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乾隆皇帝一生中拥有过许多女人,这些女人中具有正式妃嫔名分的就有41人,她们中谁是乾隆皇帝的最爱?谁又与皇帝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

这类问题,永远都是当代各种“戏说乾隆”类影视剧的热门题材,也总能够吸引广大现代“吃瓜群众”的兴趣。


在这些后宫嫔妃中,有一个女人很特别:

要说她在乾隆心目中拥有一席之地吧,但是著名的《乾隆帝后妃嫔图卷》中却不见她的倩影——要知道,在这副被乾隆视如珍宝的后妃们的“证件照”中,入画的全部12个女子都是乾隆帝所欣赏和心爱之人。

但若认为这位女子在乾隆帝心中毫无地位,却又无法解释为何她有资格成为与乾隆合葬在清东陵裕陵地宫的5位后妃之一。

她是谁?有何特殊的生世与经历?她在乾隆帝心中到底是何份量?


卑微而短暂的一生

这位特别的女子叫富察氏,在正史中被称为“哲悯皇贵妃”,在乾隆一生所拥有的众多女人中,她创下了几个“第一”:

她是乾隆人生中的第一个女人,且早在乾隆还是一个未曾娶妻生子的潜邸阿哥时就与他发生了亲密的两性关系;她是乾隆第一个儿子的生母;她也是乾隆身边第一个去世的女人。

但是,与这几个“第一”相伴而生的,是她卑微的身份:

她是包衣奴才出身的秀女,到死都是乾隆身边的一名侍妾,一辈子从未踏足皇宫半步。


乍一听她的姓氏,也许你会以为她出身高贵,因为众所周知的是,乾隆帝最爱的那位皇后就是出自富察氏家族。

但此富察氏不同于彼富察氏,皇后的母家是以军功闻名的世家沙济富察氏,而她则是嘎哈里富察家族的左领翁果图家的女儿,她的家族属于清朝的包衣群体,两者之间在身份地位上有着天壤之别。

“包衣”这个概念,若细加研究起来,颇有些复杂难辨,但若简单地说,其实就是“奴仆”的意思,所以身为左领翁果图家女儿的这位富察氏,出身可谓并不高贵。


那么,这位出生卑微的富察氏,有被皇家选秀的资格吗?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旗人有八旗和内务府包衣三旗的区别,而内务府包衣三旗,说白了就是清皇室的奴隶。

虽然内务府包衣出身的女孩也有资格、且必须参与选秀,但所谓同人不同命,在极其讲究出身与门第的大清帝国,青春韶华的年轻女孩们,其出身不同,在“选秀”的“待遇”上也有很大区别:

出身于八旗的女孩,若一旦被挑选进入皇宫,要么有机会成为日后的妃嫔乃至皇后,要么,有机会被皇帝赐与皇家宗室相婚配;


而出生于内务府包衣三旗的女孩,若被皇家选中为秀女,虽然也有最终被逐渐升为妃嫔的偶然机会,但绝大多数都成为了承担后宫杂役的普通使女。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身卑微的富察氏参与了选秀。

当时,乾隆的老爸——也就是雍正帝才刚刚当上皇帝,而乾隆则还是身为四阿哥的弘历,富察氏虽然被雍正选中为秀女,但她的出身决定了她不可能去贴身侍候皇帝,所以雍正便将她赐给弘历做侍妾。

作为年轻的皇子身边的一名侍妾,富察氏可以与弘历有亲密接触的机会,甚至,她其实就是弘历正式夫妻生活之前的一个预备性的“练习对象”,若能够幸运地在被弘历宠幸后怀孕生子,也算是她的“福气”。


她与弘历之间关系亲密吗?可以算是很亲密。但,她的身份地位如何呢?可以说很低贱,至少,与不久后作为嫡福晋来到弘历身边的那位高贵的沙济富察氏相比,不知道低贱卑微了好几个档次。

但这位卑微的富察氏却颇有生育能力,雍正6年她为弘历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永璜,三年后,她又生下了弘历的第一个女儿。

有人说她也算命好,身份卑微的她为雍正皇帝最宠爱的四阿哥——日后的新皇帝乾隆诞育了长子长女,虽然其所生下的那个长女出生不久就夭折了,但毕竟她拿到了“母凭子贵”的“基本盘”了啊!


但也有人说她命薄,因为,就在弘历即将登基成为乾隆帝的前两个月,这位富察氏就因病而香消玉殒了。生前死后,她的身份地位也存在巨大的反差。

一方面,一直到死,她都仅仅是弘历身边一名普通侍妾,无缘看到弘历登基成为皇帝的那一天;但另一方面,她却享有无上的死后哀荣:

先是在乾隆登基后即被追封为哲妃,十年之后,又被追封为哲悯皇贵妃,更为殊荣的是,她在乾隆帝众多后妃中,成为有资格进入地宫与皇帝合葬的5位后妃之一。

要知道,死后能够与皇帝合葬,这代表了后宫女人的最高荣宠与皇帝的认可。

那么,乾隆帝为何要对富察氏这样一位卑贱的侍妾给予如此的厚待呢?


死后哀荣之“母凭子贵”

有人合理推断,乾隆之所以会给予富察氏极大的哀荣,其原因是“母凭子贵”。

在富察氏所享有的哀荣中,被追封为妃位,这点尚不足为怪。

按照惯例,乾隆在登基之后要册封六宫,如果富察氏能够幸运地活到乾隆登基,大概率她是会被封个妃嫔之类的名分的,毕竟,她是早在潜邸时期就服侍过乾隆的老资格侍妾,更何况,她虽然出身卑微,但却是乾隆一双长子女的生母。

退一步说,这样一位没有享受过一天“后宫好日子”就早早香消玉殒了的枕边人,哪怕是出于同情和怜悯,乾隆也会对她进行适当的追封。


其实,客观来看,侍妾出身、在皇帝登基之前就在潜邸服侍过他的女人,其地位会一直很卑微吗?那倒不一定,还是要视情况而动态调整变化。

例如,乾隆皇帝自己的亲妈崇庆太后,就有着类似的卑微出身,早年以侍妾的身份进入雍亲王府,后来生下了乾隆皇帝,母为子贵,乾隆帝又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崇庆太后成为清朝历史上一位很受皇帝尊养、非常幸福的母亲。

综上所述,乾隆追封出身卑微的富察氏为“哲妃”,此举不算离奇和出格。


但是,乾隆登基的第10年,富察氏被再次追封为“哲悯皇贵妃”,乾隆17年她的遗骨又被允许与孝贤皇后和慧贤皇贵妃——这两位的身份地位都远比她高贵——一起,作为第一批葬入裕陵地宫的三位主人之一,这些更高阶哀荣的由来就很有些令人费解了。

要知道,裕陵地宫内的6位墓主人是分四次分别入葬的,其中,除了位居正面棺床上正中间棺位的乾隆帝自己,其他5位中的4位,要么是被乾隆一直怀念在心的孝贤皇后富察氏,要么是生前地位高贵、且深得圣眷隆恩的贵妃们,其中还有一位是下一任嘉庆皇帝的生母。

所以,原本出身卑微的富察氏,为何能够在象征最高荣宠、“名额稀缺”的乾隆地宫中占有一棺椁之地,与皇帝共享一个陵寝,的确颇为令人疑惑。


因此,人们有理由推测,这大概是因为富察氏所生的儿子永璜的缘故。那么,乾隆到底爱不爱这个出生于潜邸、后来又顺理成章地成为皇长子的儿子永璜呢?

俗话说,百姓爱幺儿,皇帝爱长子,只要这个长子没有太过忤逆的言行,乾隆没有不疼爱他的理由。

乾隆九年的时候,他为永璜迎娶了福晋,还特意下旨从内库中拨下了十万两白银给永璜修建分府,可见,乾隆对侍妾富察氏所生的这个儿子是有父子之情的。


但是,作为一位拥有20多个子女的父亲,乾隆对儿子们的爱也是有厚薄亲疏的区别的,所以,这里就有必要追问:乾隆对长子永璜的关爱,其程度是否足以让其生母的卑微地位得以极大地荣升?

答案显然是比较勉强的,因为,乾隆对永璜的关爱,远不及对孝贤皇后所生的两位嫡子的爱。

孝贤皇后富察氏所生的永琏和永琮两位嫡子,乾隆都倍加疼爱与珍惜,虽然此两嫡子都先后不幸夭折,但乾隆对他俩都曾经有过十分明确的立储打算,对此两嫡子可谓是寄予了最深切的父爱与继承皇位的希望。


由此可见,乾隆帝并非是因为特别看中皇长子永璜而给予其生母特别的哀荣,其背后也许另有原因。有一种观点认为,乾隆逼死了自己的皇长子永璜,出于愧疚之情,才对其生母富察氏给予极大哀荣以作为弥补和安慰。

至于永璜之死的个中缘由,又有两种解释,都与乾隆脱不了干系:

一种说法是,他曾经萌发了觊觎储位的念头,被乾隆看穿并被严厉指责后,终于惊吓过度而亡;

另一种说法是,乾隆13年,孝贤皇后去世,乾隆很是伤痛,发现永璜在守丧时不够悲伤,就对其大加斥责并禁足还剥夺了其皇位继承权,于是,永璜在不到两年内就郁郁而终了。


死后哀荣之“帝王的爱情”

你发现了吗?即使是在前述“母凭子贵”的推测中,也暗暗渲染着乾隆对孝贤皇后深深的爱:永璜就是因为对去世的孝贤皇后没有表达出足够的悲伤之情,才被乾隆斥责而死的。

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就会在男女情爱这个方向上继续“探索”乾隆之所以给予侍妾富察氏极大哀荣的原因。乾隆是否也像深爱孝贤皇后富察氏一样,深爱着侍妾富察氏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乾隆一生最为珍爱的女人,无疑是孝贤皇后富察氏,而并非侍妾富察氏。乾隆有多么深爱孝贤皇后呢?


出身于名门贵族的孝贤皇后,十五岁时就以嫡福晋的身份嫁给了尚在潜邸的乾隆,两人可以说是青梅竹马,情深意笃,乾隆登基后,她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可惜的是,乾隆13年,在一次跟随皇帝东巡泰山的归途中,皇后富察氏忽然身亡,年仅37岁。

她死后,乾隆悲痛不己,连续九天每天三次在皇后的棺木前摆上供品,并用她生前所希望的孝贤二字作为她的溢号,孝贤皇后的灵枢安放在裕陵地宫四年多的时间里,乾隆为她奠酒118 次,并写下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述悲赋》:

“悲莫悲兮生别离,失内佐兮孰予随”……


其哀思是深切而真挚的。据统计,乾隆一生写了4万多首诗,但他写得最妙的还是悼念孝贤皇后的诗。比起对皇后富察氏随处可见、昭然若揭的爱,乾隆对侍妾富察氏的爱就缥缈难寻得多了。

但不可否定的是,乾隆对侍妾富察氏,应该是怀有一定程度感情的,这里面至少有两个原因。首先,出于男人对“人生中第一个女人”的特殊情结。这就有点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对于袭人的特殊情感一样:

贾宝玉还是个少年公子哥时,有一次梦游太虚幻境后醒来,就拉着身边的侍女袭人第一次偷试云雨,即便当时贾宝玉心里已经有了恋爱对象林黛玉,但从此以后,他在内心中待袭人也非同一般了,不再将她视为一般的侍女,而是一直怀有某种特殊的情感。


所以,可以合理推测,乾隆对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女人”侍妾富察氏,应该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础的,更何况乾隆还是一个比较多情念旧的君王。

其次,出于乾隆对妃嫔们的“偏好”。乾隆帝作为风流倜傥、身边从来不乏各色女性的一代君王,他心目中更偏爱哪类女性?这个问题如果能够三言两语就精确诠释,那么,那些以他的情史为题材的影视剧也就没有市场了。

但是,有一点比较确定的是,乾隆不喜欢太执拗偏执的女人,这方面最典型的反例就是孝贤皇后死后的第二任皇后乌喇那拉氏。


乾隆帝与乌喇那拉氏原本还算一对和睦相爱的夫妻,可是不知什么缘故,在一次跟随乾隆下江南的途中,夫妻俩突然闹起了别扭,执拗的乌喇那拉氏竟然割发以泄气,此举严重忤逆和伤害了乾隆,也使得帝后在短时间内夫妻情分一刀两断、恩断义绝。

这一历史上真实的情节也反映在了热门影视剧《如懿传》里。当然,最终倒霉的还是乌喇那拉氏,不久后,她就遭到了来自乾隆的惩罚:

被打入冷宫、死后被降级举行葬礼,并不得与乾隆合葬……所以,虽然乾隆帝对女人的“口味”难以捉摸,但性格敦厚温婉的女人,总是帝王身边更为稳妥的枕边人,她们被喜怒无常的皇帝始乱终弃的概率也会低一些。


从这个角度来看,侍妾富察氏应该算是比较迎合乾隆偏好的一名女子:她卑微地出身,搭配上那温柔本分的性格让弘历很省心;她并非出众、但还算秀丽的长相,也与她水平一般的才情技艺相匹配,对弘历而言,她和谐耐看。

对于当时血气方刚的年轻弘历来说,早逝的侍妾富察氏不会激发起他的浓情蜜意与深情厚爱,但会让他产生怜爱痛惜之情。

这种感情,在乾隆赐予她的谥号“哲悯”二字中已有所表达:哲悯二字在满语中有“极为干净且可惜”之意。


总之,乾隆对侍妾富察氏应该是有着一份特殊的儿女私情蕴藏在心中的,但其份量风轻云淡,轻到不足以让富察氏获得以贵妃身份成为合葬成员的死后哀荣。

风流倜傥的乾隆帝与围绕着他身边的众多女人之间,爱?还是不爱?有多爱?

这,是个问题;

这,也是热门清宫剧永不衰竭的题材。


结语

侍妾富察氏虽然死后哀荣盛大,但此荣誉除了可以让她的母家脱离包衣奴才的贱籍之外,于她自己而言,又有何益处?

其哀荣的获得,是“母凭子贵”也好,来自于帝王的情爱恩宠也罢,统统都是男性视角的价值评判;

这些贵为后宫嫔妃的古代女性,这些在古代已经算是最为幸运的女性群体,她们的身影,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材料中也仅仅是背景板一样的存在,人们无法知道她们的内心世界;


因为,她们的人生故事,要么缥缈难寻,要么都是由男性记录者或史学家筛选和书写的,其观察视角都是以皇帝为中心的,是单一狭隘的。

从这个意义而言,当代反映古代后宫女子情感生活的各类影视剧,自有其时代进步的意义:

虽然腻味,虽然俗套,虽然猎奇,虽然臆想与揣测,然,它们帮助我们走进了那些曾经鲜活的女性生命和情感世界。


举报/反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