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工作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队伍建设与铸魂育人协同并进、日常思政与大思政建设优化创新……近年来,贵州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扎实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打造“红映溪山”思政品牌,不断创新育人载体、改善育人环境、提升育人能力。

思政工作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

坚持“一条主线”,贵州大学突出党建引领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校在学习质量上下功夫,推进“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网上读书班”和中心组列席旁听工作,创新开展“红映溪山·研学行动”“红映溪山·讲学行动”“红映溪山·联学行动”;在学思践悟上下功夫,学校组织专家学者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体系化研究和理论性阐释,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在凝心铸魂上下功夫,学校建好用好党建思政文化中心,累计接待师生9000余人次。举办“红映溪山”宿舍微党课、微团课,结合党员宣讲,让学生党员在宿舍区活跃起来,彰显党员示范作用。通过举办党史答题、演讲比赛,利用“辅导员传习社”深入宿舍开展宣讲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塑造。

贵州大学党建思政中心。

把牢“两个关键”,贵州大学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快形成思政课必修课加选修课课程体系。出台课程思政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等。推动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结合开学毕业典礼讲好“思政大课”。结合专业学科特色打造“移动思政课堂”,开展“田野思政”;以典型选树为导向,学校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作用,促进全校思政课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发展。通过选树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展示活动等方式,逐步构建了层次互补、有机融合的大思政教育体系。

推进“三位一体”,贵州大学打造“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

学校抓思想引领,逐步形成“一院一特色”“一院一品牌”的“三全育人”格局。连续举办七届“高校青年·思想论坛”,出版文集《溪山青语》;抓实践育人,依托12个农村支柱产业专家团队、导师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项目,建立“产业+专家+基地+博士村长”工作模式,累计共组织500余支队伍16000余人次深入到贵州省46个县的农村,开展科技、产业、教育、文化服务工作。涌现出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最美大学生”;抓能力提升,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逐年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被教育部遴选为“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连续三年获“互联网+”大赛金奖。学校高质量承办的第十八届“挑战杯”是贵州高校历史上首次承办国家级顶级赛事,参赛高校数和学生数均创历史新高,贵大学子斩获11个特等奖,创历史最好成绩。

队伍建设与铸魂育人协同并进

推进队伍建设与铸魂育人协同并进,贵州大学构建专兼结合的“大师资”体系——

学校广泛汇聚思政力量,开展“书记校长与我面对面”座谈会,把学校领导、管理人员等共同纳入思政队伍行列,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杰出校友、科学家、先进模范等为学生作“做人·做事·做学问”专题讲座。推行“三长制”试点建设模式,提升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在服务社会中成长成才。

推进队伍建设与铸魂育人协同并进,贵州大学做优崇德尚教的“大品牌”成果——

学校深化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印发《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学习手册》等,严格落实师德失范“一票否决”等行为处理及报告制度。举办“金师论坛”“名师沙龙”“专家教学问诊”讲座。入选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优秀工作案例》、教育部质量评估中心《全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优秀案例汇编》;抓名师团队建设,2021年以来,获评省级金师35名、宝钢优秀教师9名,评选校级教学名师39名、教学能手34名,“国华”优秀教师20人,“大北农”优秀教师28人,“清原”绿色农药优秀教师15人,农信茶学教师创新奖3人。多个团队入选第二批、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并培育校级团队5支。

推进队伍建设与铸魂育人协同并进,贵州大学创建培赛并行的“大资源”平台——

学校强化辅导员队伍各项培训,以培促能。持续组织开展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辅导员培训、优秀工作案例征集、最美辅导员、辅导员专项课题等“溪山明道”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系列活动,不断提升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业务能力和凝聚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竞赛,以赛促教。以开展思政课教师“精彩一课”教学大赛、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青教赛、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训练营为契机,营造浓厚教学文化氛围,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贵州大学“开学第一课”现场。

日常思政与大思政建设优化创新

以主动关怀育心。学校实行宿舍网格化管理,对所有入学新生进行心理排查,建立心理档案。精准对焦有心理问题及障碍的学生,坚持“一月一排查”“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建立台账,形成了“三个一”心理危机防控体系。在排查中实施“早发现、早评估、早治疗、早干预”的“四早教育”机制,实现学生心理危机防控工作的系统化开展。学校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机构”“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第八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优秀奖”等各级各类荣誉称号10余项。

贵州大学思政课现场。

以主动服务暖心。学校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建立完善“受理-服务-反馈”快速反应机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2022年,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果《党旗领航促育人,同心奋战强担当》和《创新“1234”“互联网+”智慧服务模式》入选教育部学生社区风采展示优秀案例。学校荣获“2022年贵州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以主动“发声”润心。学校以建校120周年为契机,实施“百年贵大文化传承工程”,策划出版《百年贵大文化建设丛书》。成立“溪山融媒中心”,打造“溪山融媒”校媒品牌,建好以一报一网为主翼,齐聚“两台四微多端”的多元立体融合矩阵,充分发挥其育人功效。荣获教育部百家新媒体“星火计划”骨干单位、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获评全国高校新媒体运营创新奖、全国高校“最具服务力校园公众号”。组织拍摄“大学生讲思政课”“我心目中的思政课”系列作品。其中,微电影《芳华遇见新时代》获第五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特等奖。以校史馆为主体,依托博物馆群、党建思政中心、中国文化书院等建好“1+N”省教育系统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持续打造“溪山论道”讲座品牌,加强汉风府、国学社、书法协会等优秀传统文化学生社团的培育和管理,举办“国风文化活动月”“茶文化进校园”“贵大青年说”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

新时代呼唤新气象,新征程期待新作为。贵州大学将持续建设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育人格局,为青少年打好精神底色、夯实人生根基,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文/图 贵州大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