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在打完胜仗后,皇帝会封赏有功的将士,然而在五代十国时期,却发生了一件怪事。后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在高平之战中痛击北汉军队,打得刘崇单骑而逃。不过在战争结束后,后周世宗却大行杀戮,将七十多位禁军将领处死。那么问题来了,初登大宝的柴荣,为何会在大胜之后诛杀这么多将领呢?

一、御驾亲征

951年,郭威夺取了后汉的江山,建立后周政权。消息传到晋阳,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刘崇称帝,并延续后汉的年号,史称北汉。后周、北汉一直爆发冲突,但北汉国小力微一直处于劣势。954年,郭威病死,养子柴荣继位。刘崇得到消息后非常高兴,亲率三万大军南下,并且得到了一万辽军的支持。

柴荣在朝会上打算御驾亲征,但遭到了群臣的反对。柴荣以李世民为喻,宰相冯道却说,“未审陛下能为唐太宗否?”柴荣继续说道:“以吾兵力之强,破刘崇如山压卵耳!”冯道讥讽道:“未审陛下能为山否?”柴荣很不高兴,群臣之中只有王溥支持他。最终,柴荣力排众议,亲率大军兼程而进,在泽州高平之南的巴公原遇到了北汉军队。

二、大战高平

后周军队的布置是这样的,“李重进、白重赞将左,樊爱能、何徽将右,向训、史彦超居中军,张永德以禁兵卫跸”。北汉的军队也分成三部分,“张元徽居东偏,杨衮居西偏,旻(即刘崇)居其中”。刘崇率先发起了进攻,“麾东军先进,张元徽将千骑击周右军”。双方交手数合,战场上就发生了重大变化。

后周的右军将领樊爱能、何徽“引骑兵先遁”,引发了整个右军的溃败,“步兵千余人解甲呼万岁,降于北汉”。在关键时刻,柴荣“自引亲兵犯矢石督战”,麾下两位亲信将领张永德、赵匡胤“各将二千人进战”。特别是赵匡胤,他身先士卒,“驰犯其锋,士卒死战,无不一当百,北汉兵披靡”,后周最终取得了高平之战的胜利。

三、大行杀戮

后周军队班师回朝,在抵达潞州时,柴荣下旨将樊爱能、何徽以及他们手下的七十多位将领逮捕。柴荣斥责他们,“汝曹皆累朝宿将,非不能战。今望风奔遁者,无他,正欲以朕为奇货,卖与刘崇耳!”之后,这些人被全部处斩。说到这里,许多人应该明白柴荣杀人的原因了,但临阵脱逃只是他们被杀的原因之一,在这背后还有更深的原因。

原来柴荣即位后,地位并不稳固,特别是禁军中的一些宿将,延续了五代军人“贪财希赏”的恶习,比如樊爱能、何徽等将领,根本没把柴荣放在眼里。柴荣借助高平之战,对禁军进行了一番改革,诛杀了那些不肯用命的将领,把自己的亲信提拔起来,比如赵匡胤在战后不久就出任殿前都虞候。后周禁军的风气也得到了整顿,“自是骄将惰卒始知所惧,不行姑息之政矣”。

参考资料:1.《旧五代史》;2.《资治通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