埋锅造饭,燃烧烟火,那样容易被曹军发现,计划也会功亏一篑。于是,关羽下令华容县令想法送饭。

关羽十分爱惜士兵,他要求县令送来的饭菜必须是热饭热菜。

可华容道离县城较远,在这寒冷的天气送过去,即使加快脚步,饭菜也会变成冷饭冷菜。

正当县令无计可施,突然县令脑中灵光一现,拍了下脑子,终于想到一个既能保温,又让兵土们喜欢吃的当地美食。

原来这里盛行一种美食“团子”,监利一带的人不仅喜欢吃,还很会做。

想到此,县令马上组织人开始做起了“团子”。

监利美食“团子”

02

这里的人做“团子”轻车熟路,很快便做好士兵们所需食用的份量。县令命人将蒸好的“团子”送到埋伏的官兵手中。

当官兵揭开装食物的盖子,不禁惊呆了,他们从没见过这种食品。

只见一个个圆圆的陀陀,白白的,晶莹剔透。

看着这从没吃过的食物,关羽顿生好奇,拿过一个“团子”,狠狠地咬了一口。饭菜合一,表皮稍冷,里面却热。

入口即嚼,一股热气顺喉入肺,顿觉肺腑皆热,寒气顿失。

风味团子

关羽不禁竖起大拇指,大手一挥,全体士兵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吃着这闻着香,吃来满目生津的“团子”,士兵们开心极了,寒冷也离他们远去。

关羽带着五百校兵,在华容道上埋伏的几天,全靠县令送来的“团子”抵御饥寒,让士兵们每天能饱餐美食。

后来,关羽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之后,班师回到县城,受到华容县令及百姓的热情招待。

关羽班师这天,正是农历正月十五,县令赶紧吩咐众人煮汤圆,犒劳关羽上下兵众。

哪知关羽叫住县令说,不吃汤圆,就吃埋伏华容道时吃的砣砣。

县令一愣,马上反应过来说:“将军说的是团子吧,好好,马上蒸。”

众人一起合作,很快便蒸好了一锅锅的“团子”。关羽和兵士们吃着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团子”,感受到团圆的喜气。

从这时起,关羽便爱上了美食“团子”,当地民众受到影响,于是形成吃“团子”的风俗习惯,一直传承至今。


03

其实,“团子”这种食品并不难做。它俗称“粘米团子”,原料为粘米(一般用早稻米)、腊肉、胡萝卜、豆腐干、咸菜、白菜等。

如果要吃甜的,也有白糖和红糖馅的,里面会加一点白芝麻和糖相泮。

具体做法是,在前一天夜里把稻米清洗后,放在阴凉的地方晾晒,晾个半干即可,太干不好将米碎成小粒。

那时候,很多家庭都有用手推的石碾子,男的推着石碾子,女的将晾干的稻米放进碾眼里。

为了碎粒的米粒大小一至,将撵好的碎米粒,用筛子过一下筛,让大小一致的碎米粒在揉合中,容易粘在一起。

撵好后,将合格的碎米粒粉,放入锅中蒸个半熟,只要觉得能粘合便行。

同时,准备好“团子”馅所需的原材料,腊肉、豆腐干、白菜、蒜黄、粉丝和咸菜等。

将这些原料切成小丝,把腊肉放入锅中炒出腊肉香味,然后加入豆腐干。

先后添加粉丝、咸菜、蒜黄等,不需爆炒,适时炒出香味即可。炒好后,盛到菜盆里备用。

这时,将锅中慢火蒸成半熟的大米粉碎粒,弄出来倒入盆中,放进适量的沸水均匀,以硬软适中,捏结成团,每个成团的陀陀比拳头小一点。

成团之后,将中间捏出空间,用汤匙放入炒好的馅,随后慢慢旋转团子,渐渐收缩,直到收口。收口之后,用双手掌心慢慢搓一下,“团子”做工大功告成。

做了几个团子,碎米粒会粘手心,搓团不方便,最好在旁边备一只碗,放上清水,在手心弄稍许清水,再搓团手心便不会粘碎米粒了。

“团子”做好之后,将“团子”放进锅中的甑里蒸。

蒸“团子”的时间不要过长,等锅中的水烧开后,再蒸上大概十四、五分钟,“团子”便熟了。

以前人们蒸“团子”,预估“团子”是否蒸熟透,都是以香味来判定。

当蒸到甑锅里的“团子”香味充满厨旁,再等上两三分钟,“团子”便熟透了。

揭开甑盖,一片白雾裏着香气扑出,沁入心脾,那一个个蒸好的“团子”白白晶莹,让人涎水直滴。

聚在旁边的小孩子,馋嘴着想伸手拿一个来吃,拾掇着蒸甑的妈妈或奶奶便会敲上一筷子,不许小孩乱来。

然后拿过来一只大碗,捡出好几个“团子”放在碗里,放在佛龛拜祖,让列祖列宗们先行品尝美食。

做完这一切,女人们温情地将“团子”送到小孩手中。

小孩子接过热热的“团子”,两手轮换着,等不及散热,忍不住一口咬下去,马上烫得呲牙咧嘴,那种馋样,染得大人们哈哈大笑。

监利这一带,各家各户的“团子”馅品种不一样的。

每到正月十五,各家做出的“团子”相互赠送,吃着不同馅的“团子”,邻里之间的感情也更进一步加深。

04

正月十五吃“团子”的风俗流传至今,意义也改变了很多。

在监利一带,民间有个通俗的说法:“年小月半大”,即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比春节还重要,“团子”便取代了汤圆的位置。

人们普遍认为,过了正月十五,一年辛苦劳作即将开始,将各奔东西,因此这一天是春节后的最后一天大团圆,所以格外重视。

从关羽正月十五班师吃“团子”所形成的风俗,便慢慢演变成后来的团团圆圆,迎接新的一年工作生活的开始。

关羽喜欢的“团子”,如今充满了团圆的味道,妈妈的味道,故乡的味道。

千百年传承下来,到了现在,“团子”的品类繁多,还走上了电商平台,不仅正月十五能吃,平常任何日子,只要你想吃就能吃到。

如今,“团子”已成监利一带地方美食,并被列入荆州市地方文化遗产名录。

灿烂美食,风味小吃。伴随着经济发展,监利“团子”已走出江汉平原,风扉省外,很多人都以能一尝“团子”美味而欣怡。


参考资料:

监利发布关于监利非遗,你了解多少?传统美食 • 团 子

监利团子百度百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