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争时期,粟裕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高级将领,成为我军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

粟裕的军事指挥能力,得到了党内一致认可,毛主席曾对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说:我的战友中,粟裕最会打仗,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

解放战争中,粟裕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带领华东野战军(三野)打了不少胜仗。粟裕的指挥风格一般将领模仿不来,频出险招、奇招,用兵大胆,取得的效果非常好。即便同样擅长军事指挥的林彪,对粟裕的能力也是刮目相看,常常学习他的战术指挥方法。

粟裕的专长是军事,不擅长政治,在有些地方会吃一些亏。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粟裕受到了错误批判,从此离开了一线部队,直到1984年逝世未能获得平反。

1984年是粟裕生命的最后一年,年初,粟裕躺在病床上,病情在可控范围内。没想到,仅仅一个月的时间,粟裕病情突然恶化,于2月5日病逝。

生前,粟裕是共和国第一大将,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党和国家。粟裕晚年,最大的一个愿望就是为自己平反,为此找过叶剑英元帅。叶剑英为粟裕平反一事费心费力,可中间受到了一些阻碍,始终未能如愿。

死后,粟裕不给国家增添额外负担,他曾立下遗嘱,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把骨灰撒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尽管生前粟裕立下遗嘱,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可是当老战友们得知粟裕病逝的消息后,还是以沉痛的心情,赶往粟裕遗体所在的殡仪馆,再见一面,来送他最后一程。

前来送别粟裕的老战友中,有4位老将军走到床榻前,留下了与粟裕将军最后一张珍贵的合影,4位老将军分别是谁呢?

时任军委副主席杨尚昆

合影中,左边第一位就是杨尚昆,4位老将军中,他当时的职务最高,不仅是政治局委员,还担任军委副主席。

杨尚昆的革命资历很深,早在红军时期就担任过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中央红军出身的高级将领。

许多人觉得杨尚昆是一名纯粹的政工干部,其实早在红军时期,他也是在一线战斗过的高级将领,与彭德怀搭档,打了不少胜仗。

相较于军事指挥,杨尚昆更擅长行政工作,积极开办党校,培养人才,与前方的军事高级将领一样,共同为新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杨尚昆的地位很高,担任过中央军委秘书长,协助毛主席、周总理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

粟裕病逝时,杨尚昆已经是中央军委副主席了,他能够前来送别粟裕,说明中央军委对粟裕同志一生的高度认可。尽管当时粟裕还未获得平反,可在杨尚昆心中,他是一名值得尊重的军事家和共和国高级将领。

时任时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

余秋里是开国中将,粟裕病逝时,他担任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要职。余秋里能够前来送别粟裕,这是总政治部的一种态度。

余秋里的革命经历也很传奇,在长征途中,为掩护军团西撤,与敌人血战中身负重伤,仍旧坚持留队北上,行军途中失去了左臂。

新中国成立后,余秋里先后在军校、后勤、财经、计委等多个部门担任重要职务,能力全面,颇受毛主席和党中央器重。

余秋里为人正直,对待家人严格,1986年,侄女余满秀,要上军校,进京找余秋里,希望伯伯能够跟学校打个招呼,选一所好点的学校。余秋里当场发火,批评侄女:没这个必要,能上就上,上不了回家种地去!

粟裕生病时,余秋里非常关心,多次前来看望。有一次,余秋里安慰粟裕:别担心,好好养病,你的问题会解决的,人民不会忘记您的功绩。粟裕病逝,余秋里非常伤心,百忙之中前来送他最后一程。

时任总参谋长杨得志

合影中,前排4位将军,从左第3位就是杨得志上将,时任总参谋长。值得一提的是,粟裕也曾担任总参谋长,二人都是擅长军事的高级将领。

杨得志是一位猛将,长征时期,他组织勇士强渡大渡河,为后续主力部队打通要道。

杨得志和粟裕都是湖南人,算是老乡了,革命战争期间,二人交集并不多,不在同一支部队效力。粟裕病逝后,杨得志前来送他最后一程,他代表了总参谋部的态度,对粟裕生前功绩的认可。

亲密战友张爱萍

站在粟裕遗体前的4位将军中,张爱萍曾与粟裕共事多年,二人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粟裕和张爱萍就同属新四军系的将领,二人是协同作战的战友。

到了解放战争初期,张爱萍一度是粟裕的直接下级,当时粟裕担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张爱萍的副司令员,在指挥部队破击津浦铁路线顽敌的战斗中头部负重伤,不得不去苏联治疗。

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粟裕受到错误批判,张爱萍是同情粟总长的,他认可老上级粟裕的人品,亲自找黄克诚谈话。

张爱萍对黄克诚说:粟裕不是那种人,我看我就不发言了吧,在当时的情况下,张爱萍身为三野将领,不发言很可能受到冲击,可他坚持住了底线,不说首长的坏话,十分难得可贵了。

晚年,张爱萍这样说:粟裕同志当总长,是我认为总参工作最有成效的时期。这句话分量很重,充分认可了粟裕担任总参谋长期间的工作能力和效率,间接表明粟裕当年受到批判是错误的。看着粟裕离世,张爱萍自然十分痛心,来送老首长最后一程。

结语

这张合影弥足珍贵,充分表明了粟裕是受到全军拥戴的,即便当时他还没有获得平反,可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总参谋部等主要军事部门的领导前来送别粟裕,这是对他一生功绩的肯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