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近期,一家主营摄影摄像器材等产品的公司向北交所递交的招股书已获受理,上市之路再进一步。

北交所官网信息显示,近期,广东思锐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锐光学”)提交招股说明书并获受理,保荐机构为东莞证券。思锐光学此次募集资金2.72亿元,资金计划投向光学镜头等扩产项目及研发中心的升级改造项目。
思锐光学是一家专业从事可互换光学镜头、脚架云台等摄影摄像器材和精密光学元器件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近年来,思锐光学欲在北交所上市,但其营收增长的背后,是远高同行的销售费用率,同时,其占比较高的境外销售还给企业带来重重风险。

来源:公司官网

挂牌期间曾受处罚

思锐光学创立于2001年,从财务数据上看,2021年-2023年(下称“报告期”),其营业收入分别为1.89亿元、1.83亿元及2.6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19亿元、0.21亿元及0.32亿元。
2023年,其营利双增。
近年来,思锐光学正积极冲刺北交所。
2022年11月,思锐光学在新三板基础层挂牌。2023年6月,思锐光学成功调入创新层,之后便立刻公告进入北交所上市辅导期。之后,公司在2023年10月又发布了第一期辅导工作的进展报告,可见其冲刺北交所的决心。
但在公司挂牌刚满1周年之际,思锐光学因募集资金使用不规范、财务数据存疑、信披不准确等多个问题收到了广东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
思锐光学涉嫌违法违规事项包括信息披露、公司治理以及财务核算不规范等8项问题。
信息披露方面,思锐光学的2022年年报、2023年半年报存在矛盾点。公司没有把销售费用中的广告宣传费、电商平台费、网络推广费进行细分,使得2022年年报与2023年半年报有关数据披露不准确,这也意味着财务核算很有可能出现问题。不仅如此,公司还存在促销返利未冲减当期营业收入、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充分、研发费用核算不准确、借款利息资本化与会计政策不一致的情况。
事实上,报告期内,思锐光学的销售费用较高,且远超同行可比平均值。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金额分别为0.21亿元、0.27亿元和0.44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11.30%、14.86%和 16.89%。而同期,同行可比平均值分别为3.19%、3.33%及3.57%,稳定在3%左右,且未有大幅上涨。
对此,思锐光学称,随着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增加、营业收入的增长,销售费用也随之增加。但如果未来,公司不能有效控制各渠道销售费用导致公司销售费用率持续上升,或公司宣传推广策略未能有效促进销售收入的增长,将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七成靠外销

思锐光学称其销售费用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还因为销售模式存在较大差异。
据悉,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产品应用领域为工业领域,主要采用直销的方式,通过参加专业展会等方式获取新客户,获客成本较低。
而思锐光学的产品客户群体为终端消费者,主要采用的销售模式分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其中 B2C 业务的主要平台为亚马逊、天猫、京东、Indiegogo 和独立站等。公司使用电商平台需要支付平台费,同时为使公司产品更多触达潜在终端消费者。公司需要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公司的宣传推广费和电商平台费较高。同时,公司为加强对销售渠道的管控,加大了亚马逊、京东、天猫等自营店和独立站的维护和管理,在2022年、2023年逐步增加了销售人员,销售人员数量占比达到公司员工的 10%,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也比较高。因此,公司销售费用率明显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茂莱光学、蓝特光学和永新光学。
事实上,线下经销模式在报告期内实现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04亿元、0.91亿元和1.18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5.26%、50.30%和45.96%,所占比重较高。
另一组数据是,按销售区域来分,境外销售系思锐光学报告期内重要收入来源。
报告期内,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1.43亿元、1.40亿元和 1.9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6.24%、77.10%和76.27%。
然而,境外销售有部分是通过线下经销的模式获得的。
据悉,思锐光学线下则通过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的经销网络,包括B&H、Focus等渠道进行销售。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在境外共设立3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为美国思锐、德国思锐和日本思锐,产品主要销往美洲、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经销模式下,经销商的销售网络快速实现产品销售,有效减少经营成本,但同时也可能出现售假窜货、不正当使用品牌等销售行为,而境外销售加大了这一风险。
除此之外,境外销售比例过高还会带来汇兑损益,例如2021年公司因汇率波动产生的汇兑损失为228.92万元,占同期利润总额的比例为13.85%。
值得注意的是,境外市场的稳定性存疑。
思锐光学称公司深耕美国和欧洲市场,美国和欧洲已成为公司最重要的两个境外市场,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和牢固的客户关系。
但事实上,美国思锐和德国思锐成立时间并不久,均于2018年成立。而另一家日本思锐则刚于2023年成立,且境外公司均为销售型子公司,不进行产品生产及研发。END

记者 杨雪婷

校对 佘诗婕

1

2

3

4

IPO日报

IPO日报是《国际金融报》旗下新媒体,对平台刊载内容享有著作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按下“分享”,给我一点动力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