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常说: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随着微信的普级,各种微信群也应运而生。
各类同学群、孩子家长群、工作群、同学朋友群、家族亲人群等等,花样繁多,数不胜数。
微信群成了人们日常交流、联络感情的重要工具。
而有些人,在微信群里,很少说话也不退群,他们往往是有以下这三种心态。01
冷眼旁观:洞察人性百态
很喜欢一句话:
“从来茶道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
在这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共同存在于一个微信群,用来链接彼此,增进感情。
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微信群也悄然变味,成了某些人推销产品、成就自己事业的温床。
而在微信群里卖货,就是在考验彼此的情分。
如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可能就连原本的情分也变得岌岌可危。
网友阿芳就曾分享过,自己亲戚在家族群卖保健品的故事。
一开始,亲戚只是发一些链接,和自己喝保健品的自拍。
这些阿芳都能容忍,毕竟大家都有自己的追求,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就制止别人去做。
可随着亲戚的不断投入,其行为也愈发疯狂,甚至仗着自己长辈的身份,强迫阿芳接受。
有一次,阿芳在群里发了句牢骚,抱怨自己的颈椎病又犯了,疼痛难忍。
谁知亲戚得知后,立马抛来问候,建议阿芳喝保健品。
因为她的产品能清除体内垃圾,甭管什么病,都能药到病除。
上至八十岁老翁,下至三岁幼龄稚童,就没有她的保健品不能解决的问题。
亲戚的话,让阿芳烦不胜烦,最终忍无可忍,大吵一架。
当关系一旦产生裂痕之后,就很难恢复如初。
从此,阿芳和她的亲戚少了联系,断了来往,彼此很有默契,谁也不搭理谁。
原本和睦的亲戚关系,因为一个小小的保健品,最终演变成了陌路人。
曾听人说:
“人生所有的缘分都是前世欠下来的债,那些遇到后又离开的人,是因为欠你的不多,还清了,就走了。”
因为缘分,人们相聚,共同存在于同一个微信群里。
而有的人,错把联络感情的微信群,当成自己发展事业的平台,不断索取,持续消耗。
有的人,仗义直言,撕破脸皮;
有的人,沉默不语,顾念着那一丝情谊。
所以,沉默不语不代表无话可说,而是在看透人性之后,仍然给予尊重,保留彼此的最后一丝颜面。
02
少管闲事,知晓人际边界
有位记者采访百岁老人长寿的秘诀,其中有一条就是:
少管闲事。
生活中,总有些人,喜欢打抱不平,伸张正义。
殊不知,管不该管的闲事,就是把自己置于险地,伤心又伤神。
朋友大雄就曾为人出头,结果深受打击,里外不是人。
那个时候,大雄刚入驻新家,理所当然地加入了业主群。
小区新建,一些设施管理还不完善,而这就成了业主讨伐物业的理由。
众业主纷纷喊着口号,动员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对抗物业,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
而大雄体格魁梧,为人又仗义,在几次有理有据的发言之后,他成了大家纷纷推举的领头羊。
在群里,各业主纷纷响应号召,共同约定日子,一起去向物业谈判。
而作为代表的大雄,早早地来到约定的地点,可过去许久,只有零星的业主来到现场支援。
问及他人的去向时,不是忙着上班,就是忙着家里的事,总是理由充分,各种推拖。
后来,大雄硬着头皮去和物业的人谈判。
在谈判的过程中,因为产生分歧,他和物业的人吵了起来。
结果可想而知,目的没有达成,谈判自然宣告失败。
如果事止于此,大雄也不至于黯然神伤。
可在偶然的机会下,他得知了群里的其他人,非但没有感恩他的付出,还指责他办事不力,没有为业主争取到利益。
听到这些言论时,大雄顿感一腔热血喂了狗,后悔不已。
经历过这件事以后,大雄再也不在群里发言,整日潜水,销声匿迹,充当一个隐形人。
有位老师说:
“社交中必须要有边界感,不该问的别问,不该管的别管。”
为人处世,问了不该问的,就成了打扰;管了不该管的,就成了居心叵测。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人们都应当保持刻意的距离,为彼此留有充足的私人空间。
如此,才能友谊长存,发现彼此身上的闪光点。
03
喜欢孤独,享受自我独处
网络上很流行一句话:
“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现如今,花样繁多的微信群,已经成为人们的社交负担,不时被打扰,持续被影响。
而真正成熟的人,都喜欢孤独,在独处中窥见自己的内心,与自己和解,专注于做自己的事。
还记得曾经的同事小妍,就是这样一个喜欢独处的人。
小妍长得漂亮,性格也温和,是同事公认的大美女。
就是这样的美人,却从来不在微信群里跟同事攀谈,私下也若即若离,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
上班时,小妍从来都是卡着点打卡,既不迟到,也不早退。
工作中,她不追求褒奖,也不在乎奖金,更不会刻意去讨好领导,维系同事情谊。
同事找她分享八卦时,她总是频频点头,以淡笑回之,不轻易评判,也不冒然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食堂吃饭时,她也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不找别人闲聊,独享属于自己的清静。
就在大家纷纷猜测她前路渺茫时,她却被人爆出已经考取注册会计师,能力甩出同事一大截。
不只是在个人能力上,就是在财力上,小妍也异军突起,成绩斐然。
原来,她早就和朋友合伙创业,有自己的事业,也实现了财务自由。
生活中,那些看起来不合群的人,内心大多都有自己的打算,不会因为别人轻易改变自己。
这样的人,大多都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能淡看云卷云舒,笑看人间百味。
马尔克斯也说:
“比起有人左右情绪的日子,我更喜欢无人问津的独处。”
与其在喧嚣中刷存在感,不如放慢脚步,回归平静,找回自己内心的声音。
有时候,在微信群里不说话的人,恰恰是精神世界丰富,有自己生活节奏的人。
▽
有话说:
“海纳百川浩无边,包容万象气度宽。”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即使是在微信群里,也形式各异,姿态百千。
有些人,在群里积极发言,跳脱活跃,在互动中享受愉悦,获得成就。
而有些人,却甘愿沉默,在喧嚣中保留自己的宁静,自得其乐,悠然生活。
无论是哪一种,都是生活方式的一种,不分贵贱,没有好坏。
所以,尊重彼此,接受别人与自己的差异性,是成熟的标志,也是生活的智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