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录中,章武三年春天,刘备在永安病情恶化,急召诸葛亮至成都。将身后之事交托给诸葛亮后,刘备说道:“阁下才智胜过曹丕百倍,必定能够安定国家并完成大业。若是继任者有能力提携,就尽力辅助;若是无能之人,您尽可自行决定。”

这段关于刘备“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话语,引起了不少争议。有人认为这句话意味着:如果继任者无德无能,您有权取而代之。

那么试问就算刘禅能力欠佳,诸葛亮能否替代他呢?

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

纵观中国古代史,您见过哪位帝王自愿将皇位拱手让予外臣的呢?

历史上唯一一例将王位让与外臣的案例是战国时燕王哙将王位让给大臣子之,此举引发燕国内战,齐国乘机进攻,燕王及子之均死于非命,燕国因此覆灭。

这便是所谓“禅让”的后果,唯一一次尝试却导致国家灭亡,若非燕昭王后来复兴燕国,燕国恐怕早在百年前便已消逝。

甚至连传说中的尧舜禹禅让,据《竹书纪年》所述,亦属杜撰。

中国帝位传承历来以血脉为纽带,与禅让并无关联。任何君主皆不会将帝位让于无血亲之人,即便无子嗣,也会选择亲属继承。

例如,后周皇帝郭威无子,便将帝位传给内侄兼养子柴荣。

《战国策》中记载,秦孝公欲将王位传与商鞅,然而秦惠文王即位后,立刻有人诬告商鞅谋反,最终商鞅遭处死。

无血亲之臣欲继大统,实难实现,除非权倾朝野,迫使帝王退位,如曹丕夺汉献帝皇位。然诸葛亮能否威胁刘备呢?答案是否定的,且刘备并非汉献帝。

若将此理解为取代,请问诸葛先生又是如何回应的?他含泪道: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倘若刘备确实有意让贤,那么诸葛亮应立即婉言谢绝,如此表达更为恰当:

臣岂敢取代,望主公明鉴,臣必将竭尽所能,忠诚侍奉,直至生命终结!

关于刘备是否测试诸葛亮,有人提出观点。自公元207年刘备请出诸葛亮至公元223年永安托孤,他们共同度过了16年时光。

如果已经试探了16年,是否有必要继续呢?回答是否定的。

历史上,刘备是懂得知人善用的明君,他的任人之道无可挑剔。他任命诸葛亮为丞相,看重的是他卓越的治理能力与高尚的品德;选择法正为谋士,则是欣赏他的智谋,对他的品行并无过多要求。

刘备深知关羽能独立担当重任,故派他镇守荆州;了解张飞鞭打士兵的习惯,便未安排他驻守汉中,而是委任魏延负责此项任务。

刘备深知诸葛亮,因为他们共事已长达16年。人们常传言刘备身后设有刀斧手,只待诸葛亮稍有不慎便要斩杀,实在过于夸张。

对于托孤这样重大的事情,若处死诸葛亮,又该将大任交付何人呢?更何况,刘备认为诸葛亮无人可替,无论才能或是品德。

刘备对诸葛亮的托付,实际上是他们之间最后的坦诚相待。刘备告诉诸葛亮:“您的才智远胜曹丕,必定能够安定国家,成就大业。若我儿有幸得到您的辅佐,请尽力扶持;如若不然,您可自行决断。”

刘备与诸葛亮共同的宏愿便是:北伐中原,光复汉室。对于继承人刘禅的能力,刘备心中明镜似的。他知道刘禅资质平庸,因此恳求诸葛亮尽心辅佐,若实在无法胜任,也可自行决断。

这里的“自取”并非取代之意,而是指自行决断。刘备赋予诸葛亮伊尹、霍光般的权力,即废立皇帝的权力。言下之意是:若刘禅不堪重用,可另立新君。

关于刘备称帝的合法性,我们必须指出,其继任并不具有法律依据。当时,多数人认可曹丕建立的魏朝,认为此乃正统。首先,曹魏位于中原,定都洛阳;其次,汉朝皇帝曾亲自将皇位禅让于曹丕,且后者多次拒绝。因此,刘备所建的蜀汉与孙权的东吴,在中原士人眼中,被视作割据势力。《三国志》亦以曹魏为主线进行记录,刘备的传记名为《先主传》,曹操则为《武帝纪》,唯有皇帝方可称为“纪”,这无疑表明了刘备政权的非合法性。

那么,刘备是否会将帝位让予更为无合法性的诸葛亮呢?显然并非如此。称帝需具备合法性,如刘邦称帝时,史书记载了诸多神异事件,如刘邦母亲与龙交合而生,刘邦头顶有龙盘旋,云气环绕等。刘备唯一可借用的便是其汉室后裔的身份。然而,诸葛亮并未拥有该身份,即使刘备有意让位,诸葛亮也无法接替,因为无人会支持他。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始终践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尽管刘禅能力不足,但诸葛亮并未效仿伊尹、霍光废立之事,反而以相父之名尽力维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