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怎么又在玩儿泥巴,不准玩了回家!”

“不许欺负弟弟,再调皮否则看我怎么揍你。”

“不可以乱跑,撞到奶奶怎么办?”

“不能吃,这是一会给叔叔准备的饭菜。”

这4句话相信是不少人童年的“回忆”,再熟悉不过的“命令”。您可能也意识到题目中要说的这个字是什么了!没错,就是“不”字。孩子印象中最深的不是爸爸妈妈夸自己的话语,经常学起的话就是:不准、不许、不能、不可以。可是,有多少孩子真的就不做呢?几乎没有,还会和弟弟妹妹争玩具,还会玩泥沙,还会偷吃桌上的好菜。家人都以为这是孩子本性调皮,其实有多少人长大后弄清了真正的原因。

“我觉得孩子的逆反心理不是到12岁青春期才有,而是从小就被爸妈埋下了根。我家大儿子小时候经常被我这么‘命令’,可是这孩子从小就叛逆不听话。到了二宝的时候,我就克意少说不,跟孩子讲道理,孩子理解的快成长的也快。”

“没错,孩子并不是天生性格就调皮,而是你说不的时候他觉得你是在关注他,而有时候得不到关注,他会采取相同的做法让你理他。可是批评就是批评,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这点关注也不是父母的爱,他就开始疏远亲子关系。”

“不”首先是拒绝人的一个词,孩子挺多了疏远关系是必然的,况且有时候父母还会“声情并茂”的教训孩子。孩子对表情的理解并不完全,看到父母发火的样子他们第一印象就是害怕,这源于孩子在梦里遇到的妖魔鬼怪就是长这个模样。因此,父母少说这个字就少给孩子留下坏印象。

其次,“不”字没有说服力,当爸妈以为这个字的命令很有效时恰恰给孩子的感觉是压力。因为现在我反抗不了家长的意志就忍者,等到青春期个人能力爆发的时候孩子就会释放这种压力,以至于做出离家出走甚至和父母大打出手等等做法。

最后,“不”字还是在给自己设置条框,当你要求孩子不准晚回家的时候,孩子也会是时候的把打牌到深夜的你关在门外。如果你用正确的疏导方式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让她做这做那会比直接命令他好很多,而且孩子明白事理就是由父母的耐心解释锻炼而来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