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后,多次下达禁海令,整个洪武年间每过两三年就有朱元璋重申海禁的记载。洪武三年,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四年,朱元璋下令片板不许入海,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审之重法。洪武七年,明政府撤销福建泉州、浙江明州(今宁波)、广东广州三市舶司,这些都是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中国各王朝负责海外贸易的官方机构。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下令严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命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诸城,禁民入海捕鱼,以防倭寇侵掠。

“片板不许入海”被后来史家认为是“史上最严禁海令”,正是由于明初这项既定国策,导致曾经给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带来高度繁荣、生机、活力和利益的国际贸易迅速萎缩,以至于中国从此落后于西方,终至晚清的挨打受辱。其实这都是对朱元璋禁海的误读。禁海并不等于闭关锁国,朱元璋的禁海令更多只是军事政策,而不是是政治或经济政策。

元朝末年,义军四起,朱元璋最终独占鳌头,登上大位。但在朱元璋开国之时,当初参加造反的各种势力并没有全部归顺,张士诚、方国珍两支武装力量逃往海岛或邻近海国,成为对朱元璋登基后的一个威胁。然而对于明朝政府来说,当时最主要的威胁来自逃往蒙古的元朝残余势力。明朝将重点军事力量放在北部边疆,防卫和追剿并重。而东南海疆的反抗势力威胁还在其次,出于轻重缓急的选择,使得当时朱元璋对于东南海岸线上的敌对势力,只能采取防守政策,这便是朱元璋禁海的根本原因。还有就是当时的倭寇已经比较猖獗,导致朱元璋不得不启用身患重病的汤和前去负责海上防务。

因此朱元璋“片板不许入海”的禁海令只是防止临海居民与不愿归顺的“逆贼”相通相济,是一种临时性的军事政策。由此捎带影响到的海洋贸易,也只是暂时性的只进不出,外国来华贸易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如果他们没有被海盗抢劫能够顺利登岸的话。朱元璋在位时期,大明王朝的朝贡贸易已经开始,只是有来无往。徐达北伐并镇守北京,其粮草物资大多依靠海运,可见海航并未受到禁海令影响。朱元璋之后,永乐皇帝朱棣马上派郑和下西洋,其实就是对朱元璋禁海政策的纠正。至于后来的皇帝为何延续了朱元璋这一政策,还是因为海盗和倭寇肆虐,不得已而为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