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爱好者们肯定对“未央”这个词不陌生。台湾作家鹿桥以西南联大为背景创作的小说《未央歌》曾风靡一时,音乐人黄舒骏还创作了同名校园歌曲,成为了80年代的经典:“在未央歌的催眠声中,多少人为他魂萦梦牵……”

在以古代为背景的网络小说和古风翻唱歌曲中,“未央”的出现频率更是高得离谱。一些影视剧也将“未央”加入标题,不论是古代背景的《锦绣未央》,还是现代背景的《八月未央》《你是我的夏至未央》等等。

“未央”到底代表什么,为什么如此流行?它的含义其实非常丰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古人笔下的“未央”。

“央”指“中心”,代表“未半”

现在歌词里很爱用的“夜未央”,早在《诗经》的《小雅·庭燎》中就出现了: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庭燎”指古代庭中照明的火炬,是将油脂涂在芦苇、竹子或松柴上,用布将它们捆成一束做成的,燃烧后火光明亮,可以照远。如果将火炬树立在门外,则叫“坟烛”,“坟”是“大”的意思。《周礼·秋官·司烜氏》记载:“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

通常认为,《诗经》中的这首《庭燎》,旨在赞美周宣王的勤政,未到半夜时就在庭中燃起火炬,君子(诸侯)见到烛光亮起,便驾车前来早朝,“鸾声”指座驾上系的如鸾鸣的铃声。此外,也有一种释读是写男女夜会,女子彻夜秉烛等待情人车驾的到来。

无论哪种解释,诗里的“未央”都是指没有过半,而不是没有完结,这也是“未央”一词最初的含义。南宋朱熹在《诗经集传》中注释:“央,中也。”全诗的后两段可以验证这一观点,在“夜未央”后紧随着“夜未艾”和“夜乡晨”,时间上呈递进关系:从前半夜到后半夜,再到天快亮。魏文帝曹丕《燕歌行》里,也以“星汉西流夜未央”写出女子怀人的无尽哀怨。

《说文解字》对“央”字主要含义的解释是:“央,中央也,从大在冂( jiōng )之内。”它的字形像一个人,位于“冂”的正中。“冂”的含义是“象远界也”,代表广阔的范围。因此在引申意义上,可以将“央”理解为“四方的中心”。另一种解释是,“央”其实是象形字,是一个挑担子的形象,人位于扁担的中心位置。在深入解析字意的过程中,“未央”这一词汇的原初含义“未半”得以诞生。《汉书》里引用汉武帝《李夫人赋》,有“托沉阴以圹久兮,惜蕃华之未央”,里面的“未央”也是“未半”的意思,表达对李夫人盛年早逝的痛惜。

从“未半”衍生到时间和空间的“无尽”

“央”既有中央的含义,也可以衍生出广大、久远的含义和“尽头”的衍生意,司马相如《长门赋》中的“览曲台之央央”,即取“广大”义,而不是曲台的中央位置。这给未央一词增加了更丰富的寓意:一为时间层面的“未尽、无已”,一为空间意义上的“无边无际”,也是延续至今的最主要的词义。

屈原的《楚辞》中,这两种意义的“未央”都出现过。《楚辞·离骚》中写道:“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文中“未央”意为无尽、没有完结。《楚辞·九歌·云中君》里也出现了“未央”:“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这里的“未央”就是“无际”的意思了,给人以光芒灿烂的直观印象。《老子》中有:“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也是用“荒兮其未央”来形容“茫茫无极”。

有趣的是,“未央”一词有时还有“不久、不远”的含义,和常见的未央词义恰好相反,但实际应用比较少。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这里的未央就是“不久”的意思。

将“未央”的“无尽”含义发挥到极致的,公认当属汉代。汉高祖刘邦本是楚人,汉初功臣皆为丰沛子弟,受楚文化影响较深,对“未央”一词较为熟悉,将它作为宫殿的名称也是顺理成章。

刘邦入驻长安后,先命人修葺秦朝的离宫“兴乐宫”,改名为“长乐宫”,起初皇帝在这里视朝,后来为太后居地。刘邦又命萧何在长乐宫以西兴建“未央宫”,供皇帝处理朝政和居住之用,并在长乐、未央两宫之间建武库。两宫宫名相联,意为“长乐未央”,以此祝愿汉朝国运、汉家天下没有尽头。

这一时期,“未央宫”在历史记载中的出镜率相当高。比如,一次刘邦作战归来,见未央宫的建筑壮丽非凡,感觉奢侈过度,便责问萧何:“现在天下未定,我苦战多年还不知成败如何,怎能如此靡费修建宫室?”萧何答道:“天子以四海为家,如果不够壮丽,就不能体现您的威严,而且也不能让后世的建筑规模超过它。”意思是以未央宫的豪华来凸显世世代代汉家帝王的威势,刘邦这才转怒为喜。

《史记·高祖本纪》里的一段描述,更是为未央宫增添了人情味。未央宫建成后,刘邦会见诸侯群臣,并在前殿饮宴。酒酣兴浓时,刘邦亲自向他的父亲太上皇敬酒贺寿,并说:“父亲当年常说我无赖,不会治理产业,不如我二哥能干。现在您看,我成就的事业和二哥相比,哪个更多呢?”殿上群臣闻言皆呼“万岁”,将欢乐的气氛推到高潮。后人读到这里,也能够想象刘邦当时的踌躇满志。

长乐未央,大汉风华

汉代郊庙歌辞中咏唱:“灵殷殷,烂扬光。延寿命,永未央。”取义“未尽”的“未央”一词,在汉代使用频率极高,常与其他吉祥词汇组合,共同作为吉语,寄托着汉代人对快乐、吉祥、富贵、长寿等人间享受绵延无尽的祈愿。在西汉时期,“未央”还是个比较受欢迎的人名,和现代的“子涵”有点类似,皇室子孙里就有好几个叫“刘未央”的,普通人里叫未央的也不少。

生活用品里,自然也常见“未央”。汉朝宫室、陵寝、官署等建筑物使用的瓦当、砖块上,“长乐未央”是最常见的铭文之一,此外也有与之意义相近的“长生未央”“安乐未央”“永年未央”,乃至升级版的“千秋万岁乐未央”“长乐未央延年永寿昌”等等。

汉代铜镜铭文上,“未央”同样多见。比如“富贵昌,宜侯王,师命长,乐未央”,几乎荟萃了当时最流行的祝福语;还有“位至三公兮,长乐未央,吉且祥”“‘与天长久而日月之光,千万旦而未央”等等,数量不胜枚举。

这些对“未央”的祈愿,折射出汉代人的自信和蓬勃的生命力,以及对未来的自信心,也受到汉代普遍流行的“求仙”观念的影响。特别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家实力雄厚,中央集权空前加强。时值盛世,武帝“尤敬鬼神之祀”,崇尚虚无缥缈的神仙、长生之说,落脚点仍是永远享用不尽的人间至尊富贵。两汉期间,从帝王显贵、官吏士人到普通百姓,都有祈求“长生不死”的信仰,在古人的想象中,神仙世界永生不老、安乐绵绵无尽的美好愿景,正符合“未央”的含义。对仙人境界的理想和追求,被汉代人毫无掩饰地宣告于世,成为特有的文化风景。

这些典故,都来自“未央宫”

未央宫的建设,可视为汉王朝兴造首都之始。通常认为,先有未央宫,再有长安城。长安城墙的建筑晚于长乐宫和未央宫的建成时间,为了迁就宫室的位置,南面城墙有多处曲折,被后人附会成“上应南斗之形”。因为长乐宫是由离宫改建而成,平面形状不太规则,未央宫则是标准的方形。未央宫由四十多座殿堂楼阁组成,宫中极尽奢华:

“以木兰为棼橑(重檐房屋的椽),文杏为梁柱,金铺玉户,华榱(屋檐)璧珰,雕楹(柱子)玉磶(柱础),重轩镂槛,青琐丹墀......”

未央宫各建筑的名称流传至今,有些成为古诗中指代宫廷的特有习语,或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典故。如著名的“椒房殿”就曾位于未央宫,是皇后的居所,殿内以花椒子和泥涂壁,不仅使室内温暖、芬芳,还有祝祷后宫多子之意,“椒房”后来成为后妃的代称,皇帝的姻亲也叫“椒房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