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禅位以后,曾对身边的大臣说:“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看来,向来自诩乾隆帝也认识到,他六下江南,在产生了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

那么乾隆皇帝南巡究竟是如何劳民伤财呢?首先南巡期间,御道要求笔直,不得随意弯曲,结果,许多百姓的房屋被拆毁,良田遭毁坏。黄廷桂任两江总督时,为筹办乾隆帝第一次南巡,严催急督,搞得百姓怨气冲天。 丹徒县令负责修建御道,不忍心损坏百姓的祖坟,把御道绕了一里多路。黄廷桂花知道后,说这个县令犯了“大不敬”之罪,要求他重修,否则处以极刑。这个县令倒也颇有骨气,他辩解说:“难道皇上从京师到丹徒,沿途一个弯都不拐?他又不是秦始皇,听到江南有掘人坟墓的事,会不动心吗?”

其次是南巡途中戒备森严,有兵部官员带人清查道路,捉拿嫌疑犯。随驾的亲军更是凶如虎狼。有一次,乾隆南巡途径扬州,一名女子恰好在城楼生火煮饭,御前侍卫见有烟火,以为是有人行凶,不问青红皂白,将女子一箭射杀。事实上,南巡期间被冤杀、被无辜捉拿的百姓数不胜数。 再次,各地官员为了筹办南巡,不惜耗费资财,花样翻新,讨得皇帝欢心,为自己受宠升迁打开道路。镇江的地方官在乾隆第五次南巡时,在运河岸上布置了一个巨大的仙桃,绿叶映衬,颜色红翠鲜艳。当乾隆的御舟临近时,突然烟火大发,鞭炮齐鸣,巨大的仙桃从中分开,原来里面是一个可以容纳数百人的剧场,御舟停靠后,便上演寿山福海戏。

苏州地方官为了迎接乾隆南巡,大肆修建园林,本已荒芜的狮子林,经过修复,竟成了一座风景秀丽的江南名园;杭州一带山水秀丽,风景优美,当地官员为迎接皇上南巡,竟在那里修房盖庙,张灯结彩,结果搞得不伦不类,白白花费钱财。 最后是江南商人,他们为了准备乾隆皇帝南巡,和地方官起来,更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他们平日里依靠官府,利用自己掌握的经济特权取得大量的财富,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由于他们对封建官府有着依附关系,所以每次乾隆南巡,江南商人都积极参与筹办各种工程,为自己赢得荣誉和权势。

在乾隆第三、五、次南巡中,两淮盐商每次都捐银100万两。在第五次南巡中,两浙商人捐银60万两,第六次南巡,长芦盐商捐银数十万两。对于这些捐献,乾隆皇帝都接受,并把这些钱财用来当作赏赐各地办差的人员。 此外,商人还直接办理接驾事宜。每当乾隆南巡,长芦盐商都在直隶保定府用苏杭一带名贵彩缎结成各种布棚,供皇上观赏。商人们还大休行宫,行宫中布置古玩珍宝、花木竹石不计其数。 乾隆第一次南巡时,扬州平山堂行宫本来没有梅花,商人们觉得景色不好,就捐资植梅一万株,作为点缀。结果,平山堂内外梅花盛开,乾隆帝非常高满意。更有甚者,为了迎接乾隆南巡,扬州有18家富商出资建造园林亭台。两淮盐商还在扬州城郊数百亩荒地上,仿照杭州西湖风景,为了建造一个胡泊,两淮八大盐商之一的汪氏竟然独出数万金,一夜之间修建了“三仙池”。

南巡队伍庞大,日常开支数目惊人。有的商人负责供应薪炭,材料堆积如山;有的商人负责沿途厕所,遍置盆盂。 乾隆六次南巡,每次随扈的人员达2500人,陆路用马5000余匹,马车400余辆,骆驼800余只,征调民工近万人;水路大小船只千余艘,拉纤河兵3600人。据统计,六次南巡仅国帑开支就高达2000多万两,再加上其他开支,靡费又达几千万两,如果要是加上商人的报销,此数将超过一亿两。

这些数字无疑是触目惊心的,因此当乾隆皇帝禅位以后,身为太上皇的他,对军机章京吴熊光说:“将来皇帝如南巡,而汝不阻止,必不以对朕。”而且他还下了一道谕旨,劝诫后世子孙不可行南巡之事。行将就木的乾隆皇帝,直到这个时候,才认识到南巡所造成的消极作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