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中描绘了一个不幸且常见的家庭景象。

男主人池大为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整日忙于工作,在家中也缺乏话语权。

他的妻子性格暴躁,总是喋喋不休,要么指责丈夫软弱无力,要么训斥孩子不听话。

儿子受到父母影响,逐渐变得自闭,不愿与人交流。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成长的指南,更是塑造家庭氛围的关键。

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必然培养出一个不敢表达自己的孩子,造就一个不幸的家庭。

01

父亲的沉默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孙云晓曾遇到一位健谈的出租车司机。

当司机得知孙云晓从事儿童教育工作,他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大男人搞什么儿童教育啊?”

了解到司机有一个9岁的女儿后,孙云晓反问他:“你不管教女儿吗?”

司机却不以为然:“教育孩子是她妈的事,我负责挣钱就行。”

这位父亲正是中国大多数缺席父亲的典型写照。

在育儿方面,越来越多的父亲选择保持沉默,逐渐淡出家庭教育的视线。

心理学家胡慎之曾指出:人生90%的短板源自父爱的缺失。

在电视节目《金牌调解》中,有一集讲述了一个濒临崩溃的家庭案例。

父亲因工作繁忙,仅周末回家,很少参与儿子的教育事务。

母亲独自承担了儿子日常生活和教育的责任,随着时间推移,进入青春期的儿子开始不服管教。

这时,母亲求助于父亲,希望他能以父亲的威严来管教儿子。

但父亲不愿意扮演“坏人”,担心被儿子记恨,始终保持沉默,旁观事态发展。

结果,儿子变得不可理喻,一旦母亲责备他,他就揪头发、哭闹、发狂。

每个不幸的家庭背后都有一个沉默的男人。

无论是家庭还是教育,都不应该是单方面的责任,而是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和谐。

父亲的角色在决定孩子的性格和人生轨迹方面至关重要,父亲的教育和关怀是不可缺失也无法替代的。

家是双方共同的舞台,不应成为一方的独角戏。

只有心手相应、齐心协力,家庭才能展现出最幸福的模样。

02

母亲的怒吼

张爱玲在回忆母亲时,常会回想起母亲愤怒的面孔。

小时候,一次家中来客,张爱玲见客人无处坐便努力挪动一张椅子。

地板发出的摩擦声立刻激怒了母亲,她在众宾客前厉声斥责:“你在干什么?蠢猪!”

还有一次,张爱玲患上伤寒,全身剧痛难耐。

母亲却抱怨道:“你就是个祸害!只会拖累人,根本不该管你。”

这些伤人的话语深深刺痛了张爱玲的心。

甚至在母亲晚年病重时期望女儿能前来探望,张爱玲也只是通过银行转账寄去一些钱。

教育学上将那些声音决定孩子安全感的母亲称为“气象台母亲”。

当母亲恶语伤人、态度凶狠时,孩子心中充满了自我厌恶、恐惧和悲伤;

而当母亲语气温和、态度安详时,孩子则感受到阳光、快乐、自信和乐观。

洪兰教授曾说:“在一个家庭中母亲的音量越大,这个家庭往往越不幸。”

仔细想来,这话确有其道理。

幸福家庭的建立和孩子良好教育的进行应当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梁再冰回忆起她的母亲林徽因时提到,他们一家人为了躲避战乱,从北平一路逃到昆明。

途中虽遭遇疾病与饥饿,但林徽因始终面带微笑,几乎看不到她生气或抱怨的时刻。

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她都能以温柔对待生活,唱歌、读诗,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乐趣。

她的情感感染着梁再冰,也为那个饱受战乱之苦的家带来了温暖。

梁再冰的童年和青年时代都在战乱中度过,但母亲的温情为她提供了巨大的安慰。

母亲的心态决定了孩子的能量。

一位心态平和、语调柔和的母亲,是家庭中最宝贵的财富。

03

孩子的沉默

在小说《烟火人间》中,有一个名叫李衣锦的女孩。

她从小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上学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出于对她变坏的担忧,父母对她实行严格管控:

她的朋友成绩不佳,父母坚决要求她与之断绝联系;

在校与人发生冲突,父母一味责怪她不要再惹事;

考试获奖,父母却批评她因一点小进步就沾沾自喜。

于是,李衣锦在父母的压力下变得越来越内向:遭受欺凌不敢反抗,面对不顺心事只能默默承受。

放学回家也不再与家人互动,变成了一台只知学习的机器。

短期看,父母控制下的李衣锦似乎成了他们期待的模样——一个安静的乖孩子。

但实际上,强烈的父母控制欲会使孩子经历从初步服从、妥协到最终反抗的心理过程。

当孩子被逼至无路可退的境地,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排斥父母的所有安排。

果然,被压抑的爱所束缚的李衣锦最终选择了叛逆。

她交了妈妈不喜欢的男朋友,远走他乡,一再尝试逃离母亲的束缚。

李玫瑾教授曾言:“最残忍的教育是让孩子害怕你。若孩子在家被父母欺负,他在社会上也会被别人欺负。”

“父母应允许孩子适当地顶嘴和叛逆,不要成为孩子的首位霸凌者。”

“切勿总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指责甚至侮辱孩子,展现权威的面貌。”

如果父母不愿意理解孩子的情感、忽视孩子的诉求,

那么只会使孩子形成缺陷型人格:自卑、冷漠乃至自闭。

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会有情感空白区域。

对孩子的情感反馈如照亮黑夜的光,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理解和被关注。

父母的及时回应是孩子面对世界挑战时的底气来源。

什么是家?有这样一段话描述了家的意义:

“家是月光下的倾诉,夕阳中的搀扶。”

“家代表着一份责任、一副重担,也是让人真正觉得温暖、自由、放松的地方。”

家庭的氛围需要家庭成员共同营造和维护。

只有父亲愿意陪伴、母亲温柔体贴、孩子有独立思想,家庭成员间才能亲密无间,安稳渡过生活的起伏。

请点赞支持,把真诚的关爱和最好的情绪留给我们最亲爱的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