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的警告,美国显然没听懂,拜登宣布对华商品加征关税,其目的究竟是什么?受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首个“冤大头”已经浮出水面,那这个“冤大头”又是谁呢?

14号当天,美国拜登政府宣布,将继续保留其前任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关税政策,并加征对其他中国商品的关税。根据相关声明显示,加征关税的措施将影响价值180亿美元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包括电动汽车、钢铁和铝材、医疗用品、半导体、电池、关键矿物、太阳能电池和起重机等。其中关税税率分别是,钢铁和铝25%、半导体50%、太阳能电池板50%,而被拜登政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则直接从25%提升到了100%。拜登政府的这一举措意味着,美方已经基本排除了未来中国新能源车进入美国市场的可能性,同时,也将对欧盟等对中国新能源车开展调查的国家和组织产生恶劣的示范效应。

针对美方对华加征关税一事,其实,中方早已发出明确警告,坚决反对违反世贸规则单方面非法加征关税,这不利于任何一方,中方必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显然,拜登政府并没有听懂中方的警告,或者美方就是有意在装糊涂,选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那拜登政府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宣布对华商品加征关税的目的或者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主要还是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强势发展的“担忧”,美方这么做,一方面顺势打压遏制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拜登政府也是想通过向中国发难来换取一些选票。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动车在国际上的“异军突起”引起了美国政客对本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担忧”,加之今年正值美国总统大选之年这一特殊背景,拜登政府决定祭出这张“关税牌”,就是为了争取关键摇摆州选民的支持。

虽然拜登政府算盘打的挺好,但现实情况却并没有它想的那么好,在选举年搞这种保护主义闹剧根本就是无济于事,其原因在于拜登政府已经因为支持以色列在加沙的暴行而失去了所有美国穆斯林的选票。针对拜登政府的发难,我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14号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指出,美方继续将经贸问题政治化,进一步增加对华关税,是错上加错,只会显著推升进口商品成本,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更多的损失,令美国消费者付出更大的代价。我们敦促美方切实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立即取消对华加征关税措施,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自身权益。其实,汪文斌的这番话已经点出了一个重要信息,那便是在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背后,首个“冤大头”已经浮出水面,这个“冤大头”恰恰就是美国自己。

根据美国穆迪公司推算,受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美国消费者将承担加征对华关税92%的成本,美国家庭每年将为此增加开支1300美元。此外,美国零售业领袖协会(RILA)相关负责人则认为,广泛征收关税不具有战略意义,将阻碍美国经济增长。不仅会对设法参与全球竞争的美国企业造成阻碍,也会对美国工人的工资产生负面影响。另有全美零售商联合会(NRF)相关负责人强调,在消费者继续抗击通货膨胀的时候,本届政府最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对进口产品额外加税,这些税款将由美国进口商支付,最终则将由美国消费者支付。一段时间以来,拜登政府口口声声强调,无意寻求与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但事实却恰恰相反,美方一再违背了相关对华承诺,这显然不符合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精神,对于美方而言,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取消对华加征关税措施,为两国双边合作营造良好氛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