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荣权 莫育杰 宋彤波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2月7日午后,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飘起了蒙蒙细雨。在贵南高铁都安隧道口,云雾缭绕,山峦若隐若现。几名身穿黄马褂的职工攀爬在隧道上方的岩壁上,进行危石排查作业。

“小李,你脚下左边有一处标记,仔细复查一下。”国铁南宁局河池高铁综合维修车间高铁路桥工区工长唐启发嘱咐完,往右腾挪了一个身位,身下就是百米悬崖,必须时刻小心谨慎。

去年8月底全线开通运营的贵南高铁迎来了春运首秀。这是黔桂两省区间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沿途经过3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近60个旅游景区,是我国途经少数民族聚居区最多、最具民族风情、风景最美的高铁。

贵南高铁桥隧比达90%,沿线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给线路养护带来巨大挑战。都安隧道1.5万多米,动车通过隧道只需3分钟左右,而一次危石排查,唐启发和工友要登高作业4小时以上。

山上气温仅有3℃,不一会儿就冻得手脚发麻。唐启发拿着检查锤拽住吊索,以钟摆式横移,对此前已标记红漆的山石逐个敲击检查,通过目测、敲击、辨音、测量、探查等手段,逐个检查并判断石头的状态,发现新问题,便立即做好记录,及时补充到危石“户口本”中。

“喷红漆的是有裂缝的石头,方便观察裂缝的变化。如果裂缝变大,我们就要进行加固或分解处理。”唐启发介绍。他是都安当地的壮族人,平时除了搜山扫石,还通过航拍、3D建模、VR全影像等先进设备强化危石排查,全面确保家乡高铁安全畅通。

返回河池高铁综合维修车间已经是下午6点多,来不及休息,唐启发与工友们忙起了晚饭。车间包含工务、供电、电务、通信等专业职工,其中布依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职工占比达三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石榴籽”班组。

饭桌上,大家纷纷分享姜丝牛肉、酸菜扣肉、彩色糯米饭、油茶等别具民族特色的拿手菜,呈现一派喜庆祥和的热闹气氛。

凌晨时分,贵南高铁动车停运的“天窗”检修时间,河池西站细雨绵绵,河池高铁综合维修车间的信号工们奋战正酣。他们要在次日首趟动车运行前,完成对道岔等信号设备的检修。

铁路信号设备是列车运行的“眼睛”,是指引列车安全运行、传递行车信息的关键设施。只见高铁信号车间助理工程师谭明缓和工友们在湿滑的轨道上穿梭,有条不紊地进行信号设备测试数据、电压标调、密贴调整、紧固螺丝等巡视检修。

“信号设备检修标准误差范围都在毫米、毫伏间,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影响设备运行。我们必须确保设备各项数据达标,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谭明缓说。一年前,这个家在河池的毛南族小伙还在外地从事相关工作,当得知还在建设的贵南高铁需要信号工时,毫不犹豫地返回家乡,投身家乡高铁建设。

“工区成立时,大家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生活习惯也不同,但大家相互包容,工作生活都很融洽,有效维护贵南高铁安全运营。”谭明缓说。

西南地区是我国主要劳务输出地之一,春运期间,正是由于唐启发、谭明缓等铁路职工日夜坚守,才有力确保了贵南高铁这条连接西南与华南地区的大动脉安全畅通,为沿线务工人员返乡过年和外出务工提供交通保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