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7日,美国的轰炸机击中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这件事,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而当时的国际背景,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处处皆是谜题

按理来说,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使馆的馆舍、住宅和领土都是不容侵犯的。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能冒着天下之大忌,野蛮轰炸驻南联盟使馆,作为一个本需要注重国际形象的大国来说,他们的行为,本来就是“玩火”。

对于一个主权国家的使馆发动攻击,本质上和战争没有什么区别。

中国的广大群众怒火滔天,不过,中国的政府只能通过外交途径来表达最为强烈的抗议。

1999年5月8日下午,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发表了声明:对美国和北约的野蛮暴行表达了极大的愤慨和强烈的抗议,要求美国为首的北约承担一切责任。

那会,美国给出的解释非常难以令人信服,因为他们说自己“误炸了”,大概意思就是:错误的地图定位导致了导弹偏离了原本该要攻击的目标,最终才误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这样的解释,显然难以让人接受,这也给了各国多种媒体发挥的空间。同时,这也同样表明,美国和北约在国际社会上连基本的诚信都没有,他们以颠倒是非来推卸责任。

被轰炸的大楼才没有竣工多久,非常醒目,在四周又没有其他的建筑物,主要是民宅为主,没有任何军事设施,所谓的“旧地图模式”根本没有办法站住脚。

而那段历史的时代背景,离不开美国的霸权主义。

在苏联解体后,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渐渐得到了确定,由铁托所创立的南斯拉夫开始分裂,1992年,由塞尔维亚和黑山重新建立起了一个联邦共和国,也被称为“南联盟”。

南联盟继承了南斯拉夫联邦的主体,可在美国霸权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分裂南联盟的步伐并没有停止下来。

他们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就对南联盟进行了轰炸,并且要求塞尔维亚与黑山建立松散的而国家联合体,目的就是要让塞尔维亚和黑山再次分开。

肢解南联盟的过程,对于美国来说其实也并不轻松,支持反对派的过程中,美国总是非常用心。

美国担心南联盟和俄罗斯的关系很近,这样的做法也能遏制俄罗斯。

在美国人的眼中,只要将南联盟分解成一个个小国,然后再将他们纳入北约体系,也算是从另一个角度完成了“北约东扩”。

这也不难看出,美国人真正的目标是俄罗斯,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南联盟。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战后各国政治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必然后果,并不是某些因素和突发事件所引起的。

美国很喜欢“一超多强”的感觉,他们也看到了“多极化”的趋势,这其中,自然包括中国。

中国政府从来不惧怕美国,这也是事实,在1950年一穷二白的时候就不害怕,更不要说90年代了。

到了1999年,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庞中英所提出的“冷战后时代”其实已经被终结了,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全球化”的加速。

21世纪即将到来,美国那会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国际上的各种事务还是有着十分深刻的印象,那会,也基本没有威胁到美国安全和国家战略的其他国家或者联合。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就必须要接受现实。

中国在过去的很多年里,综合国力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问题以及地缘大国等问题,中国就一直处于一种“被改造”或者“潜在被围堵”的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也该执行韬光养晦的策略,美国对于中国,执行的也是“打压”的策略,并不是想要发动一场全面战争。

这从当时美国在南联盟的活动背景中也能看出。

最基本的特点,是因为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是美国和北约在“科索沃”战争中一种无可奈何的表现。

在大使馆被炸之前,美国已经在南联盟持续轰炸了45天,南联盟的几乎所有军事设施早已被轰炸了一个遍,和国计民生相关的工厂、企业等早已炸毁,包括桥梁、公路等也所剩无几。

在轰炸平民住宅的时候,美军的暴行也同样造成了很多平民的伤亡。

那些决策者们也懂得一个道理:若是再这么无节制的轰炸下去,势必会造成世界范围内的反战浪潮,进而束缚住北约的进一步行动。

而且,那会的南联盟当局也没有任何投降的迹象,按照北约的构想,打击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设施以激起民变,最终让他们自己去推翻米洛舍维奇总统。

那些主战派最初的想法是:顶多只需要3天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能让米洛舍维奇求饶。

可后来实际行动后看来,这一切都渐渐成为了笑话。

于是,他们也采取了旁门左道的卑劣做法,通过轰炸中国大使馆,打掉米洛舍维奇所谓的“精神支柱”,在他们的眼里,这样的做法能够打掉米洛舍维奇的“精神支柱”,让南联盟人民丧失掉抗击北约的战斗士气。

此外,美国这样的做法,也是对中国的火力侦察和战略试探。

因为北约国家一直将中国看作为潜在的对手,不愿看到中国的迅速崛起和飞速发展,他们千方百计遏制中国的发展,想要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设置障碍和制造困难。

此外,在美国内部来看,那也是美国对华强硬派给克林顿总统所出的难题。

那会,美国的克林顿正在着眼于下一届美国大选,克林顿之前的一些对华政策引起了美国内部很多强硬派的不满,他们用到了轰炸大使馆这种模式,来干扰克林顿的对华政策,破坏了中美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不还击,是心酸下的高明

按照当时的状况,北约很快就作出了反应并且道歉,表示对中国造成了损失。

中国外交部长面对这样的道歉,给出的回应也相当简单干脆:中国政府和人民不能接受轰炸是一个错误的结论。

《观察家报》的评论者有过一种推测:当时,美国在对南联盟发动的战争过程中,有一架F-117战机坠落在了南斯拉夫,美国认为中国有可能凭借着这架坠落的战机找到了建造隐身战斗机的方式,美国自然是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出现,他们觉得,飞机的残骸有可能在中国大使馆之中。

这件事之中,美国也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决心。

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在这件事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美国也很快意识到,这样下去,必然两败俱伤。

至于中国之所以没有选择不还击,是因为“这盘棋”中,每一步对弈,要考虑的因素都实在太多。

在1999年的时候,中国经过了多年的改革开放之路,国家的经济实力获得了很大的提升。

不过,当年的中国还是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中国在之后经济领域也有着超越美国的潜力。

中国的发展重心,还是在于经济,这和美国的发展轨道本来就有着不同,中国又不会去发“战争财”。。

我们更多的是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打好基础,而美国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是“枪炮一响,黄金万两”。

而在军事领域,1999年的中国有了较为完整的国防科学技术和产业体系,也拥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若真的爆发战争,彼此之间都是更大的伤亡。

若是在那会中国没有选择忍气吞声,反而直接选择对美国开战,结果可想而知。

美国无法击垮中国,但双方都会陷入一个非常难受的两难境地。

在这之前,中美之间的关系还处于一个比较正常的阶段,和美国继续保持着友好合作的关系,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更为有利,因为当时美国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有促进作用的。

此外,中国在未来能够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若是一次冲动还手,对发展的节骨眼上还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看似息事宁人,也是为保持和平发展争取时间和空间。

在此之前,中国也经历了一件大事:大规模救市,打响金融阻击战。

香港也被从金融大鳄索罗斯的口中给救了出来,经济本身就受到了影响。

所有人都知道:美国不会让你沉下心来好好发展,所有的发展可能性,都是自己争取到的宝贵时间。

而且,从美国的行为来看,当时美国的主要注意力并不在中国身上,他们在下着另外一盘棋,而中国则是被牵扯到其中的。

中国的决策层也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制定了明确的方针:必须要严肃政治斗争,但仍然要坚持以两手对两手的斗争策略,和美国之间,还是需要打交道的。

历史上的美国是靠着战争起家,发动过很多场战争,很难被外界所看透,可美国空袭了南联盟的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事件:欧元的诞生。

二战以后,美国一直都有两张王牌:美元和美军。

萨达姆和卡扎菲最后栽了跟头,也都是因为这样的事情,他们伤及了美国自己设立的底线。

欧洲统一的欧元一旦被推行,那么对于美元来说必然是有冲击的,美国当时将南联盟为突破口,也是希望将战争引到欧洲去。

当战争发生,经济贸易自然是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美元受到威胁,美国就需要找突破口,就需要用到美军。

即使后来,美元和欧元同时存在,可当时的美国,还是需要一记杀威棒。

当然,他们更看重的,是希望南斯拉夫不要成为下一个苏联,若是一个强大的联盟在这个世界上再度出现,对欧洲和美国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从美国的各种目的来看,中国都不是当时的聚焦点,美国轰炸南联盟也充满了“欺负”的含义,可那会的中国,想要处理好问题,就是要通过外交手段。

现在看来,当时的心酸也一目了然,为了发展,还是要冷静,不过当年保持和平发展的政策,也是非常明智的。

在随后二十来年的时间里,中国不仅建设起了比较完善的工业化产业,同时在经济上也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了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

因为,在最初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仅仅着眼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国明白,想要让经济奋起直追,不是自己一个国家就能够实现的,需要和世界上的其他强国不断合作。

潜心发展了二十年的中国,军事实力也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两国决策者在这件事上的后续处理,也达成了一定的信任和理解,助于危机的降级和平息。

南联盟事件之后,中国不畏强权,坚决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联合国授权便对南斯拉夫这一主权国家发动空袭,这样的态度,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

现在的中国,已经完全有潜力去面对一场大规模的现代化空战,而美国人耀武扬威的航空母舰,中国也有了,在“航母为王”的时代中,中国绝对有底气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去说“不”。

在21世纪,美国的发展并不算快,他们也必然从中国的快速崛起中看到“东方智慧”。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经济中的中国也更加具备发展活力,随着中国制造的各种各样的商品远销到全球各地,中国也成为了众所周知的“世界工厂”。

“我们不仅要在意志上超越对手,也要在武器装备上超越对手。”

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了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我们必须要暂时忍受一定的屈辱,最起码,态度是要摆出来的。

美国似乎也很难去明白一个道理:在和平的背景下,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才有了保证,一味依靠于战争,本身就是立不住脚的。

现在的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世界上也没有什么国家再敢于像过去那样挑衅,这一切都也都是在“忍”中得来的。

而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的心酸,在今日,再也不会重现。

如今,中美双方的贸易争端还是时有发生,也经常出现摩擦的情况,但中国一直是致力于构建互相尊重的新型大国关系,为世界局势的整体和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

我国政府发表声明最强烈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 湖北政报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种种表现 钟和 科学社会主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