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于2024年5月15日上午10时在B503会议室召开5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1-4月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相关情况、4项矿山生态修复国家标准、2024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为发布会现场文字实录:

发布会现场图

中国之声记者:谢谢,中国之声记者提问,这个问题我想请教卢丽华副司长,您刚才提到这批标准为全国首批专门针对生产矿山生态修复的国家标准,其出台有哪些意义?

卢丽华: 感谢记者同志的提问。概括讲,4个标准的制定和出台,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三个方面的意义。

从制定出台的目的和作用方面讲:

一是为矿山企业开展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支撑。4个标准充分体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充分衔接相关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要求,吸纳国际先进理念,参考国内典型经验做法,按照全过程治理修复要求,将生态修复链条由末端治理向源头保护延伸,强调保护优先、源头防控,统一规划、统筹实施,人工引导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系统治理、提升功能,公众参与、全程监测,提出生产过程中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营造的具体措施要求,推动“边开采、边修复”,扭转“边开采、边破坏”,为矿山企业科学开展复垦修复、提高治理效果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是为政府实施有效监管提供有力依据。4个标准细化了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全过程不同阶段的生态修复工作任务,突出强调了重要时间节点的生态修复阶段目标和措施,为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落实法律法规明确的监督管理职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督促矿山企业依法履行复垦修复义务提供了有力抓手和依据,保障实施精准、有效监管,提升政府管理效能。

从制定出台的意义方面讲:

一是对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开发和保护相协调具有重要意义。4个标准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思想和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动矿山企业认真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比如,标准强调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尽量减少生态环境损害,提出实施表土剥离利用与植被移植利用等预防措施,珍惜和保护土地资源和土壤种子库等。同时,标准指导矿山企业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将开采活动与生态修复紧密结合,及时恢复受损生态,降低土地和生态资源消耗强度,实现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是对贯彻落实法律法规、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系列标准对现行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中明确的矿山企业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生产建设活动应当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给出了具体方法路径,推动行政逻辑和技术逻辑相统一,指导矿山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比如,标准体现了相关行政管理要求,提出对耕地、永久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等敏感保护目标实施避让保护措施,优化矿山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集约节约用地等。

三是对协同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系列标准推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引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全球标准等国际先进理念,并根据我国自然条件、社会背景、经济基础等,建立了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矿山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方案,以高效利用资源和适应性管理等方式,实现生态保护修复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目标的协同。比如,标准鼓励矿山企业优化开采工艺流程,对固体废弃物优先资源化综合利用,加大综合利用量,减缓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土地占用和生态扰动,强化了绿色矿山建设和矿业绿色转型发展有关要求,做到对自然“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确保矿业活动朝着可持续、循环与绿色的方向发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