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中国电影业刚刚开始发展。中国电影人秉承初心,在一幕幕黑白电影作品中,尽己所能,做到最好。 他们不像如今的明星被大众所熟知,却在光与影之中默默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是将电影带进人们生活的引路人。在那个年代的电影人中,没有主角与配角的高低之分、也没有"好人"与"坏蛋"的优劣之分。 《侦察兵》中饰演搜索队长王德彪的演员安震江,他的一生都扮演"坏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却在49岁英年去世,让人哀叹,"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这样优秀的演员骤然离去,是电影业的遗憾。 2002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流金岁月》栏目为纪念他,专门制作了专题节目。
与众不同的"坏蛋提起安震江,也许他的名字让人陌生,但若是提起中国早期的一批电影,《侦察兵》中的王德彪,《粮食》里的四和尚,《平原游击队》里的老地主,一定许多人都有深刻印象,这些经典的"坏蛋"形象都是由安震江饰演的。 观众也一定会产生疑问,如此多形象各异的角色,怎么会是同一个人扮演? 这也正是安震江的厉害之处,他的一生都在扮演"坏蛋",但每一个"坏蛋"都有不同之处。从外在形象到性格特征,都大相径庭。让人甚至无法相信,这么多角色都是同一人饰演。不仅如此,安震江对角色的大跨度挑战也拿捏到位,让人惊叹。 事实上,很多人都不知道,安震江在饰演的《平原游击队》里的老地主时,只有27岁而已。在影片中他颤颤巍巍,老奸巨猾的样子,一举一动间,硬是演出了七八十岁的样子,根本看不出演员本身的样貌。当年和他对戏的演员葛存壮扮演的是老地主的儿子。
事实上这对银幕父子年龄差只有91天。安震江在戏中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同是优秀演员的葛存壮也敬佩不已,曾感慨安震江是他们这一代演员中,第一个能把狗腿子、小特务这些角色演绝的人。 在安震江一生的作品中,不管是《沙家店粮站》中的尚怀宗,《红孩子》中的肖振五、《侦察兵》中的王德彪……随便两个剧照拿出来,作对比,都很难认出是同一个人饰演的这些角色。这正是安震江此生追求的电影境界。 他从不去争抢挑选角色,而是把手上每一个角色不管大小,都细细打磨,刻画得栩栩如生,根据不同的人物特色,把每一个"坏蛋"都饰演得与众不同,绝无重复。 在那个不用特效,技术落后的年代,这样的表演真是传神之作。为何安震江能有如此高的演技?除了天赋之外,还得益于他的文化底蕴。
坚持电影理想 安震江出生于1928年10月的北京昌平。他出生的家庭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在他不满8岁时,就被送到私塾读书。安震江从小就活泼好动,又早年受家庭影响接触了电影、话剧这样的新事物,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初二时,就第一次在学校参与了话剧《艺术家》的表演,在这场话剧中,安震江饰演主演,多年后,安震江提起自己第一次演戏时的忐忑和激动,都记忆犹新。 1948年,安震江作为最早的一批大学生,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在校成绩优秀。同时,坚持自己的爱好,加入了学校的业余剧团。在校的学习经历,增加了安震江的文学素养,使他在日后对剧本的理解更加到位,对角色的刻画更加细腻。
在学校期间,安震江业余时间积极参与了多次话剧演出。并多次得到老艺术家的点拨和鼓励。安震江从北京师范毕业后,并没有和其他同学那样按部就班地去工作,而是决定继续坚持自己的演艺道路。 于是1951年,安震江又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演员班。在这段时间,他终于能全身心地投入电影研究和表演中,并决定要在电影中呈现各种各样的小人物形象。 学习电影的这段时间,安震江完全入了迷,就连吃饭、睡觉都在思考研究表演,同时他生活中善于观察周边的人,默默将身边人们的一举一动记在心中,用于表演。为以后的小人物塑造积累了素材。
坎坷前行的演员之路 1953年,安震江从电影学院毕业,这次他服从分配去了北京电影演员剧团工作,成为了一名正式的演员。在这段时间,他作为新演员,凭借着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角色,为自己争取到了不少演戏机会。 时间久了,导演只要拍一些"坏蛋"角色,都喜欢找他。安震江的表演也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往往电影中只要安震江一出场,观众就会默认这是个"坏蛋"。 而也因如此,后来的安震江成为了人们批判的对象。观众把他所饰演的"牛鬼蛇神"和其本人融为一体,使得安震江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得不中断了演出。 直到几年后,安震江才再次出演《侦察兵》、《烽火少年》等影片,在这之后的影片,他依然以反派示人,却得到了观众的理解和喜爱。
每一位和安震江接触过的演员都认为安震江是个很有活力的人,在拍摄休息期间,他常常会放弃休息时间,给大家表演相声等,让工作人员能彻底放松下来。休息结束,继续拍摄时,他也总是片场最快进入角色的人,他拍摄的镜头常常都是一镜到底,很少重拍。
也因为常年的劳累,安震江的心脏总是不好,心跳总是120次/分钟,而他本人也并不在意。在1977年9月12日,安震江受邀参与电影《巨澜》的拍摄,在拍摄途中猝发心脏病和脑血栓,与世长辞,年仅四十九岁。
安震江的英年逝世让人惋惜,而他留给我们的一个个生动的荧幕形象,将永远留存在中国电影史册中,永不磨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