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吴振
据新华社报道,记者6月21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根据多方会商结果,近期我国主雨带北抬,部分地区可能发生旱涝急转。
据气象部门预测,6月21日至22日,江淮大部、江汉大部、河南南部、湖南北部和西部、重庆东部、贵州西南部和中部以及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南部和东部、吉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湖北东部和南部、安徽西部、江苏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吉林西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
进入5月以来,我国华北、黄淮、江淮等地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偏少,并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如河北、山西、江苏、安徽等多地都启动了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截至6月14日,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共有169个国家气象站达到极端高温阈值,12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超历史极值,高温影响九省市,影响人口约3.8亿。
在此背景下,我国主雨带出现北抬,意味着部分干旱地区将迎来降雨,这无疑有利于缓解这些地区的旱情、高温天气,算是好消息。但是,旱涝急转也伴随着不可小视的风险。
比如,持续干旱使土体水量蒸发,容易出现收缩、开裂现象。如果陡然遇上强降雨或者久雨,就会有大量的降水快速渗入地下,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概率明显增大。
可以说,在同样的降雨总量条件下,旱涝急转带来的变化会更为剧烈,洪水来得更快更猛,引发的次生灾害也会更大。因此,应对这一轮多地强降雨天气,要特别注重旱涝急转增加的风险。
一方面,各地的相关应急和防灾减灾机制要实现灵活调适、高效响应,尽快将重点从抗旱转换到抗旱、防汛并举上来。如相应的应急物资准备、风险隐患排查、应急预案等就要围绕防汛和防范地质灾害予以新的调整;河道、防洪堤坝等重要基础设施和地质灾害易发区,有必要未雨绸缪做好相应的疏通、加固和人员疏散应急预案及山洪灾害防御等工作,尽可能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加强气象信息披露和预警工作。此前专家就提醒,长期干旱会给人带来渴求降雨盼水的心理预期,让人对暴雨洪水产生麻痹思想,特别是忽视山洪暴发带来的危险。对此,要通过高效、精准的气象信息发布和监测预报预警,帮助社会及时转变防灾心理,真正提升全社会对旱涝急转风险的警惕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北方部分地区旱情发展迅速的同时,南方多地则持续出现强降雨。如广东省减灾委员会已于6月20日9时将省Ⅲ级救灾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全国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南涝北旱”特征,并已经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部分地区又将叠加旱涝急转风险,这也为全国层面防汛抗旱的统筹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跨区域和跨部门的会商研判、风险预警、资源调配、信息发布与报送等,都要更灵活、更高效、更精准。
总之,旱涝急转风险,是对各级政府防汛抗旱动态响应能力和应急灵活性的一种考验。因此,相关方面务必要“打好提前量”,紧盯气象变化,加强旱涝急转风险识别、监测和应对,真正守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眼下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夏季(6月至8月)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涝重于旱,区域性和阶段性洪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局地发生极端性强降水的可能性较大。为此,从重视态度到具体的工作部署、应对举措上,各地各部门都该打起精神,形成有效防灾抗灾减灾的最大合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