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姜燕)2024年6月6日是全国第十个“放鱼日”,“从高山到大海拯救濒危鱼类回家”科学放流活动在全国14个城市同步举行。这是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第二次联动长江流域及沿海多个城市,在全国放鱼日在开展科学放流示范,宣传“携手拯救濒危鱼类,共建生命长江”的理念,共同探索社会力量合作参与长江大保护的新模式。

图片来自长鱼基金会官微

活动当天,湖北、重庆、湖南、安徽、江苏、云南、福建、江西、浙江、山东等省的14个城市纷纷开展放流活动,共计放流298万尾珍稀土著鱼类。各地还举行科普讲座、现场交流会等活动,吸引超万人参与,例如,在武汉公益放流站,武昌区未来实验小学南湖校区的孩子们创作一系列以中华鲟为主题的作品,用创意呼吁更多人共同保护长江。

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拥有400多种鱼类,其中92种濒危,135种鱼类已多年未监测到。十年禁渔政策为长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提供了契机,但濒危鱼类的自然恢复仍然困难重重。因此,科学放流成为恢复其野外种群的重要手段。

自2015年起,农业农村部将每年6月6日定为“全国放鱼日”,并在这一天开展全国性的增殖放流活动。今年的放流活动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参与城市从5个扩展到14个,地域从长江流域延伸到沿海,活动规模更大,放流的珍稀土著鱼类种类更多,参与群体也更加多元化,大家用实际行动,共同助力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

此外,“长江有鱼”公益项目在过去四年中吸引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共同推动长江生态保护。项目通过建立公益放流站、打造科学放流宣传矩阵、开展科学放流示范活动等手段,引导放生从无序到有序、从随机到科学,帮助恢复长江濒危鱼类,在全社会形成公众深度参与长江大保护环保行动的良好氛围。目前,该项目已在全国多地建立9个公益放流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