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五三年一月十二日黎明,武昌城的文昌门城墙被太平军用地雷炸开了一个二十余丈的缺口。

八名太平军战士扬旗先登,其余战士架起云梯奋勇而上,他们挥舞着雪亮的大刀,与守城的清军展开了肉搏战,终于突破了清军的防线,于当日上午占领了武昌城。

武昌是太平军自金田起义以来攻克的第一座省城。这一胜利,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将士,也让太平军迅速发展到五十万人。

在武昌战役中第一个登上武昌城头的林凤祥,也因此役一战成名,被提升为天官副丞相,进入了太平军的领导层。

从放牛娃到太平天国将领

林凤祥出生在广西一个壮族聚居的小山村,祖辈靠租种外村地主的土地为生。在家里三兄弟中,林凤祥排行老大,在参加太平军之前,他只是个给地主放牛的放牛娃。

1844年,洪秀全、冯云山从广东进入广西贵县、桂平一带组织。林凤祥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了组织,成了最早的一批“老兄弟”。

1851年1月11日,林凤祥参加了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之后随太平军一路作战,屡立战功。

太平军在平南官村大败广西提督向荣后,分水陆两路进军永安。林凤祥被调拨到萧朝贵指挥的先头部队,顺利攻占了太平军自起义以来攻下的第一座城市——永安城。

1852年6月,太平军攻入湖南,连克永兴、安仁、攸县、茶陵、醴陵等地。同年8月,肖朝贵率太平军精锐攻打长沙,林凤祥率领先遣队占领长沙南门外妙高峰,并在山上架起大炮,居高临下炮击长沙城。

在这次战斗中,太平军统帅之一的萧朝贵亲临妙高峰督战,不幸被清军炮弹击中胸部,因伤势太重不幸牺牲。

萧朝贵牺牲后,太平军全体将士虽然同仇敌忾,与敌人展开激烈搏斗,斩杀清兵数无数,但由于清军的援军不断开来,太平军审时度势,迅速撤出长沙城外,向北长驱北进。

长沙之战中,林凤祥冲锋在前,屡立战功,被提升为土官正将军。

1852年12月,太平军攻克益阳,几千户渔民携船参加太平军。太平军凭借这些鱼船,建立起了自己的水师。之后担任先锋的林凤祥拿下岳州,在岳州又得到了五千多条民船,太平军的水师就此有了规模。

在一片革命形势大好的局面下,太平军扬帆东下,以排山倒海之势,占领了湖北重镇汉阳。一路之上,林风祥率领先头部队屡立战功,被提拨为殿左一检点。

1853年1月12日黎明,林凤祥扬旗先登,第一个攻入武昌城,再立大功,被提升为天官副丞相。一个月后,太平军由水陆两路东进,杀向南京。

林凤祥率领的先锋部队,一路势如破竹,连克九江、铜陵、芜湖、和州等地,于三月八日抵达南京城下。

三月十九日,以攻城陷阵闻名全军的林凤祥,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轰开了南京北城,第一个冲进了仪凤门内,杀得守城清兵四处逃窜,当场击毙清朝两江总督陆建瀛,胜利占领了南京。

率军北伐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后,为了保卫胜利成果,巩固农民革命政权,彻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决定派林凤祥和李开芳两位虎将,率领两万多太平军进行北伐。

太平军北伐的战略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攻取北京,推翻清朝统治。所以天王洪秀全告诫林凤祥:“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毋贪攻城糜时日。”杨秀清也要求林凤祥在北伐的过程中“格外放胆灵变,赶紧行事”。

洪秀全和杨秀清的命令十分明确,要求林凤祥和李开芳率领的北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清军心脏地区,不要与清军打阵地战。

这个命令也从侧面说明了北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因为当时清朝正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调集清兵围剿太平军,太平天国面临的压力是很大的。

近年来,有些历史研究者认为“北伐”是太平天国战略部署的一个失误,指责太平天国不该进行北伐,而应首先肃清天京周围的清军,巩固天京后再向四方进击。

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天京已成为清军的首要目标。

太平军攻下南京不久,清朝就派向荣在南京城附近扎下江南大营,琦善、陈金绶率领的清兵则在杨州一带扎下江北大营。如果太平军不主动出击,清军便会越聚越多,最终把太平军困死在天京附近。

太平军的北伐有两个目的。如果能直取北京,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自然最好;如果不能,至少也能牵制很大一部分清军的兵力,减少天京的压力。所以北伐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该如何部署这次北伐。

洪秀全和杨秀清的指示,都是要林凤祥、李开芳在北伐中“放胆灵变”,见机行事,但两人都没有提出具体战略部署。这虽然是对林凤祥、李开芳的高度信任,但却也是北伐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北京是清王朝的统治中心,靠两万人就想拿下北京,应该说是不太可能的。而北伐军只是一支孤军,没有任何后援,离开天京后连军需供给都没有保障,所以洪秀全口中的"疾趋燕都"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席卷中原的林凤祥

林凤祥领导的北伐部队是太平军的精锐,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在北伐初期,这支队伍展现出了极为强大的战斗力。

5月20,北伐军攻破临淮关,准备在这里渡过黄河进入山东。但由于当时附近的宿州有清军重兵扼守,所以经过研判,林凤祥还是决定率北伐军改道,攻占了豫东重镇归德,于6月19日到达开封。

北伐军在中原大地来去自如,接连攻克数座城市后,告急奏章向雪片般地飞到北京。接到奏章的咸丰帝惊恐之极,急令加强黄河各渡口防务,务必不能让北伐军渡过黄河。

但清廷的反应还是慢了半拍。北伐军在攻下荥阳、汜水之后,于6月29日到达巩县,并在这里强行渡过了黄河,向西疾进,进入了山西地界。

在山西连克六县一府之后,北伐军又出其不意地改道向东,经涉县、武安,包围了临洺关。

咸丰闻讯惊呼"畿辅重地,岂容逆贼窜扰",立刻从蒙古、吉林、热河等省调集一万多骑兵,加上京师各营的官兵,组成了一支数量达十五万的部队,命惠亲王绵愉坐镇北京,直隶总督桂良防守保定,僧格林沁则统率察哈尔、蒙古骑兵万人前往迎敌。

明知敌强我弱,北伐军仍然继续北进,于10月29日占领天津静海。清廷异常紧张,咸丰帝给僧格林沁发出上谕说:“若任贼窜至天津,再从后路堵截,则贼势益炽,剿办更难得手。”

于是咸丰帝赶紧抽调各路援军齐集天津,由僧格林沁统一指挥。

狡猾的僧格林沁命清军挖开芥园大堤,用黄河水阻断了太平军的进攻路线,然后调集各路清兵尾随而至,北伐军被迫在距北京仅一百多里的静海屯驻,双方陷入相持阶段。

被清军阻挡在静海的北伐军,面临天气严寒,给养不足的重重困难,但他们仍多次主动出击,多次重挫清军。

10月30日,北伐军1000 多人突袭稍直口村,与天津总兵特克慎和知县谢子澄率领的清军展开激战。

虽然清军武器多为火枪,而太平军的武器则多为大刀、长矛,但开战以后,北伐军冒着清军密集的火力,发动了几次冲锋,杀死清军二百余人。

由于没有援军,北伐军在与清军相持了一段时间后,主动放弃静海,乘夜突围至束城、献县一线。

在撤退途中,北伐军领导人之一、春官副丞相吉文元在与僧格林沁和胜保两股清军的战斗中中弹牺牲。

突围被擒

为了坚守待援,林凤祥让李开芳率军驻独流,自己率军驻静海,以为犄角之势。

他还指挥北伐军就地取材,用椽柱、门板、窗棂等材料,在军营外扎下里外三层,厚七尺的“木城”,又凿取冰块,在木城上筑成冰墙,“虽大炮打之,绝不倾倒”,清军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北伐军在天津遇挫的消息传到天京后,东王杨秀清派黄才生、曾立昌等人,率援军七千从安庆出发,于4月攻下临清,距离林凤祥所在的阜城仅有两三日路程,两军会师似乎指日可待。

就在胜利即将到来之即,北伐援军由于思想不统一,且战士大多都是未经战斗考验的新兵,在遭到清兵伏击时,援军不幸全军覆没。

身陷重围的北伐军,仍保持了高昂的斗志。他们在林凤祥指挥下,坚守了九个多月,与敌人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血战,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但他们一无根据地,二无给养,在被清军围困之后,终因粮尽弹绝,林凤祥不得不率部突围。

在指挥突围的过程中,林凤祥表现得镇定自若,有勇有谋。

他挑选了一批死士,头顶木桌,身带火药,乘夜色的掩护摸到清军大营前,将火药安放在清军营门处。随着一声令下,二三千斤火药一起引爆,顿时将清军的大营炸开了一个口子。然后林凤祥率领着北伐军余部,从这个口子里冲了出去。

僧格林沁当时正在睡觉,听到巨响后连忙出来查看。见林凤祥如此用兵, 这位“大清名将”也不得不由衷地佩服,称林凤祥“虽被围万分穷蹙,粮米断绝,以人为粮,然从容不迫,毫无溃乱情形”。

这次突围,充分显示出林凤祥的杰出的军事才能。

在突围途中,林凤祥不幸中箭受伤,被清军生擒。他的手下也全部壮烈牺牲,没有一个投降清军的。

得知林凤祥全军覆没之后,李开芳决定带领残存的五六百名北伐将士,向南从济宁进入江苏,再渡黄河南归。第二天早晨,在茌平县一个叫冯官屯的地方,李开芳部被僧格林沁的骑兵追上,将李开芳和五六百太平军团团围住。

李开芳见被敌人包围,于是在冯官屯掘挖土濠,让战士们伏在其中,向外瞭望,清军只要靠近,便向上开枪。

僧格林沁不敢强攻,于是引运河之水灌入冯官屯。太平军的火药被水浸泡后无法使用,李开芳和将士一起被擒。至此,轰轰烈烈的太平军北伐在历时整整两年后,宣告失败。

太平天国北伐失败的原因有很多,虽然林凤祥做为北伐主将,在历时两年的北伐中长驱中原,避实就虚,灵活机动地取得了不少战斗的胜利,但也出现过不少失误,最终丧失了战斗的主动权。

北伐最大的失误,是林凤祥延误了最有利的战机。北伐军如能在渡过黄河后,径直杀入直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疾趋京都,清廷是来不及调集兵力围堵的,北伐军真的是有机会杀入北京的。

但北伐军在中原地区和清军大捉迷藏,使清廷有足够的时间从容不迫地调集军队保卫北京,失去了最重要的战机。

北伐军在进军途中,也没有深入发动群众,壮大自己力量,而是只着眼于单纯的军事进攻,未能向群众做深入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

特别是当北伐军在进入淮河两岸地区之时,没有与在此坚持反清斗争的捻军进行联合,失去了一个最大的后援。

被俘后的林凤祥

当然,导致北伐失败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这两条无疑是最主要的。

林凤样被俘时已身负重伤,他不愿意当清庭的俘虏,已经事先服下了毒药。但遗憾的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毒药并没有让他死去。

狠毒的僧格林沁得知林凤祥已服毒之后,马上下令手下的军医想尽一切办法给林凤祥解毒,目的就是要把他送到北京领赏后再凌迟处死。

僧格林沁的狠毒,在他给咸丰帝的奏折中表露无遗:“该逆受伤甚重之后,藏入洞中,复又服毒。现在抬至人营医解。

拟即委派大员护解槛送赴京。并令沿途查看情形,设若该逆奄奄将毙,立即就地凌迟,以免幸逃显戮。”

林凤祥被押送到京后,清廷特意举办了一场“献俘”仪式,咸丰帝亲自出现在这场仪式上,他的目的,就是想看看,这个弄得他睡不着觉的林凤祥是个何方神圣?

不知道咸丰看到林凤祥后,心里到底怎么想的。总之他看到的,是一个虽然身负重伤、衣衫褴褛,却面色刚毅、眼神坚定的年轻人。

这个人有着一副南方人典型的脸庞,身材也不算高大,甚至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而显得十分清瘦,总与咸丰想像中的“长毛逆渠”根本是两个样子。

咸丰想不明白,这样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人,为什么如此痛恨朝廷,为什么他宁愿自杀也不愿意投降?难道大清的统治就真的如此令人痛恨,以至于这些泥腿子们宁可不要命也要反抗吗?

他盯着林凤祥的眼睛,想在林凤祥的眼睛中找到答案,但林凤祥的眼神一直那么坚定,令咸丰不寒而栗。

良久之后,咸丰长叹了口气,一言不发地离开了他的龙座,转身回了后宫。也不知道回到后宫后,他还有没有继续思考这个问题?

从清庭审讯林凤祥的审讯记录,我们可以得知,在清庭的大堂上,林凤祥没有乞怜求生,他只平静地述说了自己参加太平军的原因,以及与清军作战的一些经历,表现了一个太平天国将领应有的气节。

1855年3月15日,30岁的林凤祥在北京被处以凌迟之刑。就义时,他的表现仍然像平常一样平静,甚至刽子手用刀割他肉的时候,他“眼光犹视之,终未尝出一声”。

和林凤祥一起就义的,还有他的战友黄懿端等7人。刑场上,黄懿端冲着台下的群众高喊道:“清妖不堪一击,灭亡就在眼前!”

几名清军上来想堵住他的嘴,他却飞起一脚,踢死了两名清军,其他清兵吓得一个个胆颤惊心,台下的百姓无不暗暗叫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