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屏幕上的大反派,经常被观众“讨厌”,却因其精湛的表演而被人们赞赏。
       一开始,人们真的以为,方化本来就是日本人。
       后来才发现,人家是一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1994年11月7日,方化去世的消息传到了姜文耳中,他深感悲痛。


       姜文是从小看着方化的电影长大的,他对方化的表演技巧和深刻的表达能力一直抱有崇高的敬意。
       方化是他的偶像,也是他心目中的艺术大师。
       姜文坦言:
       “中国电影界,像方化这样的老演员,是走一个少一个。”


       他的办公室里,还挂着一张他和方化的合影,每当凝视这张照片时,姜文总是会感慨万千。
       在无数的中国演员中,能让姜文如此敬佩的寥寥无几,而方化,就是其中之一。
       方化在银幕上扮演了无数反派角色,尤其是那些阴险狡诈的日本鬼子,他以其极具感染力的表演让这些角色历久弥新。


       那么,被誉为“银幕鬼子王”的他,是如何步入影坛,又是怎样让自己的“鬼子”形象如此逼真的呢?
       方化(原名方德海),1925年10月17日出生于辽宁大连的一个普通家庭。
       谁能想到,这位未来的影坛巨星,最初只是一个怀揣着简单梦想的乡村男孩?
       父亲希望他长大后经商带来家庭的繁荣,因此给他取名为方德海,寓意可以为家庭带来财富和荣耀。


       然而,方化的兴趣却在于表演,他对皮影戏和街头杂耍情有独钟,甚至能模仿各种小动物,这让街坊邻居啧啧称奇。
       方化早年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还经常逃课。
       他的商业教育之旅也受到日本教官的奴化教育影响,那些日本人的嚣张态度让他深感厌恶。
       不过,这些经历,都潜移默化地为他后来的表演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
       1944年底,方化逃离了这种教育环境,他在长春的一家影片制作公司,即“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自此,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这里的日本人对待中国员工的态度无比恶劣,经常肆意施暴,甚至随意解雇。


       方化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他内心充满了愤怒,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发誓要通过艺术的方式把这些暴行展现给世人。
       起初,方化只是一名做杂活的小苦力。
       抗战胜利后,方化在演员王人路的引荐下加入了东北剧社。
       194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方化被导演金山看中了,导演让他在《松花江上》中饰演了一个日本伍长。
       他的表演并非完美无瑕,但他的自然表达和创造性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松花江上》是方化第一次饰演日本军人,这一角色让他与“鬼子”角色结下了不解之缘。
       之后他决定以“方化”为艺名
       。
       1948年,方化参演了《小白龙》和《哈尔滨之夜》。


       在《哈尔滨之夜》中,方化成功塑造了一个日军特务的形象。
       他的表演才能逐渐得到认可,方化在电影中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在多部戏剧中展现了自己的多面性。
       1950年,是方化艺术生涯的黄金时期,他先后主演了多部战争电影,如《赵一曼》、《智取华山》和《平原游击队》。


       在《平原游击队》中,方化饰演的日寇中队长“松井”,让他获得了“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最佳表演奖”,也让他在影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演得太好,有时也是一种苦恼。


       在那个特殊的政治时期,他甚至因为演得太像一度遭到误解和批评。
       方化走在大街上,都能被人扔臭鸡蛋和烂菜叶。
       方化遭受了许多不公正的对待,但他仍坚持着自己的表演事业,他深知只有全心投入才能让角色生动起来。


       后来,方化重新回到了舞台和银幕,但这段经历无疑给他的生活和心态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960年至1980年,方化继续在电影界活跃,演绎了多个经典角色。


       从《鸿雁》中的老邮递员到《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中的冷酷特务,每一个角色都充分展示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
       方化的演技让观众无法忘怀,他塑造的那些日本军人角色由于太过逼真,被大家誉为“银幕鬼子王”。


       1994年,方化终于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得到了演正派角色的机会,他饰演的是一个老军人。
       当方化得知自己可以扮演解放军时,他的兴奋如同一个孩子一样。
       他曾对姜文说:
       “我从第一次演戏开始,就一直在演鬼子,我演的鬼子越像,人们就越觉得我就应该演一辈子鬼子,但你却让我演一个解放军,你怎么想的?”
       姜文的回答简单而直接:
       “您演的鬼子固然入木三分,但在我眼中,您是一个伟大的演员,一个好演员就应该什么都能演,何况在我眼中,您更像一个英武正派的军人。”


       这样的肯定让方化感动到流泪。
       即使姜文是晚辈,69岁的方化见到他时,还是深深地鞠了一躬,方化非常感谢姜文给予自己的这次机会:
       “我感谢你,因为你给了我第二次艺术生命。”
       姜文对方化的演技非常崇拜,拍摄过程中,方化经常因为紧张而说不出话来。
       当时方化已身患重病,但他依然坚持完成拍摄,毕竟,这可是他一直没能完成的梦想啊!


       1994年11月7日,方化因病去世,结束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方化病重期间,他拒绝使用昂贵的药物,不愿意浪费国家资源。
       他多次从昏迷中醒来,自己拔掉针头!
       方化断断续续的说道:
       “我已经70岁了,走了一点都不可惜,我肯定是不行了,千万别再给我治了,不要管我,不要再浪费国家的钱……”
       这样的老艺术家,怎能不让人敬重,令后人铭记呢?


       遗憾的是,他未能等到电影的正式上映就去世了。
       这部电影,成了他的遗作。
       如果方化能看到这部电影的成功,看到自己饰演的中国将军,他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和欣慰。
       其实,方化的表演生涯并不局限于反派角色,他还塑造了很多深入人心的正面形象。
       无论他饰演的角色,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他都以精湛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尊重和喜爱。
       他生前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充满了生命力,让人难以忘怀。


       方化的儿子方子丹,从小受父亲的影响,热爱电影艺术,后来又走上了电影制作的道路,最终成了一名导演。
       方子丹为人低调,不喜欢炒作。
       方子丹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为中国的电影艺术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执导的电影《让子弹飞》,在当时的档期获得了票房冠军。
       方化的一生,是对艺术无限热爱和不懈追求的生动写照。
       时至今日,他已经离开我们30年了,但他的精神和作品,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
       行文至此,再次缅怀方化老艺术家,致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