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韩国《朝鲜日报》7月14日社论,原题:很难找到替代中国的市场,这应该是所有韩企的苦恼 关于夹在美中矛盾之间的韩国企业的应对,大韩商会会长崔泰源说:“如果放弃中国这个大市场,我们就没有恢复能力。”就是说,如果失去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市场,很难找到替代它的市场。这可能是其他企业家都想说的话。在进行争霸的超级大国之间,韩国企业连痛苦的声音都发不出来。如果投入巨额资金的工厂成为人质,巨大的消费市场被关闭,损失的将是企业。

芯片

处于美中经济战最前沿的半导体企业尤其如履薄冰。为牵制中国,美国的芯片法要求对韩企在中国的工厂每年进行一次投资审议。今年10月又将面临美国政府的审议,由于不知道还能被批准多久,相关企业会受到严重影响。三星电子在华生产的NAND闪存占其总产量的40%,SK海力士在华生产的DRAM和NAND分别占其总产量的40%和20%。两家公司在中国半导体工厂的投资金额分别达33万亿韩元(约合1862亿元人民币)和35万亿韩元。若SK海力士收购的英特尔在大连的NAND闪存工厂无法进行升级投资,预计将遭受相当大的损失。

美国企业也在叫苦。作为对美国的反制,中国事实上禁止进口美国芯片企业美光的产品,此后美光反而宣布在华追加投资7700亿韩元。当前现实是,全球芯片销售额的1/3来自中国,美国产芯片最终也要在华组装和测试。甚至有美媒认为,由于芯片问题,美国无法与中国分道扬镳。在美国对华敌视的同时,美国国务卿和财长接连访华试图进行对话,也是基于经济上的利害关系。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市场,中国的GDP规模大于七国集团国家中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六国的总和。欧洲之所以在对华关系方面发出不同于美国的声音,也是因为中国市场的缘故。虽然韩国政府在对华关系中要“坚持原则”,但也要慎重灵活。找到这种智慧才是韩国政府该扮演的角色。

韩国《时事杂志》7月16日文章,原题:韩国成为美中半导体战争的最大受害者 面对美国施压,中国宣布从8月1日起对镓和锗两种金属的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两种金属是芯片生产的核心矿物。中国这次不仅针对美国,而且瞄准过去数年美国牵头的对华半导体脱钩核心框架“CHIP4”(美、日、韩、台湾地区)。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半导体材料消费市场规模为727亿美元,其中台湾地区以200亿美元位居第一,韩国以129亿美元排第三。与美国在镓、锗方面有一定战略储备不同,韩国须随时购买才能进行芯片生产,否则生产线将面临停工危险。当前情况下,最大受害者就是韩国。台湾芯片企业已与大陆企业形成牢固合作关系,堪称“安全阀”。与之相比,韩国企业则处于必须寻找中国矿物替代来源的“火烧眉毛”境地。加之先进光刻机运不进中国,韩企在华芯片工厂运营也将面临不小的困难。(作者牟宗赫,张静译)

此前报道:

“在与美国的科技战中,中国拿出了大枪”——自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3日宣布从8月1日起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后,类似英国《经济学人》上述标题的评论出现在许多国际媒体上。中方的举措被称为美西方升级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打压以来,“中方第二个、也是更大的反制措施”。还有媒体猜测,中方此举主要针对美国、日本和荷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5日在回答相关问题时表示,镓、锗相关物项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属性,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欧盟成员也对部分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中国政府依法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确保其用于合法用途,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此外,因为中方宣布该措施的时间正值美国财政部长耶伦6日访华前,一些媒体称中方此举意在向美方发出信号。《经济学人》4日的报道称:“中国正在表明它不会听凭打压,中国可以反击。”

2022年5月30日,在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拍摄到的直径2英寸(50.8 mm)的氧化镓晶圆

“这不是一个随意的决定”

继日本、韩国后,荷兰、德国和欧盟也对中方的措施做出回应。据路透社报道,荷兰政府4日宣称,欧盟必须对中国有关镓、锗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做出回应。“(中方的出口管制)将对欧洲和荷兰经济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将取决于中方如何实施。”荷兰外交部称,“鉴于欧盟在贸易政策方面的权威,就这些措施与中方交涉主要取决于欧盟。”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4日表示,如果中国进一步扩大对稀有金属出口的限制,例如扩大到锂,德国将遇到“大麻烦”。

欧洲新闻网称,来自北京的意外消息让布鲁塞尔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欧盟委员会发言人4日表示,“镓和锗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战略领域,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说)我们依赖单一供应商”,该机构正在对中方宣布的措施及其对全球产业链和欧洲工业的潜在影响进行详细分析。欧盟今年3月提出《关键原材料法案》,要求确保绿色技术所需的关键矿物供应,镓和锗都属于“战略”类别,被认为对欧盟实现绿色和数字转型至关重要。

芯片

“中国刚刚在芯片大战中打出了一张王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5日称,华尔街投资集团杰富瑞的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说,限制镓和锗出口是“中国在美中科技战争中第二个、也是更大的反制措施”。报道称,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镓和锗生产国,占全球镓产量的98%,以及全球精炼锗产量的68%。美国在这两种关键矿物上依赖中国,2021年美国使用的镓和锗的50%以上是从中国进口的。美国咨询公司欧亚集团的分析师4日表示,中国有广泛且日益一体化的采矿、加工规模经济,能够以其他市场无法比拟的价格出口这些矿物,从而占据主导地位。该分析认为,中方的最新举措是个警告,“它旨在提醒美国、日本和荷兰等国家,中国有报复性选择,以阻止这些国家对中国施加进一步限制”。

CNN称,中方可能还打算将此作为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谈判的筹码。杰富瑞集团分析师表示,中国宣布这一消息的时机不太可能是一个随意的决定,“这给了美国至少两天的时间来消化并做出深思熟虑的回应”。《华尔街日报》5日称,“这是中美两个对手在进行经济会谈之前的力量展示”,在耶伦之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预计近期也将访问中国。拥有近30年中国金属行业研究经验的“关键矿物研究所”董事会成员尼尔称,中方的措施“将对半导体行业产生直接的涟漪效应,尤其是在高性能芯片方面”。他说,中美之间出现了一种互不相让、以牙还牙的模式,“你若不让高端芯片运往中国,中国就不提供你制造这些芯片所需的高性能原料”。

路透社5日引述美国战略咨询公司奥尔布赖特石桥集团中国区高级副总裁特里奥洛的话说,中方的措施可能会针对一些半导体和国防行业公司,这有助于中国获取更多议价能力。“现在显然是时候向拜登政府发出不那么微妙的信息了,即中国在半导体、航空航天和汽车行业拥有重要的牌,中国能够且越来越愿意给美国公司带来痛苦。”

“中国政府很可能会相当自由地授予出口许可”

《经济学人》杂志4日发文,概述了中国采取这一举措的背景。“在中美之间的科技战中,西方大国最近越来越咄咄逼人。”文章称,拜登政府去年制定了严厉的限制措施,限制中国科技公司购买美国技术和产品,并游说盟友效仿;6月30日,荷兰迫于美方压力,宣布进一步限制对中国出售高端芯片制造设备;《华尔街日报》7月4日称,美国政府可能限制中国企业使用美国云计算服务。“迄今为止,中国对这一连串措施的回应只有一个相对微不足道的策略:5月,中国政府禁止一些中国公司使用美光公司生产的存储芯片。这除了一家美国芯片制造商的营收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而与此不同,对镓和锗的出口限制可能会在全球芯片行业产生反响。”

中美国旗

在西方媒体就该问题热火朝天的讨论中,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极力渲染中方举措将对全球市场造成严重影响,并猜测中国接下来可能对更多关键矿物的出口实施限制,一些组织借此鼓动“去风险化”“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另一种观点则声称,中方的举措影响有限,还会伤及自身,导致中国失去在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其他国家将弥补这一空缺。

“这是个警告,而不是致命一击”,路透社引述欧亚集团的分析称,限制出口是一把“双刃剑”,“实施出口限制可能会削弱中方的市场主导地位”。但该公司同时强调,中国的新规要求出口商出口相关物资需要获得许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国将系统性地禁止向某些国家或用户出口稀土。

代表国际矿业界在华公司和个人的机构“中国国际矿业协会”主席彼得·阿克尔4日表示,“中国击中了美国贸易限制的要害之处,镓和锗是对科技产品非常重要的稀有金属,暗示另一个国家可以在短期甚至中期内取代中国是一种幻想”。这一观点被多家媒体引用。

《经济学人》的文章最后称,华盛顿的对华鹰派人士可能会辩称,中国的咬力弱于其调门。“中国政府很可能会相当自由地授予这些出口许可,毕竟,全面禁令会伤害中国出口商。但拜登先生不应该误会。中国正在表明它不会听凭打压,中国可以反击。预计针锋相对的局面会越来越平衡。”

耶伦今天起访华

日本《日经亚洲》网站称,耶伦6日开启其备受期待的中国之行。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3日会见了耶伦,表明了北京对这位财长的善意。耶伦办公室在会谈后发表声明说:“坦诚而富有成效的讨论支持了为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和负责任地管理美中双边关系而做出的持续努力,这符合耶伦部长即将开始的北京之行。”

耶伦

“美中再次开始对话,全球经济秩序处于险要关口”,《华尔街日报》5日称,美中两国政府正恢复对话。现在的考验在于,美中两国能否确立新常态,从而避免颠覆全球经济,或令两国关系重新陷入互相指责和反制的恶性循环。

香港《南华早报》5日引述不具名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政府面临来自美国公司和欧盟的压力,要求其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冲突”。美国咨询公司亚洲集团中国区主管林翰(音译)表示,美国企业可以“感到安慰”的是,美中两国领导人正在寻求缓解紧张局势的方法,“这让企业有了喘息的空间”。他同时指出,“中美紧张局势可能会暂时平静,但进入明年的美国大选季,华盛顿可能会再次变得喧闹起来”,“很多事仍然可能出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