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自古以来都被认定为弱势群体,出嫁前由家族提供教导和保护,出嫁后接受丈夫的供养,年老接受子孙的照顾。一些女性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或被掠卖,在此境况下,
       这些女性必须从业以维持生计。
       那么宋朝的女性,在社会上的从业境况又是怎样的呢?


       纷繁复杂的从业原因
       《睽目志》中曾记载过这样一则旧闻:一位沧州妇人每日不食,仅饮水数杯,靠在集市卖水果以养母。类似的例子又如《夷坚志·侠妇人》:“见董贫,则以治生为己任,
       罄家所有买磨驴七八头,麦数十斛,
       每得面自骑入市鬻之,至晚负钱以归。”
       这里侠妇人因家中贫困而撑起养家重任。同等境遇的还有朱氏,她的丈夫游手好闲,
       她只得“卖巾屦簪珥”以维持生活。
       坚强的宋代女性在困境下也会操持家计,努力养活自己。


       宋代经济高度繁荣,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为宋代女性从业提供了条件。首先,纺织品的商品化,为女性大量从事纺织业提供了条件;其次,
       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促使人们提高对服务的需求,在五花八门的服务业中,女性占了半边天。
       宋人乐于享受,雇佣业高度发展,女婢、厨娘、针线人、乳婢、琴童、棋童比比皆是。“宋初循旧制,置教坊,凡四部。”自宋建国以来,
       统治者就在宫廷蓄养一些女乐来满足享乐需求,
       因此“四方执艺之精者皆在籍中。”


       此外,
       民间亦有大量女艺人在勾栏瓦肆提供音乐服务,
       “张七七、王京奴、左小四、安娘、毛团等……其余不可胜数。不以风雨寒暑。”宋代从事女妓的人数也有所增加,陶谷在《清异录·蜂巢巷陌》所言:“今京师鬻色户将及万计。”
       宋代经济市场因女性的参与而更加繁荣,反过来又提高了宋代女性的社会地位。随着参与商业活动的女性群体的增加,宋代出现了女税务官,以便对女性的收税,
       称为女拦头。
       随着市场交易的兴盛,
       宋代还出现了作为中介的女牙侩,
       陈普在《古田女》中就有“插花充牙侩,会合持物价”的描述。
       宋代社会风气开放宽容,条件较好的女性可以获得不错的从业机会,
       社会上甚至出现了“喜生女”的现象。
       有远见的家庭会悉心培育家中女郎,按资质教以技术,长大后成为本事人、针线人,酬劳不菲且赢得艳羡,这在封建社会已算是女性不错的出路。
       有些家族世代经营产业却家中无子继承,在这种境况下,
       也会考虑将产业秘法交给女儿以求传承。
       比如喻浩之女秉承父志,将《木经》流传下去,舒翁女舒娇承袭父业,制瓷卖出高价。
       五花八门的从业种类
       宋代底层劳动女性吃苦耐劳,耕地、采桑、采茶、纺织,
       只为缴足税款,补贴家用。戴复古的《罗敷词》“夫家重蚕事,出采陌上桑”、朱敦儒的《鹧鸪天》“前回共采芙蓉处,风自凄凄月自明”都是对宋代劳动妇女的真实写照,大有“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之景。
       宋代纺织业在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李直讲文集·富国策》有记:“平原沃土,桑拓甚盛,蚕女勤苦,周畏饥渴。茧箔山立,燥车之声连瓷相闻。”可见,
       宋代纺织业迅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蚕女的辛勤劳动。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社会开放,女性出嫁有一定的嫁妆且地位有所提升,这为女性从事商业提供了条件。
       宋代女性大量投身于饮食业,
       如李婆婆羹、宋五嫂鱼羹、张婆卖糖、王妈鬼茶都是宋代女性开创的事业,宋代女性从事商业既磨炼了管家的技能,又可贴补家用。
       宋代医药业、贩卖业也有女性涉商的痕迹。
       比如开封的丑婆婆药铺,杭州的陈妈面具风药铺,杭州夜市点茶婆婆敲响盏,杭州王妈妈的一窟鬼茶坊。其中有些商铺,甚至已成为宋代街巷的名场面。
       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女性以其独特优势在服务业占有一席之地。
       宋代驱使婢女已成为雇佣劳动,
       婢女可以凭借其本事成为“身边人、本事人、供过人、针线人、堂前人、剧杂人、拆洗人、琴童、棋童、厨娘,等级载乎不紊。”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饮食业兴盛,
       宋人对口腹之欲的追求有所提高,
       一些名声在外的京都厨娘更是赚得钵满,《说郛·旸谷漫录》有记:“支赐或至千券、数匹,嫁娶或至三、二百千,双匹。”可见雇佣厨娘办宴席花费之高昂,普通官员都难以负担。
       宋代一些下层女性为生活所迫,在外奔走以一计养活自己。《清明集》有载:“今阿张借缴面之末技,以资助衣食”,
       刀镊妇是宋代替人挽面的职业妇女,
       这里阿张以替人缴面为生,被一个酒醉的卦者施暴,可见宋代底层劳动妇女出门在外谋生的不易。
       宋代医学较前代已有显著的发展,一些女医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宋代妇科名医冯氏,嫁于医药世家郭氏,家中名医辈出。
       冯氏熟知医理,亦承袭了郭氏的妇科之方,
       行医素有名望。
       南宋建炎四年,孟太后病危,太医医治无果,
       宋高宗特征冯氏入宫看诊,
       冯氏运用祖传牡丹十三方试之,孟太后连服三剂,病愈,可见冯氏医术之高超。
       此外,北宋金华府兰西县的汪氏也是精通妇科,在治疗横位胎产中有其独计,声名远播,来诊者甚多。宋代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不仅出现了一些女名医,
       一些涉及到验女尸的案件也会请坐婆参与。
       出于量刑的考虑,宋代官府也会请稳婆鉴别胎儿的死因及大小,《平冤录》有记:
       “堕胎儿若月未足者,其身体必有生未全处,仍集生婆验之。”
       可见,稳婆职业在宋代案件审理中的重要性。
       女性从事娱乐业,自古有之,宋代存在大量从事娱乐业的歌女、舞女、戏子,更有女弟子队和女蹴鞠手。
       自建国起,宋代宫廷就收录许多女乐,
       “队舞之制,其名各十。女弟子队凡一百五十三人。”


       除了传统的歌舞之外,
       宋代流行的杂剧、傀儡戏也被纳入了宫廷音乐人的表演体系,
       如《武林旧事》“内人及小黄门百余,皆巾裹翠娥,效街坊清乐傀儡,缭绕于灯月之下。”
       宋朝民间也充斥着大量的女艺人,
       如《东京梦华录》里记载:“参军色作语,勾女童队入场。女童皆选两军妙龄容艳过人者四百余人。亦每名四人簇拥,多作仙童丫髻,仙裳执花,舞步进前成列。”
       参考文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