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张飞遇刺,迷雾重重,其中至少有四个疑点,《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没有解释清楚,事实上也真解释不清,或者不能说得太清楚:刘备和诸葛亮肯定知道刺杀张飞的幕后主使绝不可能是曹丕或孙权,但是此事绝不可以深究——找出主谋并将其诛灭三族,蜀汉也就玩儿完了。
       张飞遇刺事件,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的记载和描述差不多,但是《三国演义》说得更详细,所以咱们今天就按照将这两本书结合、对照,来看看范疆(史书说是范强,古代疆和强可以通用)张达刺杀张飞事前、事中、事后的四个疑点。


       范疆张达的作案动机,就是最大的一个疑点:张飞脾气暴躁是不假,但并不是不讲理,也不是有勇无谋,范疆张达制造白旗白甲不成而挨打,进而动了杀机,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无论是正史中还是演义里,这俩小子都不是高级将领,为什么要当这个出头鸟?
       即使张飞真有制造白旗白甲的命令,范疆张达也不是负责人,按照常理,应该是张飞的副手吴班操办此事,还轮不到“末将”,也就是低级将领范疆张达站出来抵制。
       范疆张达是地位较低的“末将”,这就引出了第二个疑点:张飞身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他的中军大帐禁卫森严,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两员末将”怎么闯得进去?
       刘备称帝后,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马超那两个官职都是虚的,无论是骠骑将军还是车骑将军,非战时都没有直属部队,张飞因为在阆中防范曹魏,所以麾下才又千军万马。


       张飞的另一个职务非常重要,司隶校尉在汉末三国乃至魏晋,都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手下有一千二百“特务”,基本相当于后世的锦衣卫或东西厂,刘备给张飞的册封圣旨说得很明白:
       “以君忠毅,侔踪召虎,名宣遐迩,故特显命,高墉进爵,兼司于京。”
       张飞除了手握重兵,还相当于明朝嘉靖皇帝身边的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陆炳的母亲是朱厚熜的奶娘,他跟兴王次子朱厚熜从小玩儿到大,所以最后官至掌锦衣卫事、太保兼少傅、左都督;张飞跟刘备义虽君臣恩若兄弟,也是从少年相伴到中老年(古代四五十岁就算老人,可以自称老夫了)。
       我们可以说张飞是季汉首任特务头子(第二任是诸葛亮),他身边的护卫,肯定要比一般的将军多。
       即使抛开特务头子这一身份,张飞作为方面军司令,帐内帐外也必须戒备森严,明哨暗哨游动哨,一哨都不能少,想在半夜潜入,除非范疆张达有楚留香的本事。
       范疆张达闯入张飞中军大帐如入无人之境,而且还十分大胆地带走了张飞的首级,这就是张飞遇刺案的第三个疑点:范疆张达带着张飞首级千里奔逃,他们是怎么闯出军营,“副帅”吴班为何没有派人对他们展开追杀?


       如果范疆张达是完不成任务害怕挨揍,他们完全可以“畏罪潜逃”,逃出军营总比行刺要容易、安全;如果范疆张达杀张飞是为了“报仇”,那就应该一击得手撒腿就跑,不可能带着十来斤的血包裹去闯重重岗哨。
       张飞在阆中防范的是曹魏而非东吴,范疆张达不往曹魏跑而是逃往东吴,可能是怕到了曹营,会被张飞的二舅哥、后来官至曹魏右将军、讨蜀护军、博昌亭侯的夏侯霸宰喽。
       范疆张达舍近求远跑到东吴,第四个疑点就出现了:范疆张达到了东吴之后,就神秘消失了,糜芳虽然不太受待见,经常被虞翻指着鼻子、堵着门辱骂,但还是有机会带兵替孙权打仗,范疆张达为什么没有得到封赏?
       演义小说中的糜芳傅士仁主动回到刘备身边,结果悲剧了:“关兴将糜芳、傅士仁剥去衣服,跪于灵前,亲自用刀剐之,以祭关公。”
       范疆张达更憋屈,他是被孙权下令捆好送给刘备的:“张苞自仗利刀,将范疆、张达万剐凌迟,祭父之灵。”
       史书中的糜芳继续为孙权打仗,前面咱们已经说过了,而范疆张达的去向,正史中却没有半字记载。


       孙刘联盟在刘备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恢复,按照史书描述,他们当年是在曹丕的军事压力下无条件言和,也就是双方都承认既成事实,过去的事情一笔勾销。
       恢复盟约的时候,刘备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胃肠疾病,对范疆张达的去向无暇顾及,他和诸葛亮即使知道谁是刺杀张飞的幕后主使,也不会深究:此事跟曹丕和孙权没有一个铜板的关系,问题就出在自家阵营,拔出萝卜带出泥,大家不但面子上都不好看,还可能掀起惊涛骇浪,甚至能把刘家小天下掀翻。
       刺杀张飞的幕后主使肯定不是魏文帝曹丕,如果他知道有人要行刺,也会向刘备通报消息——曹丕希望的是二虎竞食,他坐享其成当卞庄:东吴西蜀打得越惨烈,对曹魏越有好处,孙权占领荆州大部(还有一部在曹魏手里)后,实力已经强于刘备,削弱刘备就等于帮助孙权,可能会使战局一边倒,这显然不是曹丕想要的结果。
       曹丕发方针是既不助吴亦不助蜀,刺杀张飞而让东吴的优势更明显,这样的事情,狡诈的曹丕绝不会做。


       虽然从曹操开始,曹魏就喜欢行刺,蜀汉鸽派首领大将军费祎后来也死于曹魏刺客暗杀,但是情况不同,在吴蜀开战前,刺杀张飞对曹魏并没有什么好处。
       曹丕不可能派人刺杀孙权,这是因为他想不到也做不到,甚至杀害关羽,也未必是孙权的主意,裴松之给《三国志》作注时就说是潘璋马忠自作主张:
       “孙权遣将潘璋逆断羽走路,羽至即斩,且临沮去江陵二三百里,岂容不时杀羽,方议其生死乎?”
       以关羽的性格,被生擒的可能性不大,在史书中,“斩”也可以说成“擒”,比如颜良文丑被杀,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就是“悉擒”,所以潘璋马忠“擒关羽”,可能是关羽被乱兵所杀,也可能是力竭自刎。
       孙权在拿下荆州大部后,已经心满意足,所以两次向刘备求和,那意思很明显:荆州是我借给你的,现在你有了西川和汉中,我收回荆州不要利息,咱们两清了,别打了!
       孙权两次求和,第一次被拒绝,夷陵之战后再次求和,刘备答应,这说明孙权想见好就收,根本就不想火上浇油,刺杀张飞而让刘备陷入疯狂,孙权未必有这个打算。


       神不知鬼不觉地刺杀张飞,曹丕和孙权没想过,也做不到,于是细看那四个疑点,我们就会发现范疆张达不但有幕后主使,而且还有人掩护策应,甚至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刺杀张飞的根本就不是范疆张达,他们只是奉命提着首级去东吴跑一趟而已。
       范疆张达作为张飞军中低级将领,没有资格和能力在张飞中军大帐来去自由,真正能把张飞警卫调开,或者进去出来而警卫不敢过问也不会怀疑的高级将领,在张飞军中也就两三个而已,这样嫌疑人的范围就缩小到几乎一目了然了。
       刘备伐吴,只有张飞是坚定的支持者,赵云是明确表示反对的,而当时蜀汉“五虎将”已去其四(黄忠死于刘备称帝前,马超临终前给刘备上过表,所以刘备决定伐吴时,黄忠已经没了两年,马超即使还剩一口气,也已经爬不起来了),赵云在军方的话语权很重,他的意见,也代表了军方的意见。
       刘备伐吴,一个宿将都没带,在夷陵之战阵亡的,基本都是他在入川之后提拔起来的,一战折损这么多川中子弟,肯定不是西蜀门阀愿意看到的结果。


       刺杀张飞是火上浇油,也是釜底抽薪,如果张飞遇刺能迟滞刘备进军步伐,曹丕不乐意,孙权和蜀中门阀世家肯定愿意,诸葛亮的想法也耐人寻味:诸葛亮和赵云的意见比较一致,那就是武力消灭曹魏,兵不血刃收编东吴。
       诸葛亮的大哥在东吴,而且官职还不低,如果诸葛瑾是跟着孙权一起臣服灭了曹魏的刘备,他还是高官得坐骏马任骑,要是被俘虏或击杀,诸葛亮肯定得哭好几天。
       这样一想,我们就全明白了:范疆张达不过是浮在水面上的两条小杂鱼而已,马超病故,张飞遇刺,吴懿吴班这两个新外戚后来分别当了车骑将军和骠骑将军,如果张飞不死,哪还轮得到他们?刘备诸葛亮即使知道张飞遇刺的幕后黑手是谁,他们又能奈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