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状元,是中国历史中极为响亮的一个名号,甚至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

即便在如今,人们依然将称呼第一名为“状元”的习惯延续了下来,比如高考状元。

相较之下,作为科举考试第三名的“探花”就显得非常凄惨了,现在甚至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但相信更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古代很多时候,学子中了探花甚至会比高中状元还要高兴。

那么,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科举制度

科举考试是我国古代朝廷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其最初出现时间至今让历史学家争论不休,不过比较统一的说法是起源于南北朝,真正成型于唐朝。

自科举从唐朝考试以来,就面向了全社会,相比于此前的“世卿世禄制”和“察举制”,科举无疑具有很强的进步性,为寒门弟子进入统治阶级,促进社会流动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对当时皇帝和朝廷的统治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西汉后的强大的门阀制度被严重动摇,皇帝得以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

等到明朝时,科举制度彻底发展到了它的顶峰时期,统治者对科举的重视达到了绝无仅有的地步,科举制度本身也越发复杂:

明朝科举大致可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不过人们普遍重视和了解的还是后面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这主要还是因为童试和院试只在较低的行政单位通过考试即可,相较后三级人数较多,意义也并不是很大,相信大家都看过“范进中举”的故事,里面最开始考过了院试但卡在乡试的范进一直处于被自己的岳父看不起的状态。

从乡试开始科举的难度可以说直线上升,从范进几十年未成功以及成功后的疯狂就可以看出。

乡试录取者被称为举人,俗称孝廉,每三年录取一次,第一名被称为解元。全国范围大概只有一千人左右,平均下来一个省也就几十到一百人不等,可见其有多么不易。

但只要考过,就相当于跨越了阶级,身份直接从平民百姓变成了“官老爷”,属于一步登天的改变。

在之后就是会试,这个夹在乡试和殿试中的考试不免有些尴尬,既没有乡试跨越阶级的意义,也没有殿试面见皇帝的资格,不过考中后上任的官位自然也更大了,第一名被称为会元。

最后就是殿试,其在皇宫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意义自然不必多少,只要榜上有名就必然代表着能成大事或者说已经成了大事,一般被称为进士。

其中前三名分别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中状元的意义可非同一般,代表着你已经是全国最为优秀的读书人,在古代是能新开一列族谱的地步。

而如果能乡试、会试、殿试能全部夺得第一,则就是“三元及第”,足以千古留名。

相比之下,榜眼处境似乎就应了那句话“谁都知道第一是谁,可没人知道第二是谁”,而第三的探花似乎就更惨了。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相比于状元,探花竟然才是那个真正实现阶级大跨越,相较之下更受人欢迎的那一个人。

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探花郎

这就不得不说到探花的由来了,探花又被“探花郎”、“探花使”,在唐朝科举刚刚成型的时候,探花所指的根本不是科举考试的第三名,只有状元和榜眼比较特殊,第三名及往后称呼并无区别。

当时的探花,所指的是在科举考试顺利举办结束后,朝廷为了庆祝所准备的“探花宴”中的主角。

主角一般有两位,他们虽然不是当期进士中最优秀的,但一定是最帅气俊美的,他们会在长安的花园中欣赏风景,编制花环赠送给状元。

可以说,无论在哪个时代人们都是看脸的,古代甚至尤为突出,两位探花自然会成为当时除了状元、榜眼外最受欢迎的存在,无数女子都是慕名来围观这又帅又有才华的美男子。

不过随着时间流逝,等到了北宋晚期,“探花”就被正式改为了第三人的代称,和前两名一起位列甲榜,被称为“三鼎甲”。

但意思虽然变了,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却是延续了下来,那就是探花必须长得非常俊美!

这主要是因为建立北宋的宋太祖赵匡胤,为了能拉拢臣子,让探花娶了自己的女儿。这代表原本可能只是普通百姓的一名考生,直接飞跃成为了皇亲国戚,背靠皇帝这座大山。

不仅仅是赵匡胤,元朝忽必烈、明朝朱元璋,都曾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探花。

这还导致有了“榜下捉婿”的传统,既然皇帝都这么做了,官员地主们自然也开始模仿起来。每当放榜时,他们就会找到那些榜上有名的考生,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那么,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既然这探花比状元还好,那么都有哪些著名人物是探花出身呢?

出名的探花郎们

先说一个相信大家都认识的,那就是和坤,作为清朝贪官的代表人物,他的名气可谓非常之大,尤其是王刚所扮演的和坤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但也因此,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那个“矮胖子”的和坤竟然能成为以俊美为名的探花?

不过根据历史记载,和坤确实是因为自己才华和英俊并存而被乾隆所赏识,点名其担任探花郎,乾隆十公主也嫁给了和坤的儿子。

当然有野史记载是因为和坤长得像乾隆喜欢的一个妃子,不过正所谓“正史不一定正,但野史一定野”,大家把这个说法当个笑谈看下就好了。

但无论如何,从结果来看,和坤虽然靠着自己探花的身份成为了皇亲国戚,从此结党营私,成为了清朝最大的贪官,富可敌国。

但相比之下,和坤的成就无疑是比同期的其它进士都要出色,甚至连同榜的状元都黯然失色,彻底被掩盖。

再比如明朝的钱谦益,他同样是探花出身,官位达到了户部侍郎,是朝廷内部东林党的领袖,不过就算是这么一个实权大人物,相信大家也并不熟悉。

但说到他的老婆,很多人就可能恍然大悟了——柳如是。

作为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的出身却并不好,不仅多次被人买卖,更是沦落到了青楼,但她去恶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开始以女子身份钻研诗词。

其优秀的诗作引起了无数人的称赞,在明朝覆灭后柳如是也坚持反清复明的斗争,对丈夫钱谦益表面上投降清朝非常不满,后为保护钱谦益家产而悬梁自尽。

就这么一位有些英雄气结、经历了许多情感挫折的才女,最终选择了比她大许多的钱谦益,这本身就说明了钱谦益的才华和容貌的确出众。

除了历史人物外,还有一些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也同样被安排了探花的身份。

比如和钱谦益比较相似的,就有《雍正皇帝》里面的刘墨林,作为雍正指定的探花,这位美男子仅仅一面之缘便征服了号称当时第一才貌双绝的歌姬苏舜卿,成功抱得美人归。

再比如古龙武侠小说里面的传奇人物李寻欢,“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这所指的就是李寻欢和他的父亲、哥哥都是探花出身,在说明他们家族文化培养出众外,外貌基因也确实不错。

相信在之后李寻欢感情能如此丰富,也和他的英俊外貌脱不开关系。

总的来说,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能够参加殿试的人无一都是万一挑一的顶级人才,即便是状元也不会会和最后一名有太过巨大的差距。

因此在这时,非常注重外貌的古代当然会以“容貌”作为一个加分项,毕竟汉朝甚至要当官不说英俊,至少不能丑,想想刘备那么一个识才的人,都因为庞统长得丑而在一开始没有重用,可见容貌的影响对古人有多大。

可以说,在学识都差不多的时候,最为英俊的探花自然就成为了最可能有光明未来的那个人,甚至运气好直接就被皇帝看重了,这也是为何有时探花比状元都跟受欢迎的原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