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选手在比赛中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摄(除注明外,下同)

小到“微米级”的松材线虫,是松树的“天敌”,检疫员如何进行鉴定?今天,上海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岗位技能竞赛在沪举行,希望通过“以赛促练”提升一线人员的监测和防控技能。

记者同时获悉,本市目前已建立系统完整的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监测和防治三大体系,建成90个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和180余人的测报员队伍。

既看速度又考质量

此次竞赛共有4个项目,分别为《植物检疫证书》申请材料审核、美国白蛾综合防控、松材线虫分离鉴定、常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识别。9个郊区的林业部门派出9支队伍,现场角逐团体和个人奖项。

图说:比赛中所用的试管

在松材线虫分离鉴定比赛现场,记者看到,选手们首先要用电锯将松木锯成符合要求的木块,再用剪枝剪将木材剪成碎片进行取样。随后要将线虫从疫木中分离到液体中,再将沉淀液离心后放在显微镜下检查,鉴定是否有松材线虫。

图说:用剪枝剪将木块剪碎取样

该项目裁判员、来自上海市林业总站的于晓航介绍,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一株松树感染后,最快四十多天就会死亡,三到五年内就会造成整片松树林毁灭。该项目主要考察选手对松材线虫的采样、分离、鉴定全流程操作是否规范。“既要考察速度,又要考察质量,选手必须尽可能确保鉴定的准确性。”他说。

既比个人亦比团体

此外,《植物检疫证书》申请材料审核要求检疫员按照签发要求,对企业或个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该证书是林业植物及其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一张重要“身份证”,是对植物健康的认可,材料审核则是签发检疫证书的第一环节,直接决定植物是否能依法调运。

图说:打孔注药 采访对象提供

而美国白蛾综合防控主要考察测报员诱捕器的组装、悬挂、拆解,监测数据上报,打孔注药、围草诱蛹等防治操作规范。据悉,美国白蛾是上海重点关注的林业有害生物之一,虽然个头小但食量惊人,繁殖量大,一头雌蛾年平均繁殖后代3000万头,最多可达2亿头以上。

图说:围草诱蛹 采访对象提供

常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识别项目则由4位选手以接力赛的形式参加。每棒选手根据提供的照片识别寄主植物、有害生物危害状等,由最后一棒选手鉴定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

新增项目管住“头尾”

与去年竞赛相比,松材线虫分离鉴定和《植物检疫证书》申请材料审核是今年新增项目。为何要增加这两个项目?市林业总站副站长潘士华表示,一是守住“头”,即主动把关,将防控关口前移;二是管住“尾”,防止末端风险的扩散。

“植物检疫是主动防疫的一种途径。申请人递交的需要调运的植物是否要进行现场检查?这要审核材料后才能决定。而在日常‘网上申请’审批中,更需要我们的审批工作人员练就‘火眼金星’。因此我们增加了该项目,希望提高执法人员技能,更高效地为企业服务。”他说。

松材线虫项目的加入则与“复检复查”要求相关。潘士华介绍,自1979年松材线虫传入我国后,已有10多个省市发现过这种疫病,而上海正处于“包围圈”中,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对于来源不明的松木,不能光停留在查验证书上,必须进行初步检测。以往松材线虫的分离鉴定主要依靠专家,现在经过培训,一线工作人员也可以进行较快速的鉴定,演练的目的就是希望巩固这些技术。”潘士华说。

他同时认为,通过技能竞赛的“以赛促练”,相关部门能提升早期检测和处置能力,增强岗位工作人员的动手能力。“与去年相比,今年赛场中,选手的操作能力和知识储备明显有所提升。”他表示,今后将根据有害生物防控的最新变化,及时调整竞赛项目,进一步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实战能力,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与健康。

建立林业三大体系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森林面积达到192.78万亩,森林覆盖率18.81%。根据“十四五”规划,本市森林覆盖率要达到19.5%以上。而在森林资源越来越丰富的同时,有害生物防控的形势也很严峻,一些疫病传染速度快,甚至一周就会成灾。

记者从市林业总站获悉,多年来,上海从各方面努力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以松材线虫病为例,对于现存的松科植物,每年秋季都要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又如针对美国白蛾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关注的检疫性害虫,本市也主动积极进行防控。

目前上海已建立系统完整的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监测和防治三大体系,建立健全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机制。全市已设立10个林业植物检疫行政服务窗口,依法承担本市林业植物及其产品的调运检疫、产地检疫、绿化(林业)工程植物检疫复检以及国外植物引种的受理与审批。140余名林业植物检疫员负责全市的林业植物检疫工作,对调入、调出及现有的林业植物及其产品依法实施检疫,确保林业生态安全。

“一网通办”便民利企

此外,全市90个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专门负责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一支180余人的测报员队伍则常年活跃在林地内,对发现的各类林业有害生物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上报。全市还建立了5支市级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控队伍,随时准备应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的发生。

林业部门还联合多区域签署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控框架协议》《沪苏浙皖赣闽五省一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框架协议》等多项跨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区域间联防联控。

值得一提的是,市林业部门已将引种检疫、调运检疫、产地检疫、绿化工程复检、植物检疫证真伪识别等检疫服务纳入“一网通办”,缩短办理时间,减少跑腿次数,真正做到便民利企。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