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我看凶手就是这个女子,她是在贼喊捉贼罢了,这种事情我可见多了。”一个捕快对县令说道。 “大人,冤枉呀,我是来告状的,怎么可能是凶手?”女子急忙辩解道。 县令问道:“既然你是冤枉的,那你说说,当时在场的除了你还有谁?” “这个……家中只有我和小妹二人。”女子一下子犯难起来。突然,她想到了什么:“对了,家中还有一只公狗。”

谁知,县令却突然哈哈大笑道:“我知道凶手是谁了,此女是冤枉的。” 这个县令是谁?他是怎么知道凶手是谁的?这个案子又是怎么回事?请听我娓娓道来。 落魄县令这位县令名叫王之涣,乃是唐朝有名的大诗人,他和高适、王昌龄、岑参并称四大边塞诗人。 王之涣写的边塞诗大都大气磅礴,让人读了顿时热血沸腾。我们小学的时候,学过不少他的诗作,其中最有名的当数《登鹳雀楼》了。 不过与他在诗作上的名气相比,他的仕途却并不顺利。 王之涣出生于太原王家,乃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家中不少人在朝中做官。 王之涣天赋异禀,很早便考中进士,踏上仕途。可惜他的仕途并不顺畅,王之涣性格较真,做事认真,因此得罪了不少同僚。这些人合力之下,将王之涣给排挤出了朝堂。 不过对方也不敢做得太过分,毕竟王家也不是好惹的,于是只是把王之涣贬到外地做了个县令。 此时的王之涣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但是他却并不在意,认认真真处理自己的分内事。县衙的那些衙役们知道新来的县太爷来头不小,因此都服服帖帖的,不敢耍小心思。 王之涣因为做事认真负责,爱民如子,县里的百姓都称他为“王青天”,

找不到的凶手一天,王之涣正在县衙处理工作,突然听到县衙的“登闻鼓”被人敲响了。他立刻起身,到前堂受理。 来人是个女子,名叫刘氏,见到王之涣倒头就拜:“大人,我妹妹被人杀死在家中,你可一定要为她做主呀。” “别慌,你且把事情细细道来,别漏掉任何细节。”王之涣安抚道。 “回大人,我家中只有我、我丈夫和我妹妹三人。我丈夫在张员外家做佃户,一年也回不来几次,我平时靠砍柴和采集草药为生,小妹则在家中刺绣贴补家用,平时家中只有小妹一人。”刘氏说道。 “今天我砍柴回来,还没到家门口,就听到了小妹的呼喊声。当我跑回家,只看到一个背影从我们家跑出来。我想去抓住他,可惜被他挣脱了,等我回到家中,小妹已经咽气了。”刘氏说着哭了起来。

王之涣问道:“你可有看到此人的样貌?” “没有,只看到他的背影,是个高瘦的男子。”刘氏答道。 王之涣沉思片刻,下令道:“李捕头,你随她去家中查看一番,看能否发现什么蛛丝马迹。” “是,大人。”说罢,李捕头就带着几个衙役和女子一起离开了。 半日之后,李捕头带着人便回来了。 李捕头回报道:“大人,我们去她家查看了一番,没找到什么有用的线索。以我的经验,这事八成就是刘氏贼喊捉贼罢了。” 李捕头毕竟在衙门里待久了,见识还是有的。他深知这些官老爷们只关心自己的前程,能结案就行,真凶到底是不是刘氏并不在乎。他这么说,就是为了给王之涣找个结案的理由罢了。 谁知他这次却看走了眼,王之涣是真心实意想造福一方,并没打算敷衍了事。

王之涣摆了摆手,打断了李捕头的话:“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了。刘氏,我问你,案发当时,除了你,还有别的人证吗?” 刘氏被李捕头的话吓到了,此刻为了自证清白绞尽了脑汁。突然,她想到了什么,急忙答道:“大人,我想起来了,家中为了防贼还有一只公狗,当时公狗也在。现在想来,这公狗当时不对劲,家里进了贼人,它却毫无反应,没有狂吠。” 王之涣闻言,突然大笑道:“好好好,这条信息很有用,这下我知道凶手是谁了。所有人,接下来按照我的吩咐去办。” 县令自有妙计县衙张贴告示,说刘氏杀了自己的妹妹,县太爷打算亲自审理,本县百姓可以旁听。 到了那天,县衙大堂门口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结果案子审到一半,王之涣突然对门外的人群问道:“本案最关键的动机还未找到,请问谁能提供线索?” 过了一会,一个瘦高个跑了进来,此人见到王之涣倒头就拜:“县太爷,我是刘氏他们家邻居,此事我恰好知道一些。我经常听刘氏抱怨,嫌弃她妹妹刺绣赚不到钱,是个累赘,这也许就是他的动机。”

王之涣闻言,突然一拍惊堂木,呵斥道:“大胆贼人,你总算是露出了马脚。来人,给我把他拿下。” 左右衙役闻言,立刻将此人给抓了起来,此人赶紧高呼冤枉。 王之涣名人掀开男子的衣服,发现几道崭新的抓痕。 王之涣说道:“刘氏妹妹去世那天,她们家的公狗没有叫,说明凶手是熟人。刘氏虽然没有看清那人的样子,但是却在对方身上留下了一排抓痕,这和你身上的痕迹吻合。而且你刚才第一个跳出来诬陷刘氏,说明你作贼心虚,希望尽早结案。凶手除了你,还能是谁?” 男子闻言,这才懊恼自己不该那么急切,反而中计了。可惜此时说什么都晚了,他只得认罪。 原来这男子很喜欢刘氏的妹妹,曾多次上门提亲,但是刘氏的妹妹看不上他,一再婉拒。

那天他再次找上门去,好说歹说,希望对方能回心转意,可惜又被拒绝了。男子一怒之下,失手掐死了刘氏的妹妹,这才落荒而逃。谁知刚好遇到刘氏,在身上留下了抓痕。 王之涣对门外的众人说道:“杀人者偿命,不要抱有一丝侥幸之心。汝等应当引以为戒,邻里之间应该以和为贵,婚嫁之事不可强求。如果有什么矛盾,尽管来找我就是,我一定会还你们一个公道。” 百姓闻言纷纷拜服下去,高呼“王青天”。 古代条件落后,很多在现代看来只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在古代却是千难万难。因此很多官吏都是应付了事。但是王之涣却不一样,他爱护百姓,不愿冤枉任何一个人。他凭借过人的智慧,让真凶伏诛。既有菩萨心肠,又有雷霆手段,实在是值得后人学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