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杨秀清还在准备起义的时候,已经给自己的下属形成了成建制的军事体制。由于当时他们这种行为属于叛国罪,按照清朝的律法,是要祸及全家,所以当时洪秀全等人也是正确的处理这样的关系——全家不分老幼,全部入营。

金田起义后,创建女营制度,其实是为了配合全家入营这种制度,男女皆入营,那么小孩子自然也要入营。根据太平天国的规定,十岁以下的孩子全部跟随母亲或者姐姐进入女营,男童稍微长大一点就要跟随父亲分入男营,一家人再也不像一家人。太平军除了男女营之外,还设立了童子兵,所谓的童子兵是指十五岁左右的男童。根据当时的记载,男童和老年男子均有一个特点的称谓——“牌尾”。这些尚未成年的男孩子们,其实在太平军中有重要作用,小佛总结而来,共分为三种。

童子军除了作为士兵冲杀在前,他们中的杰出者更是直接带兵,这即所谓的第二大作用——领兵,而这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大家所熟知的陈玉成。1851年,“父母早亡,没有兄弟”的陈玉成跟随自己的叔父投奔太平军,由于此时年龄已接近十五岁,所以直接被安排进入童子军,一年后,太平军进攻武昌的时候,十五岁的陈玉成就已经在跟随罗大纲前往勘看地形,1853年,十六岁的陈玉成已经被封为左四军正典圣粮,不再是扑通牌尾,已然进入作战指挥的行列。这样的提拔,也就是为什么后来的陈玉成死心塌地为太平天国卖命,哪怕是苦苦支撑,“太平天国去我一人,江山也算去了一半。我受天朝重恩,不能投降,败军之将,无颜求生”,陈玉成就义时年仅二十六岁。

童子军第三个作用,说来其实很打洪秀全的脸。由于太平天国搞分营生活,家庭变成了几个王才能享受的特权。普通人原本好好的家庭,因为制度原因被强行拆散,夫妻、父子、母子不得团聚,于是很多太平军中的将领,在做父亲的本能驱使下,也为了享受家庭的乐趣,就从自己管理的童子兵中挑选合适的人选作为自己的儿子,将他们改名换姓,视作亲生骨肉,比较有名的就是李秀成(忠王)收了李容发作为养子,郜永宽(忠王李秀成部下大将)收了郜胜飚作为养子,都是其中较知名的人物。 参考文献:(1)罗尔纲、王庆成,《太平天国》;(2)英王陈玉成口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