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兵器时代,两军交战,军队占压倒性数量的一方未必就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只要战术和计策运用得当,在交战中也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一、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周武王的军队与商纣王的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今卫辉市境内)进行的战争。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个部落,率领数万大军大军发动了灭商的战争,纣王派出数十万军队在牧野与联军交战。由于纣王军队中的奴隶,战俘等阵前倒戈,纣王军队不战而溃,纣王也自焚而死,导致数百年的商王朝灭亡。此战是中国历史上已知最早的以少胜多的战争。

二、柏举之战

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由吴王阖闾率领的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击败楚军20万主力的战争。

在战争中,吴军灵活机动,因敌用兵,以迂回奔袭、后退疲敌、寻机决战、深远追击的战术,楚军大败,吴军攻占郢都,楚昭王带领残部出逃,楚国国力空前受创。

三、阴晋之战

阴晋之战,发生于前389年,秦国起兵50万进攻魏国西河郡,被郡守吴起在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击败的战争。

吴起

公元前389年,秦国调集五十万大军大举进攻西河郡,吴起采取优待士兵和赡养战死士兵家属的激励方式,率领魏军在阴晋向秦军发起反击,魏军人虽少,却个个奋勇杀敌,以一当十。魏军经反复冲杀,将50万秦军打得大败,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四、伊阙之战

伊阙之战,发生于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由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各个歼灭韩国、魏国、东周联军的作战。战争中,秦将白起针对韩、魏两军互相观望,不愿当先出击的弱点,以少量兵力牵制联军的主力韩军,以主力猛攻较弱的魏军。魏军没有防备而惨败,韩军侧翼暴露,遭秦军夹击,溃败而逃。白起乘胜挥师追击,全歼韩魏联军24万大军。

五、即墨之战

即墨之战,发生于前284年至前279年,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统率燕军攻打齐国即墨城,齐国田单坚守城池,最后由防御转入反攻,一举击败燕军。

六、鄗代之战

鄗代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51年,廉颇率领25万赵军在鄗(今河北高邑东)、代(今河北蔚县东北),利用燕军轻敌,疲劳的弱点,击败60万燕军。

七、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数万楚军,与秦朝大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的决战性战役,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全歼二十万王离军,并迫使章邯领二十万秦军投降,巨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

八、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发生于在前205年,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56万汉军,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危机局面,项羽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战速决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

九、井陉之战

井陉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04年,汉军统帅韩信表现出了卓越智谋和用兵韬略,以3万兵力击败赵国20万大军,并且俘虏了赵王。

十、潍水之战

潍水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04年,是楚汉战争一场转折性战役,韩信、曹参、灌婴率领十万汉军消灭楚齐联军二十万,并杀了项羽的第一猛将龙且,自此形势逆转,刘邦占据战场主动。

十一、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发生于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昆阳之战中,刘秀率领两万军队击败王莽43万大军,刘秀从此天下闻名,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十二、赤亭之战

赤亭之战,发生于元初二年(115年),交战双方为东汉与羌人,是武都太守虞诩击败西羌于赤亭(今甘肃成县西南)的著名作战。此战,虞诩智谋超群,用兵灵活,在兵少势孤的情况下,不断地虚张声势,以弱示强,以强示弱迷惑敌军,取得对数万羌军作战的胜利,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十三、兖州之战

兖州之战,发生于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东郡太守曹操在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地区击败黄巾军的作战。此战,曹操数万大军以少胜多,击败数十万黄巾军,不仅取得了兖州根据地,而且收编精兵数万,为曹操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十四、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于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十五、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以火攻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最著名的战役,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曹操败退回北方,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十六、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十七、凉州之战

咸宁五年正月,凉州刺史杨欣因与羌族关系不和睦,而被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攻陷凉州,致使河西地区与中原朝廷断绝联系,晋廷震动。司马督马隆向晋武帝司马炎自荐,选募勇士3000西进平定凉州,晋武帝力排群臣非议,遂诏命其为讨虏护军、武威太守。马隆受命后,立即招募勇士,其条件是,能靠腰部力量拉开三十六钧强弩的人,并且当场立靶测试,马隆选募勇士3500人。此役,马隆知难而进,勇于创新,在战法和兵器的结合上运用尤为巧妙,长距离征战,以少胜多,安定边塞,为尔日晋灭吴解除了后顾之忧。

十八、前秦灭前燕之战

前秦灭前燕之战,发生于太和四年(369年)十一月至太和五年(370年)十一月,前秦名将王猛率军攻占前燕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并灭亡前燕的战役。此战,作为后方君主的苻坚在战略上掌握战机,能在前燕朝政败坏,内部矛盾加剧,且又连年与东晋作战、军队战斗力大为下降之时发动进攻,在战争指导上,能先争取前进基地,再由捷径进军,攻其无备,直捣腹心,同时给予对手下将军充分信任,这是获胜的基本原因。而作为前方作战指导的王猛,在作战指导上,采取政治攻心与武力打击相结合,以及地道攻城、迂回夜袭等战法,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十九、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二十、沙苑之役

沙苑之役,发生于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天平四年(公元537年)十月,东魏丞相高欢亲率二十万军队至蒲津攻打西魏,西魏帝派遣宇文泰前来迎击,当时宇文泰的军队不满万人,但他力排众议,率军轻骑急进,在沙苑一举击溃东魏军队,高欢狼狈而逃。

二十一、浅水原之战

浅水原之战,发生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东北)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战,此战李世民采用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坚壁不出,穷追猛打的策略,反败为胜。以3万大军一举击败薛仁杲十余万大军,夺取陇西,除去关中西面的一大威胁势力。

二十二、虎牢关之战

虎牢关之战,发生在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至四年(公元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关(今中国中部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各个击破王世充军(郑军)、窦建德军(夏军)的一次极其重要战役。战争中,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遁,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天下的局势完全转向了对唐军有利的一面。

二十三、唐平萧铣之战

唐平萧铣之战,中国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唐军攻灭长江中游、江南割据势力萧铣的一次统一战争 ,是一场著名的江河作战。此战,唐军善择战机,以水军顺江而下,直捣腹心,一举击灭萧铣数十万大军。

二十四、碛口之战

碛口之战,发生于贞观四年(630年)正月,唐朝平定漠南东突厥势力的决定性战役,唐太宗命兵部尚书李靖督李世勣、柴绍、薛 彻、李道宗等率军于余万,自今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分路进击突厥,唐军大获全胜,漠南东突厥势力基本平定。

二十五、蔡州之战

蔡州之战,发生于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唐随邓节度使李愬在宰相裴度支持下,采用归唐大将李祐之计,于雪夜引兵奇袭吴元济总部所在地蔡州城(今河南汝南),擒获吴元济,彻底摧垮淮西叛军。

二十六、太原之战

太原之战,发生于唐至德二年(757年)春,在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北都留守李光弼率领军民坚守太原(今太原西南),挫败史思明等部围攻的著名防御作战。李光弼率军出击,大破敌军,歼其7万余人,缴获大量军资器械,蔡希德率残兵仓惶逃走,太原之围遂解。

二十七、雍丘之战

雍丘之战,发生于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天宝十五载(756年)春,唐真源令张巡率领军民坚守雍丘(今河南杞县),牵制安禄山叛军数万人的著名作战。张巡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据守孤城,以忠义激励将士,临机应敌,智谋超群,因而取得了防守雍丘的胜利。

二十八、嘉山之战

嘉山之战,发生于天宝十五载(756年)五月,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于嘉山(今河北曲阳东)大败史思明大军的著名作战。郭子仪、李光弼采取疲敌战术,初败叛军于沙河,继败叛军于嘉山。这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运用疲敌战术取胜的典型战例。

二十九、六合之战

六合之战,发生于五代后周显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在后周攻南唐之战中,殿前都虞侯赵匡胤率军打援,以少胜多,于六合击败南唐军反攻的作战。

三十、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发生于西夏天仪治平元年(宋元祜二年,),西夏与吐蕃联合进攻宋边地的数次作战,夏蕃联军兵力据绝对优势,因缺乏统一部署和指挥,兵力分散,四面出击,不能相顾,导致大败。宋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快速出击,获得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

三十一、达鲁古城之战

达鲁古城之战,达鲁古城之战于金收国元年(辽天庆五年,1115年)正月,在金辽战争中,金军于达鲁古城(今吉林省扶余西北土城子)以少击众,大败辽军的作战。

三十二、护步达冈之战

护步达冈之战,发生于金收国元年(辽天庆五年,1115年),在金辽战争中,金军追击大败辽军主力于护步答冈(今黑龙江省五常西)的战略决战。此役,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此战,阿骨打歼灭辽军七十万,辽国主力尽灭。

三十三、和尚原之战

和尚原之战,发生于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吴玠、吴璘兄弟指挥抗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在此次战役当中,南宋军队给金军以重创,并获得最终的胜利。宋军以少胜多,重创金军主力,鼓舞了宋军的士气,扭转了战场的局势。

三十四、顺昌之战

顺昌之战,是南宋初抗金重要战役之一,由著名抗金将领刘锜指挥,此战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城邑防御战争。整个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40年五 月二十五日至六月一日,历时6天,经过三次战斗,击溃金军的前锋部队;第二阶段从 六月七日至六月十二日,历时6天,刘锜率全城军民与金兀术亲自率领的金军主力决战,取得了顺昌保卫战的最后胜利。

三十五、郾城之战

郾城之战,发生于绍兴九年(1139),金朝统治集团内完颜宗弼一派得势,主张再次以武力迫使南宋屈服,夺回河南、陕西。次年,金朝分兵三路,东起两淮,西至陕西,向宋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岳飞率领的宋军以少胜多,给金军以沉重打击。宋军如能乘胜前进,收复故疆大有希望。但宋高宗赵构和秦桧只图利用胜利,作为对金乞和的资本,遂下令班师,断送了这次战争的胜利成果。

三十六、陈家岛海战

陈家岛海战,发生于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秋,金主完颜亮完成了南侵准备后,统兵40万分四路向南宋大举进犯,南宋副提督李宝,率水兵三千,出奇制胜,一举消灭金兵七万之众,因指挥有方,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中国海战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三十七、采石之战

采石之战,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领军民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阻遏金军渡江南进的江河防御战。 此战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打破了完颜亮渡江南侵、灭亡宋廷的计划,加速了完颜亮统治集团的分裂和崩溃,使宋军在宋、金战争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三十八、海州之战

海州之战,发生于1162年(宋绍兴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五月,宋军在海州(治朐山,今江苏连云港西南海州镇)击败金军的一次作战。此战,宋军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与金军正面争锋,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法,夜扰金军,依险拒守,最终以少数兵力战胜了数倍于己的金军。

三十九、庐州之战

庐州之战,发生于宋嘉熙二年(蒙古窝阔台汗十年,1238年),在蒙宋战争窝阔台攻宋之战中,宋淮西制置副使兼转运使、知庐州杜杲守庐州,击败蒙古军大规模进攻的一次作战。 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城邑防御战的典型战例,宋将杜杲守城谋划有方,善于用兵,屡挫蒙古军,取得守城的胜利。蒙古军则缺乏攻城经验,屡战屡败。

四十、边堡寨之战

堡寨之战,发生于1206年,铁木真被选为成吉思汗后,即借为祖先报仇之名,决计攻金。此战,金军坐失战机,将士离心,招致失败。蒙古军则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充分发挥骑兵优势,采取强击战法,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绩。

四十一、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发生于宋嘉泰四年(金泰和四年,1204年)春,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中,与乃蛮部太阳罕、屈出律不欲鲁(北乃蛮部首领)在纳忽昏山之察乞儿马兀特地区(今蒙古哈剌和林北纳莫合山)的战略决战。铁木真以4万人的劣势兵力,战胜太阳罕8万之众的优势兵力,是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围歼战。

四十二、迦勒迦河之战

迦勒迦河之战,发生于1223年(元太祖十八年)五月,在蒙古第一次西征中,蒙古军在迦勒迦河击败俄罗斯联军的一次重要作战。此战,蒙古军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法,一举击败俄罗斯联军,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四十三、赛约河之战

赛约河之战,发生于1241年(元太宗十三年)4月11日,在匈牙利赛约河(今蒂萨河)畔,由蒙古第二次西征军六万铁骑对战匈牙利十余万军队的战争。在战争中,蒙军统帅拔都与速不台先采取诱敌深入之计,又从赛约河下游结筏潜渡,迂回匈军侧后突然袭击。再以围三缺一的方式歼灭匈军七万余人,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单身脱逃。战后,蒙古人控制了整个东欧。为金帐汗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此战,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围歼战之一。

四十四、鄂州之战

鄂州之战,发生于1258年一1259年(蒙古蒙哥汗八年至九年,南宋宝祐六年至开庆元年),在蒙哥攻宋之战中,忽必烈率蒙古东路军攻鄂州(今武汉武昌)的作战,最后被宋右丞相贾似道以少胜多击退的作战。

四十五、丁家洲之战

丁家洲之战,发生于元至元十二年(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二月,在忽必烈灭宋之战中,元军于丁家洲(今安徽铜陵北)击败宋军水陆阻击,瓦解宋军主力的作战。此战,宋军虽众,然而,多次援救襄樊失利,吕文焕投敌,诸军自是气夺,将领各怀异志,不齐心协力,统帅贾似道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招致惨败。元军伯颜采取疲而攻之、水陆合击的战法,以少胜多,取得了歼宋最后抵抗余力的重大胜利。

四十六、虎啸山之战

虎啸山之战,发生于至元元年(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蒙宋战争,宋将夏贵率军攻蒙古虎啸山(今四川广安东)城,被蒙古将张庭瑞、焦德裕击败的作战。此战,蒙古军守城顽强,且善于抓住战机,利用夜暗主动出击,巧施疑兵计,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绩。宋军虽众,但战法呆板,斗志懈怠,终至失败。

四十七、鄱阳湖之战

鄱阳湖之战,发生于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四十八、白沟河之战

白沟河之战,发生于明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在靖难之役中,燕王军队与建文帝军队在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容城、定兴一带)进行的作战。此战朱棣军击溃建文帝军,死伤10余万人,此后,建文帝再也组织不起来大规模的军事实力,朱棣由此转守为攻,取得战事上的主动。

四十九、上峰岭之战

上峰岭之战,发生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此战是参将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上峰岭(今浙江临海西北)伏击倭寇的作战,是御倭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五十、台州之战

台州之战,发生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至五月,在明抗倭的战争中,参将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附近的新河、花街、上峰岭、长沙等地连续九次挫败倭寇的著名战役。史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充分体现了戚继光的军事思想:充分发挥火器威力,在火力掩护下实施冲锋,火力与冲锋密切结合,即使用各种性能火器的兵种协同作战。这在中国战争史上是较早的,对后世用兵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十一、浑河之战

浑河之战,发生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战争中,在浑河南岸、界凡至南山(今辽宁抚顺县东部)一带击退哲陈等部5寨联军的作战。

五十二、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发生于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萨尔浒之战以明朝攻围后金,后金防卫反击的形式发生,在这次战役中,后金军在作战指挥上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此战役以明军大败而告终。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五十三、宁远之战

宁远之战,发生于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后金与明朝在宁远(今辽宁兴城)进行的作战,此战,袁崇焕组织军民坚壁清野,协力共守,铲除奸细,凭坚城用大炮,配以火攻,杀伤后金军1.7万人,挫败了努尔哈赤夺占辽西和山海关的企图,是明朝对后金作战的一次重大胜利, 使明朝军民重新树立了战胜后金军的信心。

五十四、贵阳之战

贵阳之战,发生于明天启2年(1622年)12月,在明平安邦彦之战中,贵州巡抚王三善为解除贵阳受围与叛军进行的一次作战。此战,秘密行军,屡战皆捷,官军以少胜多,以2万兵力击溃安邦彦围城叛军10万,使贵州转危为安,扭转了平叛战争开始以来的被动局面。

五十五、清征达瓦齐之战

清征达瓦齐之战,发生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至六月,清军奔袭伊犁,征讨准噶尔汗达瓦齐叛乱之战。此战,清军选择战机得当,行动快捷,以22人精骑突袭达瓦齐大营,取得大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