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古代四大美男的人选众说纷纭,但流传最广也最让人信服的一种说法就是:潘安、卫玠、宋玉、兰陵王。这些美男子或由于才貌双绝,或由于文采出众,或由于其文韬武略都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而入选。 而在这四大美男中,人们多了解潘安“掷果盈车”的典故,知道兰陵王因面容俊美而戴上面具打仗,以及宋玉“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典故,但却很少了解同是四大美男之一的卫玠。但他却成了第一个因围观粉丝而死的偶像。
卫玠,字叔宝,是魏晋时期的一位清谈名士和有名的玄学家,这与许多才子文人以文见长、以文著称显然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我们的刻板印象里,那些古代名人几乎个个或是诗人、文学家,或是政治家。 而清谈名士和玄学家这两个身份,倒是很少看到,想必大家也都很好奇,那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所谓清谈,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个特定词汇,这个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各地势力割据,连年战争,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也是这一时期的文化特征,儒、道、佛三教合流。
政治的动荡不安使得时人并不能一展抱负,只能寄情于山水,崇尚老庄的自然、无为之风,玄学也在此时兴起,士大夫为了逃避混乱的黑暗现实,纷纷进行玄学论辩,探讨哲学以及道教文化中的方士永生之道。后来常用“清谈”指不切实际的言论。 卫玠比潘安晚出生大概半个世纪,但身世却显然比潘安更为显赫,他出生于官宦世家,曾祖父和祖父都曾官居要职,甚至坐到太尉、尚书的高位,用现代的话来说,他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官三代了。 而在这样一个名门望族中成长起来的卫玠少年时便有美名传出。他的祖父五岁时便觉这孩子异于常人,只是遗憾自己年老,看不到卫玠长大成人的那一天。 果然随着年岁的增长,卫玠的美貌出落得愈发惊艳摄人,相传当他乘坐羊车去街市时,人们都争相观看,看到他的人直以为他的容貌如玉一般精雕细琢,都以为是玉人,这可能就是“面若冠玉”的最好体现吧。
舅舅王济本来也是一个有着豪爽之风的美男子,但他每次看到卫玠的时候,就叹息道有卫玠珠玉在前,如一颗光彩照人的传世珍珠,而自己便如同木椟一般完全无法自容,自觉面目丑陋,羞惭不已。 当时一位很有名望的琅琊人王澄,很少推崇别人,但每次与卫玠清谈论道,都为卫玠的论道之言暗暗倾倒。世人云: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 说王家的王澄与王玄、王济这三个儿子,都不如卫家的这一个儿子,可见卫玠的声名之盛。卫阶能力压三人,除了显赫的家世,出众的外表,还有就是出众的才华。 与潘安的利欲熏心、追求加官进爵的功利相比,卫玠无疑对仕途并不感兴趣,这可能跟他本就出身显贵,对追名逐利并不热衷有关。当时的朝廷多次昭告卫玠让他入朝为官,他却一直拖着不去,很久以后,才担负了太子洗马一职。
后来战乱迁居之时,征南将军山简见他面貌俊逸,才华惊人,很是看重欣赏卫玠,便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当时的大将军王敦更是将他与过去的王弼相提并论,说王弼的言谈如金似玉,观点精绝,如果何晏听到卫玠的论谈恐怕也会倾倒佩服。 这样一位世人皆交相称赞的翩翩公子却仅仅存活了二十七年就去世了,不得不叹一声惋惜。而关于这位美男如何去世还有一段野史传说,关于他的死亡之谜更是有三种猜测。 流传最广也最有传奇色彩的也就是“看杀卫玠”了,说是为了避难,卫玠来到了当时的都城,人们早已知晓卫玠的美名,慕名已久的粉丝为了亲眼看这位才貌双绝的世家公子,更是将卫玠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可以说是堵成了一道水泄不通的厚墙。
而卫玠本就身体虚弱,跋山涉水之后更是舟车劳顿、疲惫不堪,此时再被群众这么一围,更是觉得身心俱疲,一病不起,最终一命呜呼了,时人称其“看杀卫玠”。
另一种说法就是卫玠拜见大将军王敦时,恰好遇见谢鲲,王敦十分喜爱欣赏谢鲲,便和他彻夜清谈,而冷落了卫玠,卫玠插不上话,再加上体质虚弱,加重了病情,最终离世。
最后一种说法便是卫玠成天在思索梦的原理,却一直找不到答案,由于思虑过甚,最终患病去世。
结语
卫玠之死至今仍是谜团,但在后世最广为人知的便是被围观粉丝看死的结局,但我却觉得这种可能性极小。不知道大家又会有什么独到的看法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