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乔芮 北京积水潭医院 靳晓方)“让一下,让一下!”5月4日凌晨,50岁的赵鑫(化名)遭遇严重车祸,被紧急送往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急诊。创伤骨科主任医师李宇能带领团队利用骨折复位机器人,仅微创数个不到1厘米的切口,在两小时内迅速完成闭合复位和一期完全固定,成功避免了切开手术的风险,挽救患者生命。

“应用机器人进行急诊抢救手术,并完成急诊骨盆骨折复位固定,在国内很罕见。”5月7日,李宇能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这次抢救也进一步拓展了智能化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的临床应用场景。

5月4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李宇能(左)、主治医师孙伟桐(右)在手术中。受访者供图

赵鑫被送到医院时,右侧腹股沟处可见活动性出血从伤口不断涌出,北京积水潭医院迅速启动MDT(多学科)急诊抢救流程。“结合影像学结果判断,该患者是一例开放性垂直剪切型骨盆骨折,这种骨折类型出血量大,十分危险。”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李金勇为赵鑫进行了动静脉造影,却未能发现明确的出血点,“当时,尽快手术稳定骨盆环成为当务之急。”

“而患者骨盆骨折复杂,急诊闭合复位很难成功,切开手术会导致大量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李宇能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同时,患者骨盆的安全区十分狭窄,置钉必须保证一次成功,该院副院长吴新宝牵头研发的智能化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成为完成这例急诊手术的首选。

团队利用智能化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紧急对骨盆骨折患者的急诊三维CT影像做出快速智能化处理,并为复位机器人进行了快速急诊复位规划。

在机器人的辅助下,李宇能带领团队仅需微创数个不到1厘米的切口,就在两个小时内迅速完成了闭合复位和一期完全固定,成功避免了切开手术带来的风险。

作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和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积水潭医院以创伤骨科为主体科室,成立了多发创伤救治MDT团队。据李宇能介绍,现已初步搭建起多发创伤多学科一体化的救治模式,逐渐形成了多发创伤急性期抢救的救治流程,在危重创伤救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