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于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总结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改进了造纸术,终于制成了“蔡侯纸”。“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

太监这个角色是每个封建王朝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主要是服侍宫中的皇室,虽然他们的身体是有残缺的,但是他们深谙与人相处之道,特别懂得讨人欢心。他们是皇帝亲近之人,不仅能在皇上面前吹耳边风,还能在第一时间获知宫中的消息,因此许多官臣会千方百计地讨好太监,以此来谋权谋利。 在大多数人的心里,太监都是心狠手辣的角色,但有这么一个太监却与众不同,他是我国最善良的太监,为了挽救上千人,念圣旨时故意念错了一个字。说起太监这个角色,人们都会想起那个被称为“九千岁”的魏忠贤,这个人物被演员演示得入木三分,让人恨得直咬牙。

其实魏忠贤原本是个街头无赖的赌徒,为了能生存下去,改名换姓自阉入宫当太监,后因深得明熹宗皇帝厚爱,才再次改回原姓名。享受到权利带来的好处之后,魏忠贤不甘于现状,想要更高的权利,他开始在朝中结党营私,心狠手辣的他,将与他有二心的人全部铲除,就这样他的势力逐渐庞大,也就有了民间百姓只知有忠贤,不知有皇帝的典故。 在历史上,有太多像魏忠贤一样作恶多端的太监,因此导致了在人们的心里太监都是心狠手辣的人设。不过凡事无绝对,历史上还是有善良的太监的,他们一心服侍皇帝,帮助忠良,甚至为了救无辜的人不畏生死。

说到讲仁义,重道德的太监,便不得不提唐朝太监张居翰。张居翰家境贫寒,从小被人遗弃在大街上,幸得好心人收养。养父家没有儿子,于是便把张居翰当做亲儿子对待,借着养父的关系,得以进宫服侍皇上。踏实肯干,认真负责的张居翰深得皇帝信任和重用,但他并未因此而胡作非为,而是一样勤勤恳恳地服侍皇上,为国效忠。 也正是因为他的不戒不燥,甚得新皇帝欢心,他在朝中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高了。自古以来所有太监变坏的前提都是因为权力,但是张居翰并没有因为自己位高权重而行凶作恶,反而心存仁义,以一己之力救过许多忠良人士,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仁爱、最善良的太监。

同光三年九月,后唐皇帝李存勖以蜀王王衍荒淫无道为由,派遣太子李继岌,枢密使郭崇韬出军讨伐蜀国。蜀王王衍自知打不过后唐,便带着棺材前来洛阳投降,只求后唐能留蜀国一条生路,后唐皇帝本就是仁善之人,本想答应蜀王的请求,这样不用一兵一卒就可以让蜀国灭亡,农民百姓也不用受战争之苦。 但是突然得知河东叛乱,后唐需要出兵平叛,唐国内兵力缺乏,如果蜀王这会趁机叛变,那留着他们性命便是大患。群臣也附议王衍并非真心投降,而是争取时间养精蓄锐伺机报复,因此,后唐皇帝便下旨,命令太监向嗣昌与张居翰一同执行圣旨,此次前行,张居翰负责念圣旨,向嗣昌负责监督杀人。

张居翰一打开看到圣旨上写着:王衍一行,并宜杀戮。这让张居翰心中一颤,王衍一行人可是上千人,这上千人就要丧命于此,张居翰于心不忍,想着王衍已经投降,也无叛变之心,何必要连累这上千人的性命。于是,在念圣旨的时候,张居翰擅自将“一行人”念成“一家人”。 一字之差,却救下了一千多人的性命,众所周知,篡改圣旨可是杀头之罪,张居翰当然也知道,但是他还是选择冒死救下这千条性命,好在未引起向嗣昌的怀疑,加上后唐皇帝日常事务繁杂,无过问此事,张居翰也才能保全自己。

张居翰冒死篡改圣旨,救下了蜀国上千人性命,他的事迹也被后人流传到至今,他是善良的。所以凡事无绝对,我们不能总是狭隘地去定义某个人,或者是某件事情,虽然历史上有很多胡作非为的太监,但是张居翰向世人证明了人性本善,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而否定所有人,张居翰虽然身体残缺,但是他依然心怀大义,心存善良,值得后人敬佩。 参考资料: 《后汉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